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整合,是省委、省政府實施海洋強省戰略的關鍵一招。近日,山東省港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霍高原在半年總結會上宣佈:按照組建之初確定的整合、融合、耦合“三步走”總體思路,山東港口“整合”階段任務全面完成,接下來將開啟“融合”發展新階段。
兩年時間,山東港口改革發展的階段性成效有目共睹:去年疫情之下,貨物吞吐量突破14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3000萬標箱,各項業績指標進位爭先、名列前茅;國有資産效益增幅明顯,資産總額達到2319.1億元,利潤總額加速向省屬企業“第一方陣”邁進。
在這個過程中,山東港口解決了哪些長期想解決而沒能解決的難題?又取得了哪些以前難以實現的創新突破?
一體化整合,從競爭走向協同
“日照港、青島港之間有了‘天天班’,貨物當天來、當天報關、當天走,每個集裝箱還能節省600元左右。”談起山東港口成立兩年來的變化,中遠海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青島公司日照分公司經理臧坤有著切身體會。
以前,魯西南腹地的外貿貨物,要麼走汽車運輸到青島港,要麼通過省外港口出海;現在,日照港和青島港之間有了集裝箱內支線,貨物可就近到日照港,完成所有通關手續後海運到青島港,直接上國際幹線發往全球。
山東港口生産業務部部長于沉濤介紹,整合兩年來,山東港口已開通10余條集裝箱內支線,形成了“以青島港為樞紐港,日照港、煙臺港、渤海灣港圍繞各自區域腹地形成海上支線佈局”的干支聯動良好局面。兩年來,渤海灣港的集裝箱航線從零起步,提升至14條,作業貨種擴增至近百種。
以金融、物流等為代表的非港口業務,是山東港口一體化整合的另一重要陣地:對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渤海灣港四大港口集團只保留裝卸、倉儲、轉運等傳統港口業務,將原先分散在各港口的600億元資産規模、100多個業務單元“合併同類項”,重組為金控、物流、貿易等11個板塊集團。
山東港口戰略規劃部部長姜明介紹,為鼓勵各板塊加強業務協作,山東港口將“協同指標”納入直屬企業經營業績考核,佔比達10%。
霍高原表示,對於山東港口一體化整合來説,11個板塊集團的組建,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不僅釋放出更多管理崗位,更將山東港口發展的“四梁八柱”,由原來的“1+4”變為“1+4+11”,為建設國際領先的“智慧綠色港、物流樞紐港、産城融合港、金融貿易港、郵輪文旅港”搭建了轉型“骨架”。
新業態涌現,開闢新增長點
“港口是平臺、是萬能介面,可以和各種資源、要素對接,更好服務産業、服務發展。”山東港口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李奉利説。組建兩年來,山東港口緊扣港口主業高效發展,依託港口優勢放大發展,跳出港口窠臼創新發展。
先看港産城融合。山東港口組建之初,就確立了“與地方黨委、政府的關係更加密切,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程度更加深入,助力地方經濟增長的貢獻更加突出”的發展思路。兩年來,山東港口與省內16市全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投資近千億元佈局青島港郵輪母港、日照港海龍灣、煙臺海上世界啟動區、渤海灣航運中心等臨港産業;累計繳納稅收83.4億元、解決就業2660人、為全省招商引資58億元。
再看物流板塊。“以前港口只關注裝卸、倉儲、轉机,不關心貨物從哪來、要到哪去。現在我們為客戶提供‘門到門’全程、全域、全鏈的物流服務。”山東港口陸海物流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冷冰表示。他舉了個例子:四川攀枝花一家鈦礦企業,給濟南的下游廠家發貨,以往是通過鐵路、公路運輸,山東港口陸海物流集團在青島港、北部灣港集團欽州港的支援下,為該企業設計了“多式聯運+供應鏈+全程物流”方案——貨物在攀枝花裝箱,經海鐵聯運班列運至欽州港,再海運至青島港,然後走海鐵聯運班列運至濟南,最後公路運輸到廠家,全程可降低綜合物流成本20%以上。
金融板塊也頗有亮點。7月24日,全國第150家期貨公司——山東港信期貨有限公司正式開業,這是中國證監會時隔20多年首次“開閘”。山東港口金控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姜春鳳表示,這與山東港口在金融領域的創新突破密不可分:旗下山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先後獲批鐵礦石、鋼材、原油等11個大類品種,集聚客戶1800余家,今年以來雙邊交收額超800億元。
深化國企改革,去除“大企業病”
“我叫韓曉雨,是一名調度員,我競聘裝卸隊副隊長……”近日,山東港口煙臺港第一輪崗位競聘大會拉開帷幕,“90後”姑娘韓曉雨成功晉陞。過去一個多月裏,這樣的場景在煙臺港17個基層單位上演了100多場次。
“改革前,煙臺港可以用‘遲暮’兩字來形容:總部管理人數是日照港和青島港的2倍以上,每人平均創利僅為青島港的13.4%、日照港的28.4%。”煙臺港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國田介紹。歷經一年多“刀刃向內”的體制機制改革,煙臺港總部部室機構壓縮1/3,人員編制壓縮47.4%。
眼下,山東港口國企改革還在緊鑼密鼓深入推進,通過頂層設計給各港口、各板塊定編、定人、定崗,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全力規避機構臃腫、效率低下等“大企業病”。截至目前,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各項重點任務完成比例超過70%。
對於“先有子後有母”的山東港口來説,壓縮管理層級勢在必行。姜明介紹,整合之前,各港口基於合資合作和業務開展需要,已形成了多級管理體系,省港口集團成立後,曾有企業管理層級到了7級。兩年來,山東港口採取清退登出、股權轉讓、提級管理等不同方式,大力壓縮管理層級。今年1月,山東港口出臺文件,明確“集團公司管理層級控制在四級以內,新設企業原則上再無四級”。
“我們將持續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霍高原表示,山東港口將繼續堅持內部改革與一體化改革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力爭到2025年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中心實現突破性提升,到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港口,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發展佈局。
□ 本報記者 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