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第15軍成立於1947年7月,由晉冀魯豫野戰軍第9縱隊和太行軍區主力部隊發展而來。

1961年7月1日,湖北省15軍軍部駐地,隆重舉行了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40週年暨空降兵成立大會,這標誌著15軍整軍改建為空降兵的任務勝利完成,整編後,空降兵部隊由原來的1個師擴大為1個軍,師增加了3個。由原空降兵的三個師各轄3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和1個氣球隊,進入了新兵種的建設階段。

15軍中,有兩支戰績輝煌的尖子連隊,在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中,這兩支連隊都取得了不朽功勳。這就是著名的上甘嶺特功八連和黃繼光連

“從嚴治軍,文明帶兵,特功八連”

“上甘嶺特功八連”,又稱八連,創建於紅軍時期的鄂豫皖根據地,原來是黃麻起義時的一支赤衛隊,後來改編為八路軍第一二九師警衛營第三連。曾參加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

  (上甘嶺特功八連,圖片來自網路)

八連有史以來都是百分之百的完成任務,從來沒打過敗仗,也從未失過陣地,是一支打不爛拉不垮的連隊。

1951年3月2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5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八連被改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135團三營八連。

1952年4月,15軍軍長秦基偉奉命接防朝鮮五聖山陣地。五聖山是朝鮮中線的門戶,失掉五聖山,我軍將後退200公里,無險可守。

從1952年10月14日到20日,敵我雙方在3.7平方公里的兩個高地上苦戰了七個晝夜。八連相繼攻取了第一、第九號陣地,最後攻克主峰三號陣地。

《國家記憶》視頻截圖。

浴血奮戰43天,堅守坑道14個晝夜,殲敵1700余名。敵人向八連防守的陣地投擲炸彈5000余枚,八連戰士以超越生命極限的戰鬥精神,擊退敵人無數次進攻,連隊付出了重大犧牲, 最終,將被敵人槍炮擊中381個彈孔的戰旗插上了上甘嶺主峰。

電影《上甘嶺》讓“上甘嶺特功八連”的威名傳遍中華大地,連隊改編為空降部隊後依舊是一支“王牌之師”。據媒體報道,八連新時期建設碩果纍纍,連續44年保持先進,2次榮立集體一等功,4次榮立集體二等功,10次榮立集體三等功。1984年更是被空軍黨委授予“從嚴治軍,文明帶兵,特功八連”榮譽稱號。

“模範空降兵”黃繼光連

“黃繼光連”是特級英雄黃繼光生前所在的連隊。連隊1941年4月成立於河北省讚皇縣。戰爭年代,該連先後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大小戰役163次,立下赫赫戰功。

1952年10月20日淩晨,上甘嶺戰場上,597.9高地上的戰鬥異常激烈,在我突擊隊打下597.9高地4號、5號陣地後,由於敵軍火力點的瘋狂射擊,突擊隊在陣地前嚴重受阻,幾次爆破都沒有成功,而敵暗堡的火舌仍在持續吞噬戰士的生命。

危急關頭,六連六班班長黃繼光拖著傷軀,匍匐爬行,這時的黃繼光,左腿已經被打斷,身上7處受傷,而且,身邊沒有一件武器,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黃繼光傾斜著身子,拖著被打斷的左腿,繼續向敵人的碉堡爬去,猛然間,黃繼光以驚人的毅力站了起來,張開雙臂撲向敵人的碉堡,用胸膛擋住了敵人的機槍眼。

黃繼光為突擊隊開闢了前進道路,使突擊隊順利奪回了敵人佔領的陣地,當時黃繼光只有22歲。

  (特級英雄黃繼光,圖片來自網路)

1961年,黃繼光所在的六連改建為空降兵,“黃繼光”一直是這支部隊官兵心中最耀眼的名字,他們保留著黃繼光的床舖,連史館內陳列著他的半身銅雕像,連隊每天點名,第一個總是“黃繼光”,全連官兵集體應答:“到!”

黃繼光“重擔敢挑、危險敢上”的精神更是被黃繼光連代代傳承。全連官兵僅用67天就完成了首次跳傘,在15軍中率先實現從傳統步兵連到空降兵的轉型。隨後又屢立戰功,先後被空軍命名為“空降兵模範六連”、“抗洪搶險先鋒連”、“黃繼光英雄連”。2013年又被中央軍委授予“模範空降兵連”榮譽稱號。

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週年的慶典上,參加閱兵的空降兵由“黃繼光連”和“上甘嶺特功八連”組成。輝煌的成績離不開空降部隊的刻苦訓練,即使是英雄連隊,在轉型空降兵最初的日子裏,也是充滿著艱辛。“上機心在跳,離機嚇一跳,開傘隨風飄,著陸哈哈笑。”這是當年在空降兵部隊中非常流行的一句順口溜。(《國家記憶》欄目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