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粒小種子 串起大産業(經濟聚焦·打好種業翻身仗①)
圖①:2016年,育種專家(右)在平度市現場指導小麥選種。
趙小龍攝(人民視覺)
圖②:近日,侯元江(左)在田裏查看小麥長勢。
楊柳一帆攝(人民視覺)
春風送暖,種子發芽;沃野良田,農機馳騁。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打好種業翻身仗。
近日,本報記者在山東、湖南、四川、安徽等地走訪,深入觀察當地在産學研合作育種、科研團隊攻關、種質資源庫建設、小麥良種推廣等方面的經驗做法,展現各地各方為打好種業翻身仗的努力與探索。今起本版推出第一期,敬請關注。
——編 者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支援種業龍頭企業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加強制種基地和良種繁育體系建設,促進育繁推一體化發展。
山東是農業大省,種質資源保護與創新使命在肩。一粒種子從研發到落地推廣,這條産學研合作的成長之路難在哪?相關人員為此付出了哪些努力?當前取得了哪些突破?記者在山東青島平度市一探究竟。
起 步
耗時11年,填補當地農作物育種空白
“5、4、3、2、1、0,發射!”
2008年9月25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一陣轟鳴,神舟七號飛船點火升空。
坐在平度市家中,侯元江盯著電視機螢幕,雙手交叉攥緊,心“怦怦”跳著。
侯元江是山東省青豐種子有限公司總經理,經過11年選育,公司與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合作繁育的“青豐1號”小麥種子搭乘神舟七號飛船遨遊太空。
“小麥育種異常艱難,育種週期長、成功率低,從組合配製、世代選擇到品係鑒定、比較試驗,再到參加區域試驗、生産試驗,往往需要十幾年,最終從成千上萬個品係中才能選育出一個新品種,成功率極低。”青島市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孫旭亮説,有的育種專家甚至一輩子也培育不出一個新品種。
1982年,侯元江從當時的平度縣農業技術中學畢業,就到了平度縣蓼蘭鎮農技站,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和種子經營等工作。那個時候,一個願望在他心底漸漸萌發:“什麼時候,能讓老鄉種上我育的種子?”
對待科研育種,侯元江特別較真。每年4月底開始育種雜交,接著調查、觀察,到收穫期間,他幾乎每天清晨5點多就到麥地裏,仔細觀察每個小麥品係的抗病性、抗倒性和豐産性表現。
但是,現實遠比想像的艱難。最困難的是2001年,那時他剛接過經營困難的青豐公司,沒資金、缺設備,一切幾乎從零開始。當時,每年需要投入幾十萬元進行育種,只投入、沒産出,還不知能否成功,職工都不理解,反對聲一片。而且那一年,每斤小麥種子毛利不到1角錢,難度大、效益低,遠不如培育蔬菜種子賺錢,親朋好友紛紛勸他轉型。
老侯雖然也有顧慮,但始終硬著頭皮堅持。因為缺資金,他把原來每年做100個雜交組合減到50個組合,組合減少帶來的問題是成功幾率降低了,培育更難了。
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憑著一股韌勁,青豐公司與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合作完成的“青豐1號”在2006年破殼而出,實現了公司育種從無到有的歷史性突破。這是青島市第一個通過山東省審定的農作物品種,填補了青島市農作物育種史上的空白,也開啟了青豐公司的成功之路。
借 力
單打獨鬥不行,合作才能共贏
春風送暖,大地返青,幾場雨水讓侯元江喜不自勝。田間地頭,搶抓春耕,一派熱鬧景象。
走進育種基地,麥田裏有個小拱棚,老侯興奮地説:“這是去年12月孫旭亮幫我們新蒐集到的兩個優質小麥種質資源。”
原來,十幾年來,青島市農業農村局的孫旭亮、韓新生兩位高級農藝師幫忙從全國各地蒐集了200多份優質小麥種質資源,指導青豐公司配製組合,大大提高了育種效率。“這讓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老侯感慨地説。
“2008年,我們就與青島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開始合作,農科院提供小麥品質檢測設備,還有專家指導我們測量小麥蛋白質含量等品質指標,初選出品質好的小麥新品係,也幫了我們大忙啦!”聊起專家們的幫助,老侯讚不絕口。
“育種是個技術活,光拼體力還不行。公司育種,最頭疼的還是缺人才、缺設備,這是困擾企業發展的大難題。”不過,“青豐1號”的成功,無疑讓侯元江嘗到了甜頭:“單打獨鬥不行嘍,咱得學會‘借腦’,合作才能共贏。”
科研院校進行育種試驗時,播種、試驗、觀察、調查、收穫等諸多環節全靠人工,費時、費事、費力,很多人有所顧慮,但侯元江看到了希望。為了找專家、學技術,他建了1200畝試驗基地,供全國各地農業專家安排試驗。
在青島市農業部門牽線搭橋下,老侯與山東農業大學、山東省農科院、煙臺市農科院、青島農業大學、青島市農科院等高校科研單位建立了長期技術合作關係。2016年,平度市蓼蘭鎮成立了“青豐院士專家工作站”,目前共有進站院士1名,專家6名,他們每年現場指導小麥、花生育種工作,研究把握育種方向。
目前,青豐公司通過省級審定的“青豐”“青農”系列小麥新品種共8個,通過國家登記的花生新品種共6個,除每年承擔國家、省、市級小麥試驗示範外,還承擔了玉米、花生等農作物試驗示範,成為國家黃淮海北片農作物新品種區域試驗站、山東省農作物新品種區域試驗站。
推 廣
手把手地教,一遍又一遍地講
春耕時節,蓼蘭鎮丘西村農民季中飛在地裏忙得不亦樂乎。“我跟著青豐公司繁育小麥種子18年了,我們全村2000多畝地都在給青豐繁育種子。我現在租地260多畝,每年生産種子超過15萬公斤,比種傳統小麥多收入3萬多元呢!”季中飛笑著説。
原來,在青島及周邊地區,侯元江將良種繁育與品種示範相結合,即先在良種繁育基地推廣應用,以點帶面,向周邊地區輻射。
為繁育高品質種子,侯元江還成立了青島青農種子産銷專業合作社,發展社員5000多戶,進行良種繁育生産。合作社回收種子價格比商品小麥每斤高0.1元,把周邊30多個村的農戶發展成了“制種戶”,年繁育小麥、花生等農作物良種近5萬畝,年産良種2000余萬公斤。
好種子繁育出來後,如何走進千家萬戶?侯元江一笑:讓企業和農民到田間地頭選種,並提供新品種推廣全方位服務。
啥是全方位?侯元江告訴記者:“農民買了我們的種子,我們的團隊就要手把手地教,一遍又一遍地講解新技術,還經常免費提供試驗産品,並簽訂經濟風險合同,讓利給農民。”
此外,青島市和平度市農業農村局每年還幫助種子企業安排新品種展示示範,組織現場觀摩會,吸引各地種子推廣部門、育種者、種子經營者、種植大戶等前來。
對於安徽省、江蘇省等外地市場,公司與當地種子企業開展從品種參試到審定推廣全方位合作。目前,青豐公司選育的小麥新品種已在山東、安徽、江蘇等省份大面積推廣利用,累計推廣農作物新品種2000多萬畝,增加社會經濟效益18億多元。
青島市農業農村局二級巡視員史躍林説:“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開展種源技術攻關,研發出一批‘高産優質、抗逆廣適、宜機宜飼’的優良品種。”
本報記者 王 沛 《 人民日報 》 ( 2021年04月12日 第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