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便民門診抽血化驗或者拿藥很方便,排隊不超過10分鐘,最近來醫院卻發現便民門診不見了。”近日,不少市民向海報新聞爆料,濟南各大醫院的便民門診一一“消失”,令人不解。
便民門診,一般是指醫院針對常見病、慢性病患者長期治療需定期開藥或需開具相關醫學檢驗單或一般檢查開設的門診。為了方便患者開藥,全國不少三甲醫院都開設過便民門診,可通過患者的描述或者以往的就診記錄開藥,免去了排隊掛號的麻煩。
如今,便民門診“消失”,患者又該如何尋求“方便”?近日,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便民門診改了名?
9月21日上午9點,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裏人頭攢動。在慢病門診區,記者見到了正在排隊的劉青(化名)。“我是提前挂了號,來這裡拿藥的,每月取一次。”劉青説,相較于醫院其他科室,慢病門診更為方便快捷。“類似于之前的便民門診。”
“之前不知道有這個地方,剛剛在導醫臺詢問,才知道需要取藥的話來這兒就行,排隊七八分鐘,挺快的。”來醫院看病的楊園(化名)告訴記者,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離自己家比較遠。“但今天是來檢查腳,順便拿藥,平時拿藥就在家門口的社區醫院,比較方便。”
記者從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工作人員處了解到,疫情之後,這裡就取消了便民門診。“改成了慢病門診,(開)彩超、心電圖、抽血(的檢查)或者開藥都可以。”
分級診療如何解?
隨後,記者又走訪了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山東省立醫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發現這些醫院均取消了便民門診。在採訪中,多家醫院的工作人員介紹,按照相關政策要求,便民門診在多年前就已取消,看病取藥需要到相應科室,可以挂普通號。
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
順應醫改、推動分級診療,或是收緊便民門診的原因之一。由於三甲醫院的主要職責是解決疑難雜症,而給已經確診的慢性病、常見病患者開藥、開簡單檢查,則是基層醫療機構應當承擔的工作。
據了解,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構建分級診療服務模式。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衛生資源下沉。推進急慢分治格局的形成,在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慢性病長期照護機構之間建立起科學合理的分工協作機制,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公立醫院藥品採購和使用的銜接。”醫院取消便民門診,可鼓勵患者在社區醫院開藥就醫。
另一方面,由於便民門診憑就診記錄開藥,慢病患者無需進行檢查便開藥,醫生都無法做到根據患者的情況隨時調整藥方,這給用藥留下了很大隱患。
替代措施哪尋?
近年來,山東、浙江、雲南等多地的部分三甲醫院紛紛取消便民門診,慢病患者如需開藥,需要重新掛號、看病、檢查、再開藥。對於只想開某項檢查的患者來説,也需要經歷掛號、看病的過程。
“取消了便民門診,只能跟看病的一起排長隊,要花掛號費,有時候還不一定能挂上號。”在市民李州(化名)看來,取消大醫院“便民門診”雖是大勢所趨,但前提是要有替代措施。
“社區醫院購藥並不見得便利,藥品不全,買不到怎麼辦。另外,抽血彩超怎麼在社區醫院做,又是一個問題。”李州説。
海報新聞首席記者 李子驕 記者 李碩琳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