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發佈首個鄉村振興引才政策
優秀鄉村人才每人每月給予獎勵1000元,大學生、農民工、退伍軍人返鄉創業個人最高貸款60萬元
1月4日上午,濟南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解讀《關於動員激勵廣大人才投身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試行)》(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會上,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公務員局局長、市委人才辦常務副主任王玉躍介紹,到2025年,濟南將選培鄉村好青年達到2萬人左右,帶動3000名以上、30歲左右的年輕大學生回村創業、任職,實現每村至少有1名大學生。
據了解,該意見是濟南首個以動員激勵人才返鄉下鄉為主題的鄉村人才政策。去年以來,濟南部署實施了“萬人下鄉、千村提升”工程,基本形成了人才鏈、産業鏈、資金鏈、創新鏈“四鏈融合”的共建格局,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整合投入各類資金4.75億元,幫扶實施村級民生和産業項目3432個,有力促進了村集體收入、農民收入“雙提升”。
兩年內帶動培育1000名優秀人才
王玉躍表示,在《實施意見》中明確了到2025年實現的“四個一批”目標:回引一批創新創業的“新農人”,鄉村産業帶頭人達到1萬人以上。培育一批紮根鄉村的“新青年”,選培鄉村好青年達到2萬人左右,帶動3000名以上、30歲左右的年輕大學生回村創業、任職,實現每村至少有1名大學生。培養一批躬耕田野的“土專家”,鄉土科技人才達到1000人以上,市級代表性技藝傳承人達到250人以上。打造一批善治興村的“領頭雁”,回引4000名左右在外人才充實進村班子,每個村常態化保持3名以上村幹部後備人選。
“《實施意見》聚焦‘引得來’‘幹得好’‘沉得下’‘留得住’4個方面,立足我市實際,提出了21條措施。”王玉躍介紹,為達成上述目標,濟南將聚焦“引得來”,健全開放型的人才招引下沉機制。明確組建“鄉村振興海右智庫”、健全在外優秀人才庫、開展創業團隊招募合作行動、實施“海右菁英”助力鄉村招引計劃、實施定向專業人才“富農助農”行動等5項措施,推動各級持續加大對等各類優秀人才的招引力度。
聚焦“幹得好”,健全多渠道的人才培育提升機制。提出了實施創新創業培育提升行動、鄉村人才“師帶徒”機制、健全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農業農村學歷教育、基層帶頭人領航培育工程等5項任務,加強對各領域鄉村人才的培訓指導,促進能力提升。
聚焦“沉得下”,健全組團式的人才指導服務機制。包括選派鄉村振興“科技顧問”“文化顧問”“金融專員”“法治專員”以及設立“鄉土人才技能大師工作室”、健全專家服務基地運作機制、開拓農村創新創業應用場景等6項措施,確保各類人才下沉基層有渠道、有平臺。
聚焦“留得住”,健全精準化的人才支援保障機制。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育、人才待遇保障、創新創業支援、以賽引才、分級分類評價機制改革等5個方面明確具體措施,進一步增強鄉村振興事業對各類人才的吸引力。
“濟南的鄉村是一片大有可為的遼闊天地,是一片施展才華的寬廣舞臺,也是一片成就夢想的廣袤沃土。”王玉躍説。
對優秀鄉村人才每人每月給予獎勵1000元
實現鄉村振興,産業振興是關鍵,培育好鄉村産業帶頭人至關重要。
濟南市農業農村局二級巡視員王奉光表示,“鄉村産業帶頭人”主要是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創辦人、負責人等,他們中有許多視野開闊、觀念新穎、善於經營、熱愛家鄉的優秀人才,是促進鄉村産業發展、帶領農民共同致富的關鍵力量。
用完備的政策吸引人。濟南將在堅持財政優先保障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多元化、全方位的政策支援體系。在資金上傾力投入,統籌“一村一業”、“泉韻鄉居”、銜接補助等資金,每年選取500個左右的村莊,重點扶持規模化、融合型的産業項目;在資源上全力保障,今年濟南將覆蓋50%左右的行政村;在資本上聚力助推,持續深化政銀戰略合作,不斷豐富普惠金融新場景,著力降低融資門檻。
以寬廣的平臺凝聚人。濟南將重點實施“三大行動”:創業團隊招募合作行動,面向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廣泛招募優秀人才組建創業團隊,與村集體、鄉村企業共同創辦經營主體;專業人才“富農助農”行動,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合作共建等方式,按照“一區縣一團隊、一街鎮一師”的原則,聘請專家學者、專業人才擔任“鄉村規劃師”,共建和美鄉村;創新創業培育提升行動,聚焦現代農業、鄉村旅遊、農村電商等,分層分類開展技能培訓。
靠機遇滿滿的事業留住人。濟南計劃構建“三個體系”:以賽引才、以賽選才的招引體系,面向國內外優秀人才,每年舉辦一次鄉村振興“四創”大賽,推動更多優秀人才、優質項目落地濟南。産學結合、科技賦能的支撐體系,試點推行“科技合夥人”模式,招引高層次人才組建15支農業專家團隊,建成15個産業協同創新中心。以績定級、實幹為上的評價體系,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示範帶動為導向,完善人才分級分類評價機制,同步完善示範型經營主體創建體系。
此外,王奉光介紹,對獲評齊魯鄉村之星、“海右計劃”鄉村振興人才的,每人每月給予獎勵津貼1000元,每年集中發放一次,不斷增強廣大人才的成就感、歸屬感、自豪感。
“土專家”“田秀才”也能評職稱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發佈會上,濟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姜秀志説,“圍繞貫徹落實《實施意見》,我們將堅持本土培養與外部引進相結合,持續健全完善引才、育才、聚才、用才的長效機制,以人才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做好“引”的文章。加強返鄉入鄉創業政策扶持,全力支援大學生、農民工、退伍軍人返鄉創業,個人貸款最高額度達到60萬元(包括創業貸款30萬元、商業貸款30萬元),小微企業貸款最高額度達到1000萬元(創業貸款、商業貸款分別為300萬元、700萬元),可登錄山東公共就業人才服務網線上申請辦理。
持續招募“鄉村振興合夥人”,面向市內外企業家、創業者等,在現代生態農業、鄉村旅遊、農業服務業、農産品加工流通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實施“三支一扶”計劃,擴大招募規模,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從事支農、支教、支醫和幫扶鄉村振興工作,努力實現農業街鎮全覆蓋。
做好“育”的文章。聚焦技能人才,遴選設立“鄉土人才技能大師工作室”,支援從事鄉村産業的能工巧匠、經營能人、生産能手,定期開展技藝傳授、技能交流、帶徒傳技等活動。聚焦産業人才,組織國家級、省級、市級三級高級研修班,著力培育農業領域的高層次人才。同時,開展“送培訓進鄉村”系列活動,不斷提高農民就業技能和創業能力。
做好“用”的文章。組織開展“專家服務鄉村振興示範活動”,推動農業領域專家人才更好服務我市農業優勢産業集群發展。加強與省農科院交流合作,探索成立鄉村人才振興學院,發揮省農科院農業技術人才作用,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智力支援。
做好“留”的文章。落實人才待遇保障,做好鄉村振興領域高層次人才分類認定,對符合條件的,發放“泉城人才服務金卡”,提供創業投資、子女入學、醫療保障等方面服務,讓更多人才紮根基層、服務鄉村。深入實施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審制度,打破學歷、論文、科研成果等條框限制,推動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土專家”和“田秀才”脫穎而出。(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張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