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首長”的家國情懷

言及家鄉,這位大別山之子把思緒帶到了兒時。劉華清出生在湖北省黃安縣花橋鄉劉家院子(今大悟呂王鎮劉垸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裏。13歲就加入了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4歲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在家鄉,他曾任黃安縣二程區劉家院子村共青團支部書記、少共二程區委組織委員、區委書記兼少先隊總隊長、黃安中心縣委書記,鄂東遊擊總司令部科長等職,家鄉的山山水水給他留下很深的印記。從他少年時期投身革命,馳騁沙場,回家的路雖離他很遠很遠,但他認為自己無論如何也走不出家鄉的“情圈”。他最遺憾的是自參加革命後,再也沒同自己的母親見上一面,於是他第一次回故里只得用中國人最傳統的禮節——上墳祭奠,表達個人的情愫。“那一年回老家,一塊參加革命的同鄉人大多不在了,有的犧牲了,有的去世了。”一切物是人非。

劉華清不到13歲參加革命,一走就是幾十年,杳無音訊。母親思兒心切,白天站在大路邊眺望,夜晚坐在床邊哭泣,加之國民黨反動派的殘酷迫害,老人家眼睛哭瞎了,身體拖垮了,不久含恨去世;父親領著全家艱難度日,好不容易熬到全國解放,在三年困難時期與世長辭———在家的兄弟怕影響將軍的心情和工作,沒有寫信告訴他,當然他也就沒能見上父親最後一面。劉華清每次回故鄉,總要到父母的墳前走一走,以示懷念。

採訪中,劉華清説:“人到老年,格外注重感情,格外懷念過去那些充滿深情和友誼的事,對老戰友、老部下的思念之情越來越重。”凡是老同志逝世,只要發來訃告,他都發唁電、送花圈,在京內的,能參加遺體送別的,他一般都設法去。“這是一種友誼、情感的表達。人老了,嚮往的是平穩、自由、安靜的生活。平民出身的人,無論官多大,職位多高,到頭來他還是個平民,是個布衣之人。”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