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米-26重型運輸直升機。
據俄羅斯今日經濟通訊社網站2月9日報道,與全球其他航空工業巨頭的討價還價漫長而無果,中國決定與俄羅斯直升機公司發展長期往來,以開發多用途直升機。7日,俄政府網站上發佈了一份總理梅德韋傑夫簽名的文件,標誌著上述雙邊項目的正式啟動。2016年夏,在普京總統對華進行正式訪問期間,兩國曾簽署過聯合製造重型民用直升機的協定。
俄軍事航空專家、《軍火庫》雜誌副主編德米特裏·德羅茲堅科告訴我們:“中國能夠克隆一切技術工藝。然而他們從未生産過重型直升機,在這方面毫無經驗,而俄羅斯是可能向其提供相關技術支援的唯一國家。當然,在與我方簽署協定之前,中國為尋找未來夥伴,也曾四處活動。他們甚至考慮過向烏克蘭西奇發動機公司購買引擎。雖然努力了,但結果令人失望。客觀講,除俄羅斯以外,沒有哪國能生産出符合中方要求的直升機發動機以及其他配套零件。”
報道稱,兩國新近啟動的直升機項目的主要參與者分別為俄羅斯直升機公司和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雙方將攜手研發全新重型直升機。中方的要求如下:最大起飛重量38.2噸、最高升限5700米、航程630公里、最大飛行時速300公里。
如今,協議雙方不時強調,項目的實施將“全面推動俄中友好關係的鞏固”,不過,經濟因素方面的考量所佔比重或許要大得多。
德羅茲堅科分析道:“最終誰將擁有智慧財産權,目前還很難説。但我相信,俄未必會如此輕易地讓中國拿到共同研發的成果,並借其謀利。很可能這會是共同出資的合作生産,由俄方提供技術。”
他並不諱言,所謂的“民用”直升機只是説辭而已,“事實上,只按最初所宣佈的直接用途使用的裝備可謂屈指可數,通常同一直升機既可運輸物資、滅火,也能用於軍事目標。所以我大膽預測,從中方所提出的要求來看,項目的成果將是一種多功能的軍民兩用直升機”。
跟新直升機造價一樣,各方都對項目的總金額諱莫如深。
德羅茲堅科強調:“所有能夠事先公佈的數字,都只是大致意義上的,且很可能與事實相去甚遠。未來直升機的造價如今只能通過草圖預估,哪怕我們知道它將以米-26為雛形。唯有在成品圖紙出爐後,進行實際估價才有意義。”
如今,協定簽署雙方和兩國專家能夠篤定的只有一點,即俄中在直升機方面的合作具有長期性。初步估算顯示,中國對新直升機的需求量突破200架,且須在2040年以前列裝。倘若研發者能在新直升機的成本與實用性之間達到最佳平衡,那麼即便按最保守的預期,其訂單量也將增長數十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