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野大豆嘛!紀錄片裏説,它的研究價值特別大。” “原來這叫節節草,小時候我都摘來夾眉毛玩!”
7月8日,在青島舉辦的上合組織國家綠色發展論壇上,場外展廳的一組水生植物標本,自上而下分兩列擺放,吸引了與會嘉賓們的注意,現場時不時掀起一波“回憶殺”和熱烈討論。許多外國媒體記者舉起相機,拍下了這些來自中國山東的綠色標本。
近年來,上合組織成員國就綠色發展領域合作達成廣泛共識,取得豐碩成果。本次上海合作組織國家綠色發展論壇,搭建了“賦能區域合作,共促綠色發展”展覽展區,展示上合組織和山東省在綠色、開放、合作方面的發展成果。
八種盛放在玻璃器皿中的植物標本,包括野大豆、節節草、朝天委陵菜、水鱉、金銀蓮花、石龍芮、細果野菱、問荊,作為山東省重點河湖的水生生物代表性物種,登上了上合論壇舉辦的綠色發展合作成果展,佔據了當天展出的“c位”之一。
這些平常隱匿在河湖中,有的甚至叫不上名字的“小水草”,緣何佔據“c位”?山東又緣何將一組水生生物標本,搬上世界級論壇的展覽?不妨先從這組植物本身找找答案。
萬畝野大豆背後的生態大河之洲
現場被討論最多的植物標本,非野大豆莫屬。
野大豆,比農作物大豆多一字,一般被認為是大豆的祖先,《中國植物志》裏寫到:“大豆是我國重要糧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歷史,通常被認為是由豆(即野大豆)馴化而來。”
野大豆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耐鹽耐旱、抗病性強,是國家寶貴的種質資源庫。把野生大豆保護好,對生物育種、維護生物資源安全意義重大。
位於山東的黃河三角洲,環境非常適合野大豆生長,是目前我國僅有大面積擁有野大豆的地方。
近年來,黃河三角洲地區堅持生態優先,系統推進生態保護:加大野大豆等原生物種保護力度,野大豆保育區提升至7.46萬畝;深度治理互花米草,修復鹽地鹼蓬、海草床;探索退耕還濕、退養還灘... 根據《黃河三角洲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黃河三角洲發現野生植物資源1145種,除野大豆以外,也是鹽地鹼蓬、檉柳等物種的天然基因庫和種質資源庫。放眼黃河三角洲,野大豆生長在濕潤的泥土裏,紅沙灘與河海交相輝映,一片生機盎然。
九曲黃河,經由山東,奔流入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戰略是國家重大區域戰略,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韆鞦大計,山東始終堅持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上走在前,答好黃河生態答卷。
7.46萬畝野大豆保育區是山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縮影,它的背後是生生不息的大河之洲。
參差荇菜 流連南四湖
展會上,擺在最高處的是金銀蓮花,玻璃器皿中只展示了金銀蓮花的葉子和根莖,其實它的花朵也格外特別、好看。
金銀蓮花,葉似睡蓮,只靠一片葉子就能夠開花,俗稱“一葉蓮”。花冠白色,基部黃色,組成“一金一銀”。花的腹面密生流蘇狀長絨毛,幼小嬌柔。
金銀蓮花是荇菜屬,《詩經》裏用“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寓意相思,而大自然中,荇菜對水質要求較高,是水環境乾淨與否的標識物,只有優良的水質,才能讓“參差荇菜”流連忘返。
在山東魯南地區,各類荇菜漂浮在南四湖上,是當地浮葉植物中的優勢種。花朵星星點點裝扮著湖面,成為南四湖近年來生態向好的例證。
昔日,重污染企業和擴張的漁業養殖,給南四湖的生態帶來了壓力。當地下定壯士斷腕的決心,堅決打贏南四湖碧水保衛戰,關停重污染企業,加強重點企業環保改造,廢水排放標準層層加碼;大力清退養殖水域,建設人工濕地、保護修復原始生態濕地、增加生態涵養林,形成“環南四湖生態屏障”。
湖水變清了,鳥兒回來了,枯萎的水草被豐富多樣的水生植物取代。去年,山東南四湖流域水質首次實現流域內南水北調幹線、流域內國控斷面、省轄39條入湖河流優良水體比例均達到100%。鳥兒、湖水、蘆葦蕩、荷花池、水下森林、漁舟唱晚……歷經多年不懈治污,南四湖重獲新生。
綠色發展 山東擔當
在潔凈水質裏才能健康生長的金銀蓮花,在山東找到了適宜的棲息地;逐漸瀕危的野大豆在萬畝保育區安心生長...上合綠色發展合作成果展上的幾株水生植物標本,見證山東生態向綠向好。
生態環境保護是上合組織的重要合作領域之一。山東“定好位,挑大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深入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戰略,紮實推動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與修復,抓實抓好降碳減污擴綠,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厚植高品質發展綠色底色。
水清岸綠,魚翔淺底。走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之路,山東向世界表明信心。
閃電新聞記者 穆廣輝 實習記者 王格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