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戶翟明勝採用“鵝藕蝦共作”的養殖方式,在鵝體內發酵4小時的食物排泄到藕池,可以成為小龍蝦的有機飼料,小龍蝦為蓮藕除蟲,其排泄物為蓮藕提供養分。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王汗冰 攝
濟南市天橋區小月牙壩村,位於黃河百里公園北岸,緊鄰美麗的龍湖生態濕地。在村頭綠樹成蔭的堤岸上,農人們戴著草帽正吆喝著售賣新採摘的蒲菜。順著堤岸往西走,穿過生機盎然的小月牙壩村,一塊塊水田相接的藕塘映入眼簾。
5月25日清晨,夏日少有的涼爽空氣中裹挾著荷香。穿過一條狹長的沙土路,便來到翟明勝的小龍蝦養殖塘口。黝黑的翟明勝,站在白色塑鋼活動板房門口熱情地揮手。在這裡有3個板房、4個荷塘、一輛小三輪車、2000隻鵝和滿池的小龍蝦。
濟南蝦農本就不多,翟明勝是其中一個,用他自己的話來説,他的養殖規模在當地也能排到前列。今年是他養蝦的第10個年頭。
這些年,從學習養殖到替別人養殖,再到自己當上“蝦塘主”,他目睹了小龍蝦養殖業一點點地進步,也在探索適合當地水資源的小龍蝦養殖技術。現如今,翟明勝的荷塘一畝蝦的收入最高達上萬元。雖然辛苦,但他幹勁兒十足,探尋著“蝦經濟”和美麗鄉村的有機結合,“下一步打算開個集垂釣採摘于一體的休閒農家樂,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荷塘月色’。”
忙碌起來淩晨打手電收蝦,畝産預計收入過萬元
翟明勝的水塘被分割成4塊不均等的“水田”,小則幾畝,大則幾十畝,水深1.5米左右。水田上隔一段就扎著一個蝦籠,蝦籠一節節連成串,只有上面幾節露出水面。看似風平浪靜的水面上,搖曳著荷葉和浮萍,裏面藏著成千上萬的小龍蝦。
5月25日上午,身穿雨褲的翟明勝在藕塘裏忙碌著收網。他熟練地將一個個地籠取下,解開籠結,再輕抖幾下,一隻只色澤鮮亮、健碩肥美的小龍蝦便落入筐中。
“這片蝦塘裏大約放了150個蝦籠。”翟明勝説,忙的時候,淩晨就開始起來收蝦。打著手電筒、推著小船,一個籠子一個籠子收過去。小龍蝦習性使然,會鑽進籠裏聚集在底部。“根據産量不同,收蝦籠間隔的時間也不同,有的三五天一次,有的會更長。”翟明勝説。
進入7月,蝦塘裏的藕到了豐收的季節,會再收一批小龍蝦。進入10月後,小龍蝦和藕都收得差不多了,他們就會換水、養肥,讓小龍蝦自由打洞、産卵,不再打撈。直到來年春節後,開始“搶早”收第一批小龍蝦。“蝦苗上市越早價格越高,這樣可以趕在南方蝦大量上市前,賣個好價。”翟明勝説。
“我養殖的小龍蝦品質好、乾淨皮薄、肉飽滿,很受市場歡迎,不愁銷路。”翟明勝拿起一隻足有一兩多重的紅殼青爪小龍蝦,喜笑顏開地展示。他介紹道,“我們都是向固定客戶直接供貨,經常是供不應求。今年平均一畝産能近500斤,預計每畝收入最高可超1萬元。”
“蝦比別人養得好就是成功”,探索“鵝+藕+小龍蝦”混養新模式
蝦養得好離不開對養殖技術的精準把控。
站在田壟邊,翟明勝介紹他探索的小龍蝦混養新模式:“我們採用‘鵝藕蝦共作’的養殖方式,在鵝體內發酵4小時的食物排泄到藕池,可以成為小龍蝦的有機飼料,小龍蝦為蓮藕除蟲,其排泄物為蓮藕提供養分,荷葉也能夠為小龍蝦生長提供良好的棲息地,還可躲避鳥類等天敵,同時也使蓮藕在生長過程中不施農藥,實現綠色化生産。”翟明勝介紹,這樣一年裏,藕塘可以收穫鵝蛋、有機蓮藕和蓮子,春季和夏季共收穫兩茬成蝦,來年春季還可收穫一茬蝦苗。在套養時,翟明勝還增加了黑魚苗、鰻魚苗,使得一水多收,實現生態共贏。
“蝦子比別人養得要大、品質要好、賣得要多,我覺得這就是成功。”對於養肥小龍蝦,翟明勝有著自己的經驗,他説,要定期調理水質和改善底部環境,每半月使用菌和肥水,陰天時注意補充微量元素、鹽度和有益菌,調節小龍蝦腸道,保證小龍蝦的營養均衡。
“蝦塘主”的暢想:開啟“養殖+娛樂”的經營模式
翟明勝今年50歲出頭。年輕時,他也曾在外地闖蕩,後來結婚生子,便回到了家鄉。最初,他做建築工程承包工作,後來機緣巧合在濟寧魚臺幹工程,嗅到了小龍蝦産業的商機,跟當地養殖戶學起小龍蝦養殖技術,這一養便是10年。
直到2023年,翟明勝想擁有自己的一片蝦塘,於是跟兩個朋友一起回到濟南,承包了60畝水塘,引進了優質蝦苗,開啟了“蝦塘主”營生。在養小龍蝦之餘,翟明勝還經營著沙場,兼職幹著地暖回填工程。但無論多麼忙,他都會抽出時間,每半個月回老家一次,看望自己年邁的母親。
對於未來,翟明勝有個美好的暢想,他計劃再開一家農家樂,探索“養殖+娛樂”的經營模式,提供釣龍蝦、吃龍蝦、採摘、燉大鵝等一條龍服務。翟明勝本身是一個愛好美食的人,除了對小龍蝦養殖比較自信,鑽研小龍蝦烹飪也很多年了。他笑稱,自己做的“麻小”回味無窮,吃過就忘不掉的。
塘坎兩側還種了兩排香水梨,放眼望去成片的樹蔭下,時不時有水鳥飛過。艷陽荷香,一籠籠活蹦亂跳的鮮蝦跳出水面的平靜,也“蹦”出蝦農們火紅的明天。 (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趙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