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7日,我國大型國産運輸機運-20“鯤鵬”正式交付中國空軍。而在過去一年中,外界不時傳出大運的各種消息:大運成為首個成功完成濺水試驗的中國軍機,而在服役一週年前後,網路上又傳出運-20已經準備開始換裝國産渦扇20發動機的説法……到底大運經過一年的服役取得了哪些成果?接下來又將進行哪些試驗呢?《環球時報》記者6日採訪了中國空軍專家傅前哨。
傅前哨表示,目前,大運還處於初期試裝階段,主要是讓飛行員進一步熟悉大型運輸機的性能,掌握相關飛行技能與駕駛要領。後續還有很多試驗項目會陸續展開。總體來講,通過一年的訓練,空軍的運輸機部隊已經基本掌握運-20的性能與飛行要求,已經可以執行相應的任務。隨著部隊使用和試飛工作的深化,運-20的終極性能將會被發揮出來。傅前哨認為,大運的訓練和試飛過程應該是先空運,再空投,特別是指重裝空投。而無論是空運還是空投都需要按照循序漸進的過程進行。就拿貨物運輸來説,部隊訓練要從空載開始,先通過本場飛行掌握起降要領,逐漸進行滿油轉場飛行。裝載貨物的重量也需要由輕到重,再到載重極限,因為不同起飛重量將導致起降時的滑跑距離有非常大的差別。傅前哨認為,目前運-20完成空運應該已經基本沒有問題了,但後續還要進行很多科目的訓練與試飛,比如空投、空降,這些都需要經過長時間訓練、摸索和使用才能飛出飛機的最佳性能。比如重裝空投科目,要在實際訓練中掌握大運可以承受多大重量的重裝空投,掌握重裝空投過程中對飛機重心造成的影響。
據傅前哨介紹,服役一週年意味著先期列裝部隊的運-20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除了飛行員熟悉飛機之外,先期使用過程暴露出來的問題還將向研製方進行反饋,為後續運-20的改型升級提供數據基礎,只有把這些意見和問題統統解決掉,才能開始大批量生産。
大運服役的一年實際上是中國空軍新型裝備發展的一個縮影,中國空軍的多個型號正在齊頭並進。傅前哨表示,大運是一個典型,是大飛機三劍客中第一個上天、第一個完成試飛、第一個列裝部隊的型號,它對中國大飛機的另兩個型號C919和AG600的研製也將起到引領作用,而這些新裝備的誕生標誌著中國航空工業技術水準正在縮小與國際先進水準的差距,甚至某些方面已實現超越。
傅前哨認為,未來大運的用途將是一個體系化的發展,利用大運這個平臺可以改型出很多種特種飛機。運-20的改裝空間很大,可以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戰場支援飛機家族。他建議,航空工業部門和空軍可以考慮將運-20“一機多用”,也就是利用運-20充足的內部油箱為戰鬥機進行空中加油,而不用專門改裝其機艙,這樣一架運-20平時還是運輸機,有需要時也可以執行空中加油任務。(環球時報記者 劉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