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廖文營所在班。未來網記者 鞏帥 攝。

當兵兩年來,廖文營把這座島稱為“第二個家”,連隊所有官兵都把這座孤懸海外的島稱為“家”。

“要麼穿西裝運籌帷幄,要麼穿軍裝保家衛國”。一句話激發了大學生廖文營的熱血。“我要穿軍裝,要扛起更大的責任,那樣的人生更有挑戰。”

回到家裏把當兵入伍的事告訴父母,家人覺得吃驚。怎麼突然就要當兵了?看廖文營心意堅決,武裝部的同志也來家裏做父親工作,家人當即表態支援。

當兵光榮。“在我們村,當年只有我一個人入伍,我又是村裏的大學生,光榮感加倍。”

送兵的時候,戴著大紅花走在街上,夾到村民學生好多人歡送。父母就在歡送的人群裏,跟著大家揮手。

看到媽媽哭了,當時也很捨不得,但是這種光榮感沒法替代。

入伍前爸媽的囑咐不多,簡單地説了句“在部隊好好幹。”

有一句讓他記憶更深“吃再多的苦不要跟家裏説,在裏面好好幹就是了。”

“去部隊,我就不信有什麼苦的,大家都是人,別人能做到的我未必就比別人差,就要挑戰各種不可能。”

“在軍營一定要爭第一,‘見紅旗就要扛,見榮譽就要爭’,大家都是這樣的。”

在剛剛結束的半年軍事考核中,廖文營拿了全旅第一。

“拿第一沒有什麼特別的,無非就是比別人堅持的多一點。你的堅持大家都看在眼裏,不可能見別人贏就氣餒,見別人輸就驕傲。”

“在跟別人比之前,我只是先完成自己的小目標。”現在,廖文營的小目標是入黨。

在我們這裡,黨員就是講貢獻,講犧牲,覺悟真的跟別人不一樣。”部隊入黨必須給連隊貢獻出什麼,發揮自己的特長,還要接受民主測評。

廖文營始終在談自己的“小夢想”。上大學的時候,想四年好好讀下去順利畢業。第二個小夢想是畢業後找個好點的工作,結果中間就來當兵。當兵後的小夢想是平時拿個第一,評上全旅前十名。

“但是我一直在想我的大夢想是什麼。未來,可能想在老家設計一個屬於自己的房子吧。”

帥氣的廖文營還沒有女朋友,但他對自己的“條件”相當滿意。

“我們當兵的很受歡迎,我覺得我們特別帥,特別有氣質。老兵退伍回去,關注度也是很高的。但是聽他們説,當軍嫂確實不容易。如果你很愛她,你都不捨得讓她等你兩年。”

和廖文營交談時,他的語速不快不慢,既有敏捷的思維又透著軍人“泰山崩于前而不變色”的沉穩。95後的他所透出的氣質壓過同齡人。

在軍營兩年所學,他認為遠超過此前的3年大學。“那是完全不能比較的”。大學的每一門課有一個老師,但在連隊,人人都是你的老師,每個人都有特長,貢獻出來足夠你學的,每天都會不一樣。

軍營教給他最多的擔當,來了兩年,才覺得自己成熟了些,做事、看待事情的心態不一樣了。

來之前,他不相信軍營有這樣的力量能改變他的個性,那個曾經也起床玩手機聊微信,中午叫外賣,晚上k歌的普通青年。

“在地方,很多事都跟我們擦肩而過,可以不理不問。但軍營不行。擔當在這裡太重要了。尤其在你做錯了的時候就要承認。”

他略有羞澀的説,“以前在外面做錯什麼還真不敢跟家裏説,在這裡不同。錯了就是錯了,一定要説出來,會有很多人幫你改正,大家一起帶你到正確的軌道上。”

擔當也是責任。“這片樹林交給你負責,如果有一棵樹死了,都是你的責任,你就要想盡辦法救活,沒有任何藉口。“

“在這裡是相互照應的。班長照應副班長,副班長照應戰士,大家共同進步,一起成長。而在外面,你做錯了都沒人説你,這裡只要做錯了就會很多人指出來,一定讓你改正過來。所以有什麼困難在集體面前都不覺得是困難了。“

現在,連隊以九零後兵為主,但不存在“九零後”不能適應的説法。

“來了就會適應,軍隊專治各種不適應,我覺得什麼孤獨症、狂妄自大等等來到這裡就都會變好的。”

“一吹號就得立刻起床,每天分到你的活,不願意幹也要幹,而且要高標準完成,不能有小脾氣,有的也會改掉。到最後就沒有不願意、幹不了的活。”

“衣服也要每天洗,而且沒有人幫你洗,一點都不能偷懶。所有的事都有條理,列張表出來,必須按照表去做,習慣一天天養成。“

一開始,東瑁洲島是一座荒島,連隊自力更生,自建所有軍用和生活設施。如今島上被建設得像一座花園,所有設備一應俱全。

“這要感謝老兵們。他們比我們苦多了,以前訓練之外的建設工作更繁重。”

“我上島的時候雖然已經建好大部分了,但是還有很多建設都沒做。投彈長場、水泥路、哨所……這裡的所有設施都是我們自己建,沒用任何機器。隔著海,我們也靠不了什麼。頂多連隊會叫一台外面的機器,鬥車是我們最先進的一台機器了。”

廖文營和戰友們共同建設了投彈場。開工後每天去海邊搬石頭,海島溫度高,一到中午石頭就被曬燙了,拿著直燙手,帶手套也會很快被磨破。

雖然艱苦創業建設軍營,但訓練一點都不能落下。每天的訓練無論是時間還是強度,雷打不動。“我們這裡叫訓練、工作、生活三不誤。”

廖文營的兩年義務兵即將期滿,還有一年的學業需要完成,寫論文,做畢業設計,與地方上的大學生沒分別。

未來,可能繼續留在部隊,也可能回到地方,總之,“聽組織安排”。

如果回到地方,也會好好幹工作,廖文營正式地説,“這裡的家不能忘。”

若有戰,召必回。老兵都有這樣的情節,不光是情節,還是責任問題。“回到地方上,如果有一天國家真的需要我,必須要回來,一定要回來”。説到這裡,廖文營的説話聲音不自覺地提高了。

“這裡是你住過的家。那麼多老百姓在你身邊,只有你拿過槍,你不去誰去。不用通知就主動回來了。”

以前在網上看退伍視頻就覺得有點感動,真當了兵才體會到裏面的各種感情。

參加過一次退伍軍人送行,“他們抱頭痛哭,突然要走了,那感覺説不出來。”

問過老兵,“如果你繼續留在這裡呢?”老兵説,“如果留在這裡就會繼續好好幹。但是來不及了,命令下來了。”

東瑁洲島,隔海相望的是繁華都市的燈紅酒綠。耐得住寂寞,受得住自己,這是一個兵,一個好兵的基本素質。

“相對於外面的連隊來説,我們知道外界的資訊少一些,但是從網際網路上還是能了解到。看見高樓大廈也沒有什麼吸引我們的,我的家在這裡。沒必要去那邊。哪怕去了也還是要回來的。”

全旅考核第一的成績公佈了但還沒有貼出來。拿到第一,廖文營説到的是“輸”。

他説,“青春不怕輸,輸了還有機會,沒有輸就沒有贏。”

偶爾的聯繫中,同學也跟廖文營講過要當兵入伍。“倒不是羨慕我,他們覺得如果也能經歷兩年軍旅生涯,人生可能會變得不一樣。”

<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