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軍士長士官技師郭亞飛。

郭亞飛擔任考官考評營獨立發射能力。

中國網新聞6月27日訊(記者謝露瑩 通訊員楊永剛)這是一個晴朗的清晨,一輪明月與若隱若現的陣地交相輝映。千里機動至高原的火箭軍某導彈旅,在陌生地域展開了一場複雜電磁環境下的對抗演練。

3顆信號彈升空,數十台發射車迅疾出發,百餘名操作號手奔赴戰位。

同時,數十名導彈專家進行導彈起豎前最後一次綜合檢查。發射技師、一級軍士長郭亞飛在托架某一細小部位處停了下來,借助手電筒光線,他發現起豎臂有輕微滲油現象。如果不排除隱患,會影響到導彈起豎的精確度,甚至帶來更大的危險。

這種現象,即使在白天也很難發現。大家當場分析,有的認為可能是裝備保養時加油過多,有的認為是排氣閥內的球形截面受壓……一時眾説紛紜。

“我覺得是排氣閥內的密封環破損。”就在這時,郭亞飛説出了自己的判斷。“我相信郭亞飛的眼力!”旅長立即贊同。

拆卸一看,果不其然!排氣閥球形密封環上,有一道非常輕微的裂痕。

導彈發射前各種隱患經郭亞飛診斷大多準確。“他雖然是位士官,但起到了導彈專家的作用,是一名響噹噹的‘國寶神醫’。”經過旅領導的介紹,使記者更加關注郭亞飛的一舉一動。

“佔領陣地”,一輛輛特裝車如離弦之箭迅速到位。吊裝、起豎、加注,精準無誤。

“報告!經檢測瞄準産生假像,無法命中目標!” 突然,一名指揮員報告。

“離規定時間還有幾分鐘?”“不足8分鐘。” 緊急關頭,郭亞飛迅速帶領技術小組進行重新瞄準。臨陣出擊,郭亞飛異常鎮定,這已是他第二次參加發射任務了。只見郭亞飛對故障一看、二聽、三摸,迅速找到了癥結。

“左轉、右轉,左微動、右微動……”記者在離導彈起豎位置大約150米的瞄準車上看到,郭亞飛微蹲身體,右眼緊貼在瞄準儀器上,左手拿著對講機不停地發號施令……

“停!”話音剛落,瞄準儀器顯示:正負誤差為零。

故障排除,準確瞄準。“用了幾分鐘?”“不到5分鐘!”旅領導指著若隱若現的導彈説:“瞄準是一項‘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的操作,要求操作手必須具備過硬的心理素質,一點微小的抖動都可能造成任務前功盡棄。上面有一條細如髮絲的線條,在這個距離用望遠鏡都看不到,郭亞飛用肉眼就能準確定位。”

三分鐘後,“點火”,伴隨著一聲轟鳴巨響,一枚墨綠色的導彈拖著橘黃的尾焰劃破黎明前的夜空,直刺蒼穹……數分鐘後,靶場末區傳來捷報:導彈準確命中目標。

郭亞飛“診斷”武器裝備手到病除的真功夫,作為一名優秀的共産黨員,他十幾年如一日,刻苦鑽研和不懈努力成為他的個人名片。

面對密如蛛網的電路圖和艱澀難懂的專業書籍,他憑著一股不服輸的拼勁和韌勁,向這塊難啃的“硬骨頭”發起了衝鋒。兩年時間裏,他系統掌握了導彈武器系統三大專業,寫下了10多萬字的學習筆記,並熟練掌握了發射專業10多個崗位的操作技能。為了鍛鍊眼力,他買來蠟燭、綵燈、大頭針,在微弱的光線下練視力、辨色彩,直到練得眼睛流淚、紅腫,最終練就了瞄準的絕活,被戰友們稱為“郭神瞄”。

經過多年的不斷探索和總結,郭亞飛成為在全基地叫得響的“問不倒”、“活參數”。

他參與編寫了多部某型號導彈發射訓練教材,總結的“串線”理論訓法被基地推廣;獨立研製的“托架起豎角度監視報警裝置”和“導彈垂直度遠端監測裝置”,分別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三、四等獎。

因此他先後4次榮立三等功,並榮獲“全軍愛軍精武標兵”“首屆火箭軍十大優秀士官”“火箭軍軍事訓練先進個人”、 “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一等獎”等多項殊榮。2009年國務院首次將政府特殊津貼延伸至我軍士官行列,郭亞飛成為原第二炮兵惟一的入選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