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大道 ■記者 楊國慶 攝
隨著飛機緩緩降落,地平線上的城市建築逐漸映入眼簾,在現代資訊技術支援下的大安機場,正為濟寧打開“全國重點城市一日可達”的快捷通道;沿崇德大道一路向東,30分鐘路程連接起的不僅是“運河古都”與“東方聖城”,更是“半小時都市生活圈”的觸手可及;打開微信小程式,到府維修、居家服務等需求“一鍵直達”,智慧社區管理系統讓服務響應更及時、居民更滿意……2023年,我市“都市區一體化”加快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全面展開、城市功能品質持續提升;2024年,我市將加快推進中心城區、都市區、全市域梯次融合協同發展,構建“大開大闔、快連快通、相對獨立、抱團發展”的“任兗鄒曲嘉”都市區城市形態,打造全國都市區建設示範城市。
區域發展交通先行
都市一體加速演進
2023年12月28日,由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執飛的CZ3953航班,歷經2小時20分鐘的飛行,于上午10:44分平穩降落在濟寧大安機場,濟寧與全國重點城市“一日達”空中便捷通道初露崢嶸。作為全省“三樞十三支”運輸機場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安機場跑道長2800米、寬45米,航廈面積29700平方米,建設有16個C類機位、8個廊橋。機場採用先進的無紙化通關、人臉識別等新技術,全面實現了值機、托運、安檢、登機等各環節的快速刷臉通關,6條人工和自助安檢通道大幅縮短了旅客安檢等待時間,旅客可實現1分鐘快速過檢。機場外,由“自駕+城際專線+城市公交+客運班線+出租客運”構成的通勤保障服務體系讓旅客實現“無縫換乘”。
依託大安機場臨空優勢,我市大力發展臨空經濟,優化産業佈局,加速臨空産業園區建設,打造助推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新引擎。同時,以大安機場通航為新起點,啟動實施航空發展三年突破計劃,持續增強“公鐵水空”綜合交通樞紐能級和輻射能力,持續提升濟寧都市區交通承載力與人才吸引力。
1月8日崇德大道(濟寧主城區至曲阜快速路)主線通車,打通了都市區快連快通大動脈,形成“半小時”便捷交通圈,掀開了都市區一體化發展的嶄新篇章。
2023年,我市錨定都市區一體化交通先行任務目標,高效推動濟寧大安機場、崇德大道(濟寧主城區至曲阜快速路)等重點項目建成投用,都市區一體化交通先行成效明顯。目前,全市公路、鐵路通車總里程分別達到2.12萬公里、824.8公里,“四縱三橫”高速公路網、“九縱六橫六連”普通國省道路網已經形成,“三縱一橫”高速鐵路網加速成型。共青團路北延高鐵連接線提前一個月通車,楊柳互通立交橋梁主體按期完工,地面道路提前21天通車。中心城區打通斷頭路15條,智慧停車管理平臺接入20484個泊位,完成停車場三級誘導示範片區建設。
突破現代港航物流發展戰略。2023年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7009萬噸,集裝箱吞吐量18.1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20%、209%,梁山港入選國家多式聯運示範工程創建項目、多式聯運“一單制”試點,交通運輸服務現代港航發展成效顯著,內河港航樞紐高地更加凸顯。交通固定資産投資再創新高。2023年全年共實施交通重點項目23個,交通投資同比增長8.8%。濟鄒高速、濟微高速北段、濟商高速、濟廣高速改擴建等一批標誌性重大工程落地實施,都市區高速外環加速形成。雄商高鐵加快實施,濟棗高鐵開工建設,濟濟高鐵納入省級綜合交通發展規劃。民生保障能力持續增強。開通濟寧北站始發北京的“文化濟寧”高鐵列車;落實“公交惠民”政策,濟寧市成功入選“十四五”期間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工程創建城市名單,繼續實行早晚高峰免費乘車,實現全市公交一卡通互聯互通,為主城區具備條件的41所中小學全部開通助學公交。全市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600公里,入選交通運輸部農村公路“一路一檔”資訊化建設試點,全國城鄉交通一體化示範縣、“四好農村路”全國全省示範縣等一批項目獲國家、省級試點。
2024年,我市將堅持以項目建設為中心,聚力構建“五縱五橫”高速公路網、“三縱一橫”高速鐵路網、“一幹雙線十二支”高等級航道網和網路化現代化航空服務體系,全年計劃安排38個重點項目,加快構建高快一體、內暢外聯、四通八達的綜合立體交通體系。
建設浸潤民生溫度
城市品質顯著提升
濟寧高新區楊柳國際新城小區是遠近聞名的“打工人”聚集區,密集的人口流動在活躍區域經濟的同時,也造成了交通堵塞等諸多問題。針對社區管理的痛點堵點,柳行街道搭建“智慧社區一體化指揮調度平臺”,積極建設智慧化應用場景,針對本地實際情況,增設智慧消防、高空拋物監測、非機動車停放管理等模組,接入小區物業、公安天網等監控系統2200余路,通過設備自動識別煙霧火情、亂停亂放等各類預警場景,及時反饋工作人員進行應急處置,實現“線下上報—線上反饋—線下處置”的全流程精準智控及網格資訊“一鍵可知”、場景“一鍵可查”、訴求“一鍵可訴”、狀態“一鍵可管”、服務“一鍵可評”,為居民解決各類小微問題4000余件。
“數字互聯”時代,對基層社會治理的時效性、針對性和垂直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2023年,我市持續完善數字城管、智慧社區等數字化、智慧化管理體系,壓縮事件響應時間,指揮系統更加扁平,讓居民對政府的服務可感知、能反饋、更滿意。
2023年,我市圍繞都市區一體化建設工作主線,謀劃建設一批重大城建項目,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增強城市韌性活力,全面打造精緻宜居、人文魅力的品質城市。新增海綿城市面積28.69平方公里,對43.1公里道路、672個建築小區實施雨污分流改造,全市城市建成區實現雨污合流管網全部“清零”;建成車站西路排水能力擴容項目,對主城區1800公里排水管網進行全面清淤檢測,建設了集實時監測、精準預警、應急處置等功能于一體的排水設施運營系統和防汛指揮調度系統。圍繞改善居民出行環境,新增公共停車場15個,新建停車泊位2170個,新增各類充電樁1.4萬餘個;建設三級停車引導系統示範片區,新接入智慧停車運營平臺2.05萬個停車泊位,智慧停車場覆蓋率達到52.6%;建成一批口袋公園、健身運動場地、物業用房、社區服務站、超市便利店,打造一批“公共服務就在家門口”的全功能小區,實現城市建設成果全民共用,中心城區功能品質不斷提升。
緊抓被納入省級城市更新試點城市機遇,編制《濟寧市中心城區城市更新專項規劃(2022—2035年)》,印發實施《濟寧市中心城區建築風貌管控導則(試行)》。科學劃分片區範圍和實施時序,將第一糧庫(麷街)、運河記憶、洸河印象等16個片區納入中心城區城市更新計劃。實行整體設計、一體打造,優化結構佈局、保護歷史文化,彰顯風貌特色,提升內涵品質,科學、有序組織開展城市更新工作,確保幹一片、活一片、帶動一片。建設“百里洸府河風光帶”“老運河記憶修復工程”,留住城市文脈,讓文化“活”起來。
統籌協調合理規劃
城市更新穩步推進
2024年,我市將持續聚焦都市區一體化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城市煥新行動,以更大氣魄構建新時代大濟寧發展格局。堅持規劃引領,合理劃定城市更新單元,以濟寧市“十四五”規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以及各類專項規劃中確定的目標要求為導向,以解決濱水生態優勢尚未顯現、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分佈不均、歷史底蘊優勢有待發揮等問題為目的,以老舊小區、老舊市場、老舊廠房等城市更新資源為基礎,建立城市更新方法體系,探索研究城市更新統籌“片區化”與城市更新單元“項目化”相結合的更新方式,充分整合零散土地資源,統籌連片城市更新項目有序實施,形成“規劃指導策劃、策劃轉換行動、行動推進項目”的城市更新實施框架和“市級統籌、縣市區實施”的工作模式。
突出強化政策支援。積極探索政策創新,以規劃管理、項目推進、政策法規、行政決策、資金監管五大體系搭建工作組織框架,充分釋放政策紅利,有力推進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積極對接有關部門制定土地、規劃、財政、行政審批、金融等政策措施,努力爭取要素保障,開拓融資渠道。吸引房地産業、建築業、設計諮詢業以及平臺公司等市場主體參與城市更新,通過市縣、政企、項目聯動,推動“資金、資産、資源”要素統籌。
科學管控實施節奏。堅持“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方式,聚焦“滿足市民期盼、促進産業轉型、突出示範引領、近期能見實效”篩選原則,加強項目謀劃,制定近期行動計劃和年度工作計劃,明確工作任務和工作重點,形成更新行動“一張圖、一張表”,保障城市更新項目有序開展。將“共建、共治、共用”理念貫穿城市更新全過程,加大相關政策宣傳和業務培訓,完善資訊公開機制,做好政策解讀,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全面引導市民群眾參與、支援城市更新工作。
健全完善考核機制。健全完善監督管理模式與長效管理機制,對已批復的城市更新片區項目,實行“一月一調度,一季一排名”,適時開展現場動態檢查考評,隨時掌握項目進展、及時了解推進問題。同時,加強對城市更新專項資金分配使用、資金撥付的監督檢查,通過“部門聯動、協議監管、現場巡查、及時督促”的方式,規範城市更新資金專款專用,確保資金使用到位、項目規範建設。
■本報記者 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