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縣通過多種政策疊加,最大限度讓利於民,建設新社區,改善庫區移民生産生活條件,提高他們的幸福感、獲得感。
最近,莒南縣坊前鎮長嶺東村的幾百戶村民喜遷新居。90多歲的村民楊久迎和老伴在這裡已經生活了60多年,如今,這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也都搬進了新建的社區。
莒南縣坊前鎮長嶺東村村民楊久迎説:“那當然滿意了,冬天又暖和,俺最高興了。”
長嶺東村是個庫區移民村,生産生活條件較差。黨的十八大後,脫貧攻堅戰正式打響,山東省決定在莒南縣等地實施“大中型水庫避險解困項目”,長嶺東村等五個村被列入其中。中央、省級財政先期投入5000萬元,將1014戶村民整體搬遷。但是新社區43棟樓房還沒封頂,項目卻停了下來。
莒南縣坊前鎮鎮長李靜靜介紹:“資金短缺啊,鎮上(財政)收入就才這點,人員又特別多,我們是兩個鄉鎮合併的,也沒有多餘的財力去投入。”
新社區建設至少還需要7000多萬元。這些錢從哪來?莒南縣決定從盤活土地資源上做文章,在坊前鎮實施土地整治項目。
莒南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劉傳安説:“農用地整治增加出來的新增耕地,這些新增耕地,我們在縣城或者開發區上工業項目的時候需要佔用耕地,用它來補充耕地,它也産生一部分價值。一畝地大約10.6萬元。”
這個項目由莒南縣國有資本平臺吸引社會資本實施建設,總投資2.5億元,在項目區內建設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
莒南縣坊前鎮鎮長李靜靜説:“每新增一畝耕地佔補平衡指標,就給我們鎮上1萬塊錢協調和管護費用,先期項目一啟動,就給我們3000萬先打過來,我們為了最大限度地讓利於民,不與民爭利,就把這3000萬全部投到社區建設上去。”
這個項目不僅解了新社區建設資金短缺的燃眉之急,還為周邊村莊建成5萬畝高標準農田,新增耕地4400畝。同時莒南縣又借助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資金,投入社區建設。楊久迎老人的幾間舊房子也換成了寬敞明亮的新樓房。
莒南縣坊前鎮長嶺東村村民楊久迎之子楊傳苓説:“房子父母住上下樓,弟兄們對門,和住在一起一樣了。俺要了120平的房子,通過國家的補貼,各方面渠道的援助,俺基本上沒花多少錢,千數塊錢這就住上新房了。回想回想以前,看看現在,感覺心裏很暖和、很幸福。”
閃電新聞記者 宋京偉 王振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