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時期,按照規定,毛澤東晚上點燈可用三根燈芯,但為了省油,他堅持只點一根。警衛員擔心他的視力,每到天黑就點亮三根燈芯,可毛澤東一進房,就悄悄挑滅兩根。就是在這一根燈芯的微弱光亮下,他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等光輝篇章。

一根燈芯照亮革命的偉大征程,也折射出革命前輩艱苦樸素的政治本色,映襯出人民軍隊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抗戰時期,愛國華僑陳嘉庚從新加坡回到中國,蔣介石花800銀元宴請他。而到了延安,毛澤東用自己種的豆角、番茄招待他,一頓飯只花了1.5元。陳嘉庚從餐桌上品出國共兩黨的未來,他斷言:“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革命戰爭年代,我們號召“節省每一個銅板為著戰爭和革命事業”;和平建設時期,我們提倡“勤儉是個傳家寶,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燒”;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強調“要勤儉辦一切事情”。90年來,正是靠著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人民軍隊在“苦日子”時,戰勝了物質匱乏、條件惡劣的困難;在“好日子”時,保持生活儉樸、開支簡省,不僅贏得了勝利,也贏得了人心。

勤儉節約是“興國之光”,也是興軍法寶;既能砥礪品格,也能保持本色。90年來,一代代革命軍人始終弘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不僅涵養了良好的道德品質,也立起了精神文明的好樣子。事實證明,什麼時候弘揚我軍優良傳統,什麼時候就能不忘初心、不改初衷;什麼時候丟掉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好傳統,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一些黨員幹部腐化變質、違紀違法,往往是從講排場、比闊氣開始的;一些人思想滑坡、信念動搖,也往往是從鋪張浪費、貪圖享受,不願過艱苦生活發端的。

甘過“苦日子”,也要善過“好日子”。近年來,伴隨著我國國力和經濟的持續發展,國防和軍隊建設經費投入也越來越大。需要看到的是,雖然軍費有所增長,但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亟待投入的地方還有很多:人才培養、實戰化訓練、資訊化建設、高新武器裝備發展、新型作戰力量建設等等,都是需要花錢的事。只有堅持勤儉辦事,從管住“錢袋子”嚴起,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才能為打勝仗提供有力保障。如果開支沒有章法,好鋼沒有全部用在刀刃上,不僅會助長奢靡浪費之風,也會損害部隊凝聚力戰鬥力。

興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好似水推沙。今天,弘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重要的是把軍費管好用好,加強科學管理,統籌資源配置,堅持按照戰鬥力標準花錢辦事,把有限的財力物力用好用活,真正花在刀刃上,花出名堂、花出實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