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資訊 | 版權聲明 | 廣告合作 | 關於我們 |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531-88556595
城市
濟南 青島 淄博 棗莊 東營 煙臺 濰坊 濟寧 泰安 威海 日照 臨沂 德州 聊城 濱州 菏澤
山東沿黃市縣探索實踐 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大文章
發佈時間:2021-05-25 09:46:13 | 來源:大眾網 | 作者:曹儒峰 李娜 | 責任編輯:高靜

  作為黃河中下游重要的蓄滯洪區,東平湖變了模樣

  “隨河船”轉行記

董在雲借助東平湖生態治理,開起了漁家樂。(□記者曹儒峰通訊員李娜報道)

目前,越來越多的遊客到東平湖觀光遊覽。(□記者曹儒峰通訊員趙成龍報道)

  大眾日報記者 曹儒峰 通訊員 李 娜

  初夏的傍晚,漫天的晚霞映照在東平湖上。壯闊的湖面色彩斑斕、波光粼粼。一陣風吹過青青的蘆葦叢,驚起了幾隻白色的須浮鷗。

  此時,走過一條環湖路,漁民董在雲的“隨河船魚館”迎來了新一撥客人。

  “滋啦——”一盤白花花嫩生生的魚片下了鍋,片刻便散發出陣陣誘人的香味。董在雲告訴記者,她最拿手的菜就是這“一魚三吃”,把一條魚做出清燉、魚丸和炸魚片三種吃法,很受顧客的歡迎。

  “老闆手藝真好啊!”顧客邊吃邊豎起大拇指。

  “做魚算啥好手藝?我最好的手藝是捕魚!”董在雲笑著回道。

  董在雲今年65歲,是東平湖的“原著”漁民。一直以來,很多漁民以船為家,被稱為“隨河船”。她的家也在船上,三個女兒都是船上生、船上長。

  “除了靠湖吃湖,我們沒別的營生。出湖打魚是風裏來浪裏去,收穫不多,還得整天提心吊膽。那時候的日子過得真是太苦了!”憶起往昔歲月,董在雲不禁一聲嘆息。

  時間來到1993年,因為安全事故頻發,政府逐漸取締“隨河船”。原來在船上居住的漁民全部被安置到岸上的村莊裏。“一分土地也沒有,還借住在親戚家,日子還是窮,沒多大改觀。”董在雲説。

  真正的轉機出現在2015年。作為全國第二、全省第一大庫區移民縣,東平縣爭取成了全國移民避險解困工程試點縣,下決心徹底改變東平湖庫區移民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工程總投資41億元,建設了14個社區,讓5.1萬名群眾搬進了新家。

  送走了一桌顧客,董在雲端著一杯茶水坐了下來,享受片刻的清閒。“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那真是高興,一下子就能住上新樓房,過上城裏人的生活,真是一輩子都不敢想啊!”董在雲對記者説:“這回的政策特別好,一個移民就能拿到兩萬五千元的補助,我們一家人都能領。”

  説到這裡,她站起身,一邊把圍裙解開扔給女兒孫蘭蘭,一邊熱情地邀請記者:“走,我帶你去我們小區看看,很近的。”

  初夏的傍晚沿湖而行,日光柔和,涼風習習。記者發現這條環湖路景色迷人——一側是天光雲影的東平湖,另一側則是鮮花錦簇的景觀綠化帶,走在上面頗為愜意。

  董在雲説:“剛過去的這個‘五一’假期,這條路都成網紅路了,好多遊客來拍照,都説東平湖真是越來越美了!”

  這份美麗卻來之不易。就在三年前,整個東平湖一半的水域面積都被養魚的網箱網圍侵佔,每年投入湖裏的餌料就達萬噸。再加上2000多艘採砂船、20多艘餐船,湖邊的生活垃圾直接排入湖中,不僅水質變差,那味道更是腥臊惡臭。

  東平湖不僅是黃河中下游重要的蓄滯洪區,還是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樞紐。東平湖對於整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為徹底改變這種情況,東平縣委、縣政府下定決心,大力開展東平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包含拆違清障、拆除網箱、餐船取締等九大攻堅行動,清除違法建築447處,清理網箱網圍12.6萬畝,打撈菹草4萬噸,清理廢棄船隻1500艘,水質穩定在國家地表水三類水標準以上,東平湖終於碧波再現。

  同時,東平縣大力實施了環東平湖生態隔離帶建設。改善了區域性小氣候,阻隔了污水和垃圾入湖,為東平湖築起一道生態屏障。

  好風景如何帶來好日子?東平縣一方面採取“兩區共建”的方式,將移民居住的社區和産業園區建在一起,大力引進服裝加工等勞動密集型産業,讓群眾不出社區就能致富;另一方面,依託秀美的山水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大力發展文旅産業,培訓和引導群眾開辦漁家樂、民宿等。於是,就有了董在雲家的“隨河船魚館”。

  “我們漁民別的菜不敢説,就是擅長做魚!”董在雲説:“開這個小魚館可比出湖打魚好多了,收入穩定又安全,旅遊旺季遊客多的時候,一天能掙三千多元。”

  關於老伴兒,董在雲也有自己的安排。

  目前,東平縣與中林集團合作,成立了山東中林東平湖發展有限公司,還將建設生態漁業産業園,成立專業的護魚隊、捕撈隊、採摘隊等,吸收大量的沿湖漁民加入進來,讓他們變成産業工人。而東平湖也開啟了一個“以魚護水”“以漁富民”的新時代。

  “到時候,讓老伴兒也去那個公司幹活,加入這隊那隊的,就憑他那老漁民的好把式,絕對幹得好!”提起未來的生活,董在雲笑聲朗朗。

  35公里黃河穿城而過,濱州種起5106畝高品質綠化林帶

  淤背區變“綠廊”

3月27日,在博興縣黃河淤背區內,工人們正在用大型機械種植白皮松、黃金槐和銀杏。(□記者姜斌報道)

  大眾日報記者 姜斌 通訊員 刁會超 劉倩

  大河奔流,鶯飛草長,千里黃河穿越廣袤的內陸匯入萬頃渤海。黃河流經濱州市94公里,其中35公里穿城而過。

  沿著濱城區黃河大堤一直西行,南側是滾滾黃河向東翻涌奔流,北側則是濱州市黃河淤背區綠化提升工程現場,棵棵苗木挺立,不時有工人在林中穿梭,對植株進行養護。

  “自今年1月起,濱州市高標準實施了黃河淤背區綠化提升工程,對黃河淤背區原有林帶分類進行提檔升級,在濱城區、博興縣、濱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惠民縣以及鄒平市的黃河淤背區建設高品質綠化林帶。沿黃六縣(市、區)共計完成重新栽植面積3930畝,完成提升改造面積1176畝,任務完成率均為100%。”濱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二級調研員李永紅告訴記者。

  截至4月20日,除沾臨高速兩側、樂安黃河大橋兩側因重點項目施工佔地無法栽植外,濱州市黃河淤背區綠化提升改造任務已全面完成。在全省沿黃九市中,濱州市實施的黃河淤背區綠化提升工程施工時間跨度全省最短。

  據介紹,此次綠化提升工程按照“生態優先、統籌景觀、適地適樹、突出特色”的原則,選取銀杏、白蠟、國槐、欒樹等樹種,構建了“一段一景”的黃河大壩標準示範段綠化景觀;同時在交界地段、道路出入口等重要節點採用“喬、灌、花、草”立體化園林綠化模式,通過喬灌花草高低錯落與常綠樹、彩葉樹、落葉樹種合理搭配,達到四季常綠、三季有花(彩)的綠化效果。“春有花海、夏有蔥郁、秋有黃葉、冬有翠綠的綠化景致,形成了具有濱州地域特色的‘多樹種、景觀美、功能強、效益高’的黃河生態廊道。”李永紅説。

  “我們不僅將在沿黃河淤背區打造一片約5106畝的高品質綠化林帶,一條‘多樹種、景觀美、功能強、效益高’的生態廊道,還將帶動沿線文化旅遊、餐飲等産業發展,提升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在全省叫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濱州樣板’。”李永紅介紹。

  去年“五一”期間,黃河之星生態園對市民開放,包含可容納2000余人的黃河之星合唱廣場、休閒營地、“幾”字形黃河微縮景觀、親水準臺、花海等板塊,與已經建成的景觀騎行道、沿黃車行道有機融合,成為黃河生態保護示範點和市民親近黃河的文體活動區。

  在黃河之星生態園裏,一處203畝的葡萄種植基地分外顯眼。“我就是看中了這裡的位置,23座日光溫室和16座大拱棚,種植了六個品種的精品葡萄供市民休閒採摘,採摘期從5月份一直能持續到10月份。”葡萄種植園負責人張軍樂説。

  “去年果園收入40多萬元,比2019年增收近10萬元。”在位於鄒平市臺子鎮黃河於背區十公里水果長廊的惠鳴家庭農場,農場負責人王會明夫婦正在修剪果樹枝,王會明説,就連這些修剪下來的果樹枝也被東營一位開飯店的客戶以每公斤0.26元的價格早早預訂了。“果園裏各類水果加起來有三四十個品種。從5月份杏上市開始,各類水果採摘期一直持續至10月底。”王會明説。

  打造黃河流域第一個國際慢城,淄博高青縣的治黃之路

  小城裏的“生態圈”

每逢節假日,眾多遊客在天鵝湖國際慢城棧道上拍照留念。(□記者劉磊報道)

  大眾日報記者 王佳聲 劉磊 通訊員 王克軍

  立夏后,繁花似錦的淄博市高青縣黃河安瀾灣景色如畫,遊人如織。

  邢富村的家就在景區旁邊。作為老高青人,67歲的邢富村幾乎每天都會到黃河邊的天鵝湖國際慢城、安瀾灣等景區轉幾圈。5月16日一大早,為了避開週末的客流高峰,他決定改道黃河大堤,帶老伴兒去體驗“百里綠色長廊”的獨特魅力。

  邢富村站在高聳的黃河大堤上,帶有黃河水氣息的微風撲面而來,滿目綠色鬱鬱蔥蔥、隨風搖曳,成群結隊的鳥兒不時在天空飛過。從小就在黃河風沙裏摸爬滾打的邢富村不禁感慨萬千。在他的記憶裏,過去的黃河灘就是鹽鹼、水澇、風沙的代名詞,頻繁的水患留存下來的只有茅草,細膩的沙塵在肆虐的風暴中漫天飛舞。

  過境47公里的黃河,是高青縣的符號,也是高青縣萬物生息的源泉。在邢富村的印象裏,這幾年黃河沿岸生態修復治理的變化幾乎一年一個樣,沙塵肆虐不再是揮之不去的夢魘。

  6年前,天鵝湖國際慢城所在的位置還是黃河灌區引水沉沙之地,濕地淤積、雜草叢生、揚塵四起。高青縣依託黃河濕地資源,將高青歷史文化、地方風俗和現代文化巧妙融入黃河岸邊的自然景觀之中,建成了集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研學科普、康體養生、生態宜居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文化旅遊産業園區。項目實現了對黃河外灘鹽鹼澇洼地的生態修復,現已恢復濕地200萬平方米,形成綠化160萬平方米,建成綠道20公里,區域自然生態環境優良,擁有樹木80余種2萬餘株,綠化率達80%以上,負氧離子常年達20000個以上,形成了頤養身心的良好環境,被譽為“天然氧吧”,成為黃河流域第一個國際慢城。

  進入5月後,慢城內的白鷺迎來繁殖期,成群地在矮小的樹杈或灌木叢中營巢。對鳥類頗有研究的愛鳥人士趙俊傑説,白鷺被稱為“生態鳥”,對生存環境要求非常高,近年來慢城周邊白鷺的數量越來越多。不只白鷺,中華秋沙鴨、侏鸕鶿、鳥中“熊貓”震旦鴉雀等世界性瀕危鳥類也在慢城頻頻“亮相”。鳥類的增多正是得益於自然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

  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生態優勢作用充分顯現,生態農業、生態旅遊、生態工業應運而生。得益於黃河水的哺育滋養,高青大米、高青西瓜、高青番茄等國家地理標誌商標認定農産品高達15件,優質的農産品賣出了普通農産品3倍的“天價”。為了滿足市場需求,高青縣正著力打造10萬頭高青黑牛養殖基地、千畝藕蝦立體種養基地、萬畝稻蝦立體種養基地,持續放大生態農業的效益。

  不僅賣農産品,高青縣黃河岸邊的農民還通過“賣風景”,端起了“旅遊碗”。蓑衣樊村位於黃河南岸,三面環水、植被豐茂,與村東的天鵝湖國際慢城融為一體,是國家級美麗鄉村。在統一規劃下,村民把自家的院落打造成農家樂和民宿。村民盧金霞説:“3間民宿每年能給他家帶來10多萬元的收益,兒子在城裏的婚房就是民宿給掙來的。”

  上午10:30,邢富村和老伴兒正玩得盡興,兒子邢曉宇打來電話催他趕快回家幫忙,家裏的農家樂已經遊客滿座。“得走了,回家給遊客當導游去,好好講講咱們的好風光!”邢富村笑容滿面。

 

熱點新聞
滾動
濟寧:“十四五”聚力推進“八個強市”建設
聊城試點運作電動車新型智慧無線充電樁
日照:杜鵑花驚艷綻放,遍地芬芳
煙臺市首個居民區充電示範點建成投運
青島114個項目入選“省重點” 項目覆蓋13條産業鏈
淄博全力打造三大平臺 助力“中國膜谷”建設
濟南吹響現代化強省會建設衝鋒號
青島防疫物資企業加速“出圈”
總投資1258億元!淄博市春季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拔頭籌”
濟南這些地段要拆遷徵收 快看有你家嗎?(附位置清單)
濟南拆違後有證的商鋪租金漲五成
房産證“下崗” 5月1日起頒發不動産權證書(圖)
+更多
綠水青山生態畫卷
綠水青山生態畫卷
青島讓更多高校畢業生願意“留下來”
青島讓更多高校畢業生願意“留下來”
青島探路“綠色城市”:從林田湖草到生活體驗
青島探路“綠色城市”:從林田湖草到生活體驗
玫瑰花開醉遊人
玫瑰花開醉遊人
中國江北第一溶洞群:淄博魯山溶洞
中國江北第一溶洞群:淄博魯山溶洞
退役艦艇在青“入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退役艦艇在青“入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