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之用,和為貴”“德不孤,必有鄰”……在山東曲阜,《論語》的經典名句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
近年來,山東曲阜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用文化特質撬動社區治理“新格局”、以文旅融合發展賦能鄉村振興、用“文化+”為高品質發展積聚新動能,走出了一條以文化引領城市高品質發展的創新之路。
文化惠民 撬動社區治理“新格局”
近日,曲阜市魯城街道南池社區一位居民與樓上鄰居因排水聲音鬧了矛盾,社區黨委書記楊峰把雙方請到調解室,講明“和為貴”的重要性。最後,雙方問題得到解決,握手言和。
魯城街道位於曲阜市主城區,人口多、商戶多,鄰里之間的日常矛盾糾紛如何快速化解是基層治理的重中之重。
“社會治理,説到底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楊峰説。
南池社區依託儒家文化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將“和為貴”的思想融入到社會治理中,不斷完善“和為貴”調解室,組建了20人的調解隊伍。
“發揮以文化人的教化功能,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和睦相處,南池社區探索出了獨具地方特色的治理模式。”在儒家文化中,楊峰找到了社區治理的靈感。
近年來,曲阜市堅持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基層社會治理中,創新推出“和為貴”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模式,健全“和為貴”社會治理品牌創建的體系架構,全覆蓋建立318個村居“和為貴”調解室,提升12個鎮街及市級“和為貴”社會治理服務中心。
目前,曲阜市“和為貴”調解室調解矛盾糾紛成功率達98%,167個“無訟村莊”掛牌。基本實現了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鎮。
文化惠民不僅是一個口號,更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曲阜將進一步發揮孔子故里文化資源優勢,在更高起點和更高水準上推動優秀傳統文化活態傳承。”曲阜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芳説,“要引導更多的群眾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逐步探索以優秀傳統文化助推基層社會治理的新路徑。”
文旅多元融合 發展賦能鄉村振興
冬季的曲阜街道上,馬車夫、三輪車夫仍然忙碌穿梭在大街小巷。
“第一次來曲阜,趁著晚上有時間出來感受下儒家文化。”來自濟南的劉先生租了一輛馬車。“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馬車夫這句開場白,讓劉先生對曲阜的文化氣息印象深刻。
從孔府到孔林,一路上燈火通明。看著古老的建築和琳瑯滿目的店舖,“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每到一個景點,馬車夫都能熟練運用論語和典故來給你介紹。”劉先生説。
如今,在曲阜,儒家文化已沁潤到人們的心間。那麼,如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是曲阜經濟發展的重要路徑。”曲阜市文旅局黨組書記、局長孔凡波説。
在曲阜市尼山鎮魯源新村,一排排民宿整齊排列著,與村莊環境融為一體。
魯源新村北依尼山,南鄰尼山聖境,依山傍水。優越的地理位置讓村民端上了“文化碗”,吃上了“文化飯”。
隨著尼山聖境打造的文化夜遊項目走紅,魯源新村的民宿也跟著火起來。
“看完尼山聖境的煙花秀表演,再來這個村子吃孔府菜,體驗中華傳統禮儀,一天很充實。”來自安徽的遊客李先生説。
“以文化人、以文興村,是我們村的發展理念。”魯源新村黨總支書記劉承彪説,“現如今,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已突破150萬元,村內特色民宿180余家,直接帶動村民本地就業200余人。”
魯源新村的民宿經濟只是曲阜市文旅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
如今,縱覽曲阜文化“兩創”賦能鄉村振興的新圖景,從尼山聖境的文化與科技融合到魯源新村的民宿與産業發展融合,從新老三孔的齊發力到舉辦各種大型文旅活動的多元業態,一條條特色旅遊線、一張張亮麗名片應運而生。
2023年6月8日拍攝的曲阜尼山聖境。新華社記者郭緒雷 攝
過去的2023年,曲阜市承辦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國家話劇院青年導演扶持計劃、國際孔子文化節、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等重大活動。
“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大大提升了曲阜的形象和知名度,帶動了城市發展,吸引了更多的遊客,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市民的文化自信心,提升了曲阜的文化軟實力。”孔凡波説。
孔子網路“熱度”帶來曲阜旅遊“流量”,2023年曲阜重點景區接待中外遊客首次突破千萬人次,研學遊客達到168萬人次,均創歷史新高。
文化振興帶動産業振興,蓬勃興起的文化旅遊産業,也讓當地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文化+”為高品質發展積聚新動能
文化是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精神力量。
近年來,曲阜市以文化“兩創”為抓手,精心培育“文創産品、夜經濟、孔府菜、研學遊”四大新業態。在文化産品的發展中,拓片作為曲阜“三寶”之一獲得了遊客的喜愛和關注。
走進位於曲阜市書院街道的山東漢風藝術工程有限公司,直播間傳來陣陣拍打聲,工人師傅正在現場演示拓片的製作過程。將宣紙附在石刻母本上,經過濕潤、上色、拍打後,一幅朱紅色的精美拓片便浮現在眼前了。
現如今,山東漢風藝術工程有限公司搭上網路直播的東風,生意越來越火。2023年,該公司“孔廟祈福”“百家姓”“至理格言”等系列産品,銷售額300多萬元。
除了在工廠直接設直播間,山東漢風藝術工程有限公司還設計了網際網路藝術小鎮項目,計劃開設56個直播間,可容納60余人同時開展文創産品直播。
同樣在網上熱銷的曲阜印章也通過“文化+網際網路”的方式破土新生。
林前社區居民張國亮是孔府印閣的首席篆刻師,從事篆刻工作已有30多年。“起初,我在孔府附近擺攤,收入很不穩定。現在,我加入孔府印閣,借助網路直播,我們一家三口每年收入有十幾萬元。”張國亮認為,篆刻技藝在網際網路的帶動下復活了。
目前,林前社區有各類網店500余家,其中淘寶店舖120余家,年均收入在100萬元以上的網店有150多家。
“每天約有3萬枚印章從林前社區發出,林前社區成為遠近聞名的‘淘寶村’。”孔府印閣總經理劉鵬説,“搭上網際網路快車的小印章,改變了每個居民的生活,更讓這門千年傳統技藝得到傳承和傳播。”
除了文創産品,曲阜市創新文化産業,澎湃新動能:成立孔府菜傳承與發展聯盟,連續舉辦九屆孔府菜美食節;出臺《曲阜市夜間經濟發展實施意見》,尼山聖境連續五年推出“夜遊季”;建立曲阜文旅發展高端智庫,成立文化旅遊名家工作室……
寓作于述。曲阜,作為一座千年文化古城,正煥發出勃勃生機,歷久彌新。(秦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