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育留用”並舉,匯聚鄉村全面振興的人才底氣
青島41萬鄉村人才為田野“賦能”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
近日,青島的鄉村人才迎來了一系列好消息,為全年忙碌在農業農村一線的他們增添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2023年12月18日,第二屆青島市鄉村振興英才名單公佈,王倩、曲田桂、鞠炳錦等3人獲“青島市鄉村振興傑出英才”稱號,王志濤等7人(團隊)獲“青島市鄉村振興英才”稱號,精神與物質獎勵並舉,鼓勵在鄉村振興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人才;一週後,2023年度青島市農業系列中級、副高級職稱和基層農業高級職稱評審結果公佈,一批工作在“三農”一線的奮鬥者有了職稱認證。
聚焦人才這個鄉村振興的關鍵,打造鄉村人才的“引力場”,青島堅持“引育留用”並舉,支援鼓勵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施展才華、建功立業,截至目前,全市鄉村人才總量達到41萬人,成為推動全市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
打造鄉村人才“引力場”
“被評為青島市鄉村振興傑出英才,我感覺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將繼續深耕農業農村,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2023年,青島曹村草莓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倩被評為青島市鄉村振興傑出英才,這份榮譽為她在農業路上繼續前進增添了動力。
之所以被評為鄉村振興傑出英才,得益於王倩在農業領域的不斷創新探索——她牽頭與青島農業大學、青島市農科院等單位合作,研發新品種、新技術,共研發成功農業新技術5項,引進農業新品種30余個,獲得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8項、國家版權局作品登記11個。她充分挖掘合作社的資源優勢和品牌優勢,探索走休閒觀光農業的道路,吸引遊客前來參加草莓、葡萄等農産品採摘活動,先後策劃舉辦了草莓採摘節、納涼篝火晚會等活動,帶動了合作社和農戶經濟收入大幅度提高,推動了一三産業的融合發展。2023年合作社共接待遊客15萬餘人次,旅遊營業收入達到560萬元,帶動産品銷售收入450余萬元。
為人才尤其是鄉村人才優化發展生態,讓人才們在身份上受尊重、待遇上有“盼頭”,是青島致力打造的人才“軟環境”。如,王倩獲得“青島市鄉村振興傑出英才”,不但對其專業予以認可,更是給予她一次性獎勵30萬元,“真金白銀”堅定其走農業路的信心。
針對農村人才相對短缺的現狀,青島堅持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開展青島拔尖人才、鄉村振興英才、優秀鄉鎮農業技術人才、最美基層農技員、鄉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十佳農民等尋訪評選活動,累計投入1000余萬元對獲評人員給予激勵。創新開展青島市鄉村振興英才評選,對排名前3名的“傑出英才”給予最高一次性獎勵30萬元,極大激發鄉村人才幹事創業內生動力。在發展上給予“奔頭”,注重激發農村鄉土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在全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試點開展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審,推動“田秀才”“土專家”入編人才梯隊,並在申報涉農項目、平臺建設、人才獎勵評定中予以傾斜,實現農民由身份向職業的轉型跨越。
與此同時,青島在全社會營造尊重鄉村人才的氛圍。在區(市)、鎮(街)政務大廳設立農村創新創業服務窗口,集中提供項目選擇、技術支援、政策諮詢、註冊代辦等一站式服務,實現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扶持政策“一鍵查詢”。對入選市級以上人才工程的農業人才,實行醫療保健、健康查體、讀書休假、科研立項、子女入學優先安排等全程化服務,讓人才充分享受優質貼心服務。
馳騁在希望的田野上
“老鐵們,大家好,我是即墨移風店鎮的朱典玉……”這是青島恒源順生態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朱典玉錄製每一個小視頻的開場白,這句話他已説了7年。作為具有正高級職稱的農民,朱典玉不但自身素質過硬,還立志帶動廣大農民群體素質提升。
2016年,已是遠近聞名的種菜高手朱典玉,在看到許多農民有技能提升的需求後,便開始通過網路平臺進行農技推廣,至今共發佈作品近3000個,很多傳統農民受益於他的視頻教學,成長為農業種植專家。2019年,他在青島市農廣校的幫助下創辦了恒源順農民田間培訓學校,至今共舉辦公益農技培訓班50多場,受益農民3000余人次。
時下,青島已累計評審農民正高級職稱21人、副高級職稱53人、中級職稱461人、初級職稱412人,這些職稱農民尤其是高職稱農民,成為鄉村人才的“金字塔尖”,讓我們看到了農民這一群體在農業科技方面的潛力——正高級畜牧師,青島田瑞集團黨支部書記、董事長曲田桂,是青島農業大學客座教授,主持制定行業標準1項,參與修訂行業標準2項,主持國家農業課題研究1項,其創建的青島田瑞集團是國家首批標準化示範場;正高級農藝師、山東省青豐種子有限公司總經理侯元江,深耕種業四十餘年,自主選育的品種“青豐1號”,填補了青島農作物育種史上的空白,並搭乘神舟七號飛船遨遊太空,“青農6號”通過國家小麥新品種審定……
在優選“金字塔尖”的基礎上,青島還廣泛提升農民素質、培養鄉村人才。連續9年將高素質農民培育列入市辦實事,推行“學歷+技能+創業”全方位培育模式,構建“高校+田間學校+實訓基地”多方參與的立體式、多元化人才培養體系。目前,建成國家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範基地3個、市級培訓示範基地26處,認定田間學校160處,累計培育職業農民17萬餘人、高素質農民1.94萬人。
瞄準技術技能人才重點培育。緊密對接鄉村人才成長需求,按照“應培盡培”“願培則培”“需培就培”原則,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全市共完成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14萬人次。持續推進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建設,連續舉辦專業技術人員高級研修和基層專業技術人員挂職研修項目,累計培訓鄉村專業技術人員4.2萬人,為鄉村基層培養起一大批中青年骨幹人才。
實施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計劃。制定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百千萬”示範引領工程和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計劃,全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達到4萬人,9人獲評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優秀帶頭人。持續實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選培計劃,累計培育鄉村好青年1.3萬餘名。創建巾幗農業示範基地等230余個,培樹各類鄉村振興女帶頭人450名。(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張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