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鬼,又是米格!”冷戰的天空,時常飄蕩著西方飛行員這句飽含憤怒與畏懼的自言自語。
無論是在朝鮮戰場上大放異彩的米格-15,還是二代機中的翹楚米格-21,抑或是斬斷“黑鳥”之翼的米格-25,開啟了蘇聯空軍噴氣時代的米格系列戰鬥機猶如一面旗幟,帶領龐大的紅色機群演繹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空戰故事。
然而,隨著蘇聯土崩瓦解,阿爾喬姆·米高揚和米哈伊爾·格列維奇怎麼也不會想到,如日中天的米格會在他們撒手人寰後快速衰敗。
就在米格漸漸淡出現代天空時,1月27日,挾裹著俄總統普京的強力支援,加上副總理羅戈津出席代言,米格集團最新型戰機米格-35霸氣登場吸引全球目光。
又見35
兩個加號成色稍遜
“又是35!”這是許多人見到米格-35的第一反應。的確,有了大名鼎鼎的蘇-35在前,米格-35的數字型號非常扎眼。不管是機緣巧合還是為了蹭熱度,事實是,兩個“35”的出生非常相似,都是因為上一代機型老化落後而研製的該系列“最終改進型”。
既然如此,米格-35的強勁性能只有在與米格-29的對比之下才能彰顯。從這個角度來講,米格-35可謂“腿更長、眼更亮、腦更靈”。
“腿更長”:米格-35的外形較米格-29增大了不少,特別是機翼及前襟部分,更大的體積意味著能夠攜帶更多燃油,同時,升級後的RD-33MK發動機也更加省油。這一增一減,讓米格-35的最大航程遠超有著“機場保衛者”綽號的米格-29。
“眼更亮”:米格-35具備了挂載先進光電吊艙的能力,大幅提升了在惡劣氣象條件下對地面和海上目標的探測、識別、跟蹤和打擊能力,而這也是俄空天部隊目前比較缺乏的能力之一。
“腦更靈”:相對於航程和雷達的進步,米格-35在航電系統上的升級則是顯而易見。一個個代表了先進航電技術的終端設備——液晶屏,構成了米格-35宣傳單上的“智慧化座艙”。雖然飛機的總體航電水準提高到了什麼程度尚不明確,但可以肯定的是,西方媒體對米格-29飛行員“手忙腳亂”的嘲笑將不會出現在米格-35身上。
米格集團為自己的最新産品也給出了“三代++”的定義,但相對於蘇-35這一“三代++”的標桿,米格-35缺少兩項關鍵能力,顯得成色不足。
一方面,據米格集團總經理介紹,米格-35並未裝備此前試裝的“甲蟲”A有源相控陣雷達,而是與米格-29K上相同的“甲蟲”M機械雷達。雖然探測距離相同(均為160公里),但技術層級的差距卻是真實存在。在這一點上,米格-35甚至還比不上三代半戰機。
另一方面,發佈會展出的米格-35樣機並未裝備向量推進發動機,雖然看似保留了安裝向量噴管的能力,但觀眾可能更懷念十幾年前驚艷巴黎的米格-29OVT。
標準三代機的“頭尾”顯然不能給米格-35挑戰四代機增添足夠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