(圖片來源:法制晚報)
2. 現代化的練兵場
如今朱日和已經建設成為我國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合同戰術訓練基地。然而,基地建設的過程卻是曆盡艱辛。
1998年初,時任北京軍區通信部指揮自動化處長的張冀湘,被任命為朱日和訓練基地副司令員,負責基地的資訊化建設。
當時,基地的資訊化可謂是一窮二白。巨大的現實差距,促使張冀湘只能快馬加鞭地建設。
歷經10個月的苦戰,一個以資訊技術為支撐,以電腦網路為平臺,集導調監控、戰場倣真、輔助評估、綜合保障、基地管理“五大系統”于一體,著眼未來預留拓展空間的高技術體系,正式啟動運作。7名中國工程院院士組成的鑒定委員會評價稱:“該系統屬軍內首創,填補了國內空白,技術性能達到了國際同類資訊系統先進水準。”
朱日和基地建成後,主要擔負的任務是組織師、旅、團級部隊完成合作戰術演練,協同裝甲兵和其他兵種進行技術、戰術訓練,可容納5個整編師同時進行實兵演習,併為陸軍裝備的各種武器進行實彈、實爆作業和航空兵實施對地面部隊攻擊演練提供保障。
隨著傳統作戰模式發生根本性變革,軍隊實戰化訓練也産生了根本性飛越。據媒體報道,近年來,朱日和訓練基地已先後導調保障了上百場陸空聯合戰術兵團實兵和網上對抗演習,上千名軍師旅指揮員率近百個師旅數十萬官兵在這裡輪番鏖戰,創新了上千個訓法、戰法,組訓方式正在嚮導演分離、訓考分離轉變,基地職能由階段性保障向全年度滿負荷組訓轉變,成績評定由人工向電腦科學評估轉變,科技練兵成果由試驗論證向形成整體作戰能力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