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軍90週年”系列網文

眾所週知,我軍的軍銜制度是在建國後實行的。在戰爭年代由於受歷史條件所限,我軍未能正式實行軍銜制度。但是,當時我軍部分人員曾有過軍銜,而且還曾兩次醞釀實行軍銜制。我軍軍銜制實施的曲折過程,見證了軍隊正規化建設的發展經歷。

戰爭時期我軍部分幹部曾有軍銜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後,許多國民革命軍軍官放棄了軍銜和高官厚祿,脫下了將校呢,換上了粗布軍裝,投身革命陣營。在紅軍隊伍裏,沒有軍銜等級,官兵的服裝和識別標誌也沒有區別。被稱為“紅軍之父”“布衣司令”的朱德有一副對聯,生動描述了紅軍將士同甘共苦的情景:“白軍中,將校尉薪餉各有不同;紅軍裏,官兵伕待遇完全平等”。

  紅軍總司令朱德穿著和士兵一樣的軍服,沒有任何等級標誌。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納入國民革命軍序列,部隊編制、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服裝、標誌基本都與國民黨軍隊相同。並且,按照國民革命軍的軍銜等級,給各級幹部都授了軍銜。

開國中將陳先瑞曾回憶1937年12月毛主席在抗大對他説過:“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名義上歸蔣介石統一指揮,實際上還是黨中央領導和指揮,這一條是不能變的。現在有那麼一些人,國民黨授予什麼中校、上校,就神氣起來了,有點忘乎所以飄飄然了。這些人,如不及早給他敲敲警鐘,就會犯錯誤……”

當時八路軍、新四軍幹部的軍銜,主要見於《履歷表》《報告》中,本人一般也知道,但也有不少人對自己的軍銜並沒有印象。開國少將王兆相在回憶錄中提到:近年來我在寫回憶錄時,發現了一份一二〇師參謀長周士第的電報,這份電報是發給中央軍委參謀長滕代遠和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的,發報時間是1938年2月6日,內容為介紹警六團營以上幹部配備情況。其第一條是:“上校團長王兆相,三十歲。”不過在印象中,我沒有接到過授予我上校軍銜的通知,也沒見過八路軍的各級幹部佩戴軍銜。

在抗戰時期,我軍只是少數指揮員佩戴過軍銜標誌。如新四軍軍長葉挺,就留下許多張穿中將軍服的照片。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