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區朱家洼社區、膠州市市南小區社區作為全國試點,全力改善人居環境,打造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社區服務樣板
何為“完整社區”
●一個完整的社區應該包含基本的公共服務設施,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幼兒園、老年服務站、社區衛生服務站;還應有健全的便民商業服務設施,如便利店、菜店、食堂、理髮店、郵件和快件寄遞服務設施等。此外,完整社區還要有較為完備的市政配套基礎設施,並配有充足的公共活動空間和較為完善的社區治理機制。
●住建部印發的《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指南》明確了完整社區的建設要求:應包括一個社區綜合服務站、一個幼兒園、一個託兒所、一個老年服務站和一個社區衛生服務站;一個綜合超市、多個郵件和快件寄遞服務設施以及其他便民商業網點等。
●從社會治理的角度看,建設完整社區是城市資源、服務和管理層級逐步下沉至社區的關鍵舉措。
統計數據表明,一天之中,城市居民約有四分之三的時間會在社區度過,老人和兒童在社區的時間更長;到2035年我國將有約70%的人口生活在社區——透過這組數據可以直觀看出,社區是城市社會最基礎的單元和細胞,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社區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城鎮居民生活的體驗和品質。
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生活環境、更優質的公共服務、更完善的社會保障等充滿期待。如今,從社區食堂到托育中心,從完善硬體到理順機制,中國城市社區正在經歷從“居住社區”到“完整社區”的進化。
2022年,住建部、民政部兩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聚焦群眾關切的“一老一幼”設施建設,聚焦為民、便民、安民服務,發揮試點先行、示範帶動作用,打造一批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區樣板,儘快補齊社區服務設施短板,全力改善人居環境,努力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區有服務。
2023年7月,住建部等七部門發佈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名單,用兩年時間建設106個完整社區,其中,青島有嶗山區朱家洼社區、膠州市市南小區社區在內的兩個社區入選。不管是買菜、理髮,還是送孩子上幼兒園,出門只需步行10分鐘就能完成,如此便利的完整社區生活,正在逐步鋪開。
到底什麼樣的社區才能稱得上“完整”?完整社區將給居民生活帶來哪些改變?又和“15分鐘生活圈”有什麼關聯?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展開深入採訪。
既有硬體,又有軟體——
完整社區內涵豐富
“完整社區”,這一説法最早由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兩院院士吳良鏞在2010年提出。他認為,社區不僅包括住房問題,還包括服務、治安、衛生、教育、對內對外交通、娛樂、文化、公園等多方面因素,既包括硬體又包括軟體,內涵非常豐富,應是一個“完整社區”概念。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具體來説,一個完整的社區應該包含基本的公共服務設施,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幼兒園、老年服務站、社區衛生服務站;還應有健全的便民商業服務設施,如便利店、菜店、食堂、理髮店、郵件和快件寄遞服務設施等。此外,完整社區還要有較為完備的市政配套基礎設施,並配有充足的公共活動空間和較為完善的社區治理機制。
從空間尺度的角度看,社區之“完整”,關鍵在便捷。這就意味著完整社區的建設應以居民步行5至15分鐘可達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為原則,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住建部印發的《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指南》明確了完整社區的建設要求:應包括一個社區綜合服務站、一個幼兒園、一個託兒所、一個老年服務站和一個社區衛生服務站;一個綜合超市、多個郵件和快件寄遞服務設施以及其他便民商業網點等。
從社會治理的角度看,建設完整社區是城市資源、服務和管理層級逐步下沉至社區的關鍵舉措。“打造完整社區有利於推動城市基本生活單元升級,促進城市服務精細化。這不僅是關注居民綜合需求和宜居滿意度的具體表現,也是優化調整城市結構、完善城市功能,解決不緊湊、不舒適、不宜居等諸多‘城市病’問題的重要舉措。”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杜旻説。
對於建設完整社區,有些人還存在這樣的疑問:它與近些年國家大力推動的“15分鐘生活圈”有何區別?
如果説建設“15分鐘生活圈”是打通為民服務“最後一公里”,那麼建設完整社區則是為了打通為民服務“最後一百米”,二者之間也有很強的聯動潛力。“概括來説,‘15分鐘生活圈’側重於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是以多業態集聚形成的社區商圈;完整社區則是從設施建設、服務管理和治理機制等方面統籌社區建設,更注重社區的完整性、均衡性和動態發展。”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認為,二者互為助益,完整社區既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單元,也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為“15分鐘生活圈”提供了建設、服務和管理的平臺,而“15分鐘生活圈”又豐富和完善了完整社區的便民商業服務設施建設。
在國內,廈門、瀋陽、上海是較早一批開展完整社區建設探索的城市——廈門市開展了“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試點行動,推動完整社區建設,形成了“六有、五達標、三完善”的完整社區指標體系;瀋陽市開展了“幸福瀋陽共同締造”行動,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到城鄉社區,基本建立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協商共治” 的社會治理體系;上海市則以“小規模、低影響、漸進式、適應性”模式構建“15分鐘生活圈”,引導社區規劃師、設計師與居民共同推進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公共空間的微更新、小改善,建設了一批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區。
如今,青島結合城市體檢,依託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積極推進完整社區建設工作。針對不同類型試點項目,從滿足人本需求的角度,因地制宜編制試點工作方案,明確試點工作目標,去年確定了13個老舊街區改造試點項目,總計130多萬平方米,佔當年計劃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面積的七分之一。“目前青島完整社區建設工作尚處於起步階段,將重點打造嶗山區朱家洼社區、膠州市市南小區社區試點項目,發揮典型引路作用。下一步還將結合住建部關於完整社區建設部署要求和先進城市經驗,從青島社區建設實際出發,從規劃體系、配置標準、政策制度的頂層設計和工作機制、資金統籌保障等方面開展系統研究,循序漸進推進。”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説。
完整社區建設不單純是建一個社區食堂或托育中心,而是一項系統工作。實踐表明,推進得好的城市和社區,基本都有良好的機製作為保障。在建設完整居住社區的過程中,各部門應建立協同機制,將完整社區建設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養老托育設施建設、充電設施建設、“15分鐘生活圈”建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等重點工作統籌起來,協同推進。
補齊短板,全齡友好——
“一老一幼”是重頭
每天下午3點,家住膠州市市南小區社區的67歲居民李金令都會前往家門口的社區活動中心,和團友一起排練膠州地方傳統戲劇——茂腔。排練完後,他從小區出發,不到15分鐘便準時到達家附近的小學接孫女放學,順路還去菜市場買了晚飯的食材。
膠州市市南小區社區開設了舞蹈、剪紙非遺等豐富多彩的藝術社團活動。
“現在生活太便利了,我們老年人去理髮、理療、買藥,孩子們上培訓班、託管,都不用出小區大門。”李金令笑著説,每天出門溜達著活動筋骨的功夫,就能把所有事都順道辦完,生活既充實又不會太累。
膠州市市南小區社區居民在鄰里餐廳就餐。
老年人與兒童是社區最常住的居民,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做到既“適老”又“適幼”是關鍵,應充分利用服務設施解決老年人與兒童的“急難愁盼”。比如困擾社區老年人的“吃飯難”問題,不少城市結合社區服務站、文化活動站等,因地制宜建設社區食堂、社區老年助餐點等設施,為社區居民尤其是老年人與兒童提供助餐服務,切實解決了“一老一幼”最關切的問題,形成了廣受社區歡迎的“老幼食堂”。
近日,記者走入嶗山區朱家洼社區助老餐廳時,臨近午餐時間,五個葷菜、五個素菜以及各類面點陸續出爐,香氣撲鼻。記者注意到,明亮乾淨的助老餐廳內,墻面上設置了扶手等適老化設施。“目前我們每天面向居民供應早餐和午餐,菜品比較清淡,更適合老年人的口味。”據朱家洼社區助老餐廳運營經理張俊龍介紹,正常一份套餐15元,對於60歲以上老人,助餐機構會減免3元,針對65周歲及以上嶗山區戶籍老年人,每頓還可以再享受最高6元(含市級3元)就餐補貼,如此算下來,一份套餐僅需支付6元。
嶗山區朱家洼社區建有四點半學堂,打造家門口、一站式的綜合素質教育服務中心。
社區雖小,連著千家萬戶。提升社區養老服務水準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從“一餐熱飯”到“幸福驛站”,朱家洼社區不斷完善養老服務設施,還建有老年服務站、日間照料中心,為不方便活動人群提供居家生活輔助、保健等服務。針對孩子,社區還建有四點半學堂,打造家門口、一站式的綜合素質教育服務中心,負責孩子放學後的接送託管及作業輔導,同時培養孩子的興趣特長,解決社區孩子看管問題,形成兒童友好的完整社區。
嶗山區朱家洼社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
朱家洼社區規劃師團隊成員何金山一直參與朱家洼社區完整社區建設的規劃設計工作。在他看來,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完整社區的核心就是圍繞人來展開,既補短板又提品質。“補短板”就是補養老難、托育難、停車難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提品質”就是合理規劃建設休閒步道、口袋公園,為居民打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
優化服務,探索“大物管”模式——
增強居民歸屬感
一個完整社區的打造,絕不僅靠硬體設施完善,更要優化軟體服務,提升居民的歸屬感與認同感。
作為全國首批完整社區試點項目之一,膠州市市南小區社區包含市南小區、教師新村、澇洼花園等5個小區,是膠州市首個居民過萬的社區。“我們不斷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持續優化社區居住環境。結合群眾需求建設了市民驛站,設置黨代表工作室、休閒區域、棋牌室、剪紙非遺空間、老年人活動室、親子樂園、閱讀空間等,用於市民生活、組織活動等。此外還結合此前的老舊小區改造,對路面、人行道等環境設施實施提升改造,完善配套公共停車場及設施建設,完善盲道、欄杆扶手、無障礙電梯、無障礙公廁等適老化設施設備。”膠州市市南小區社區黨委書記焦元元説。
在完整社區建設過程中,不少社區還通過多種方式把健全社區治理機制也當作一項重要工作實施。
在膠州市市南小區社區“廣場夜話”活動中,居民暢所欲言。
前不久,在市南小區社區中心小廣場上,新一期“廣場夜話”如約開展,“高大姐,您上次夜話提到的樓層墻皮進水脫落問題給您解決了沒?”“解決了,當天晚上咱物業就帶人對進水問題展開排查,前幾天墻體幹透後重新粉刷了墻面,還有‘膠心辦’小程式的工作人員專門電話回訪,非常貼心。”小區居民高女士高興地對社區網格長説。
這是市南小區社區搭建的“廣場夜話”服務平臺,目的就在於傾聽群眾呼聲、暢通民意表達渠道。不僅如此,該社區還將社區黨委與大物管、業主委員會深度融合,推動城市基層治理從“單打獨鬥”向“整體作戰”轉變,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也專門打造“共建共治中心”“居民協商議事廳”等工作室,不斷提升精細化治理效能。
社區完整了,居民的幸福感和歸屬感也更強了。今年85歲的張連煒是市南小區社區的老居民,自退休後他便利用空閒時間免費幫鄰居維修各種電器,2013年,在街道的幫助下,社區騰出一間房子成立了“連煒志願者服務工作室”。如今的“連煒志願服務隊”不斷壯大,劃分了青年志願服務隊、巾幗志願服務隊、黨員志願服務隊等8大支志願服務隊,組織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整個社區“崇德向善、見賢思齊”良好氛圍蔚然成風。
經過老舊小區改造後,膠州市市南小區社區煥然一新。
“我們還專門開發了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易生活助手’小程式,賦能小區內快遞代收、便利超市、生鮮配送、家政等34種生活場景,實現‘1分鐘接單,10分鐘到場’。”焦元元介紹,如此一來,居民只需動動手指,就能享受到智慧社區帶來的便利生活。
據膠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物業服務科負責人陳昭遠介紹,在總結市南小區社區建設試點經驗基礎上,如今膠州市相關部門還會同阜安、中雲、膠北、三里河、九龍5個街道,進一步摸底梳理了新立街、河頭源、楊家林、綠城·春曉苑、鑫匯新都5個硬體、軟體配備較好的小區作為“完整社區”建設項目,接下來擬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大物管”模式推進等工作實施打造和提升,努力打造“完整社區”建設的“膠州模式”。
總而言之,社區是城市生活的細胞,只有“細胞”健康,城市這個“生命體”才能健康,進而才能讓“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城市發展脈搏相融合相統一。(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冰潔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