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24日上午,在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聯黎部隊)任務區內的掩體群前,聯黎部隊司令邁克爾·比爾裏將軍向中國維和官兵代表授予“司令嘉獎”,表彰他們出色完成掩體修築任務。請看今天出版的《解放軍報》報道——

  中國維和官兵冒著風沙執行掩體建築任務。淩 濤攝

“這個掩體確實能拯救我們的生命”

——中國維和部隊獲聯黎部隊“司令嘉獎”紀實

“這個掩體很堅固,確實能拯救我們的生命。中國工兵完成了一項偉大的工作!”

當地時間3月24日上午,在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聯黎部隊)任務區內的掩體群前,聯黎部隊司令邁克爾·比爾裏將軍向中國維和官兵代表授予“司令嘉獎”,表彰他們出色完成掩體修築任務。比爾裏對中國第15批赴黎巴嫩維和部隊建築工兵分隊隊長葉履強説:“我對你們所做的一切工作表示感謝,因為這對在場所有人的安全貢獻巨大。”

“司令嘉獎”是聯黎部隊授予維和軍人的最高榮譽。中國分隊獲此殊榮,自然有過硬的理由。

分隊受領任務後,由已是第四次赴黎執行維和任務的立體建築連連長徐正義帶隊“打頭陣”。從工程圖紙上看,掩體構造和以往沒什麼兩樣,但經驗豐富的徐正義還是看出了端倪:這次防爆墻工事尺寸不同,比以往高出近40釐米。防爆墻工事越高,疊加壘成墻體後就越容易膨脹、變形甚至坍塌。

面對難題,徐正義和指導員陳慶波帶領技術骨幹進行攻關,運用工程力學原理反覆論證、試驗,最終探索出十字交叉、井字牽連、鋼筋貫穿等多種固定方法,並在裝填碎石時實施多個防爆墻工事分層、均勻裝填。防爆墻工事膨脹變形問題迎刃而解。

架設掩體的拱形鋼骨架時,官兵再遇難題。單塊鋼骨架重達250公斤,架設一個掩體需將8塊鋼骨架擺放到位、拼扣緊固,尤其在進行微調時,很難將這個重達2000公斤的“龐然大物”精準調整到位。上士曾淩雲想到一個“土洋結合”的辦法,在鋼骨架下面鋪設一層直徑10釐米的鋼管。利用這個裝卸自如的“輪椅”,問題順利解決。改進槽鋼架設方法、增設排水系統……類似的創新之舉還有很多。

經過100多個工作日的艱苦奮戰,官兵最終建成了這個由21個掩體構成、佔地面積1500多平方米的掩體群。掩體群內配備水、電等生活設施,可向500余人提供安全庇護。

據聯黎工程部門介紹,這是目前聯黎任務區內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備、防護能力最強的地面掩體。

今年1月,聯合國戰略評估小組在對聯黎軍事能力研究報告中説:“中國建築工兵分隊在聯黎運用最強大、最專業的工程能力完成了最多的工程保障任務,是聯黎主要的防衛建築和維護力量,將在維護世界和平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陳銀波 淩濤)

(解放軍報黎巴嫩貝魯特3月2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