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推動地方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關鍵動力。近年來,山東樹牢人才引領發展理念,點燃人才“引擎”,激活發展新動能。
超級計算被譽為資訊時代的“國之重器”。“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是生産資料,演算法是生産關係,而算力則代表著生産能力。”近日,記者走進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該中心副主任潘景山介紹,數據、演算法、算力聚在一起形成了數字經濟生態。2019年5月,依託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全球首家以“超算”為主題打造的科技園區——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科技園建成使用,“算力”和“數據”成為科技園吸引人才的兩大“利器”。
“先進的超算平臺和強大的算力資源對我的研究非常有吸引力。”去年入職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的青年博士劉召遠告訴記者,他從事的工作需要強大的算力支撐,而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的算力資源滿足了他的需求。
目前,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科技園已吸引集聚各級各類人才300余人,各類高能級的平臺也日益成為我省會聚人才的“強磁場”。
國家傑出青年、長江學者等國家級人才9人,碩士以上人才佔團隊總人數的80%……一組數字亮出了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的人才“家底”。“能搭建自己的平臺,能做最好的實驗。”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遠距離量子通信實驗室研究員劉洋説,今年,實驗室實現了500千米量級現場無中繼光纖雙場量子密鑰分發,在此之前,量子通信的現場實驗距離在100千米左右。而這也意味著通信安全將得到更高的保障。
引進一個人才,落地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産業。
四年前,在深圳創業的陳寧博士,帶著雲天自主研發的深目動態人像系統項目來到青島市嶗山區,成立青島雲天勵飛科技有限公司。如今,青島雲天勵飛已聚集了30余人的研發團隊,取得智慧財産權30余件,營收超過1億元。
陳寧是青島市嶗山區以“千山模式”加速建設一流人才生態圈,驅動新一代資訊技術、智慧製造等新興産業集群化發展的成功實例。2017年以來,依託“千山峰會”,嶗山區創新打造了“人才+産業+資本”的招才引智“千山模式”,結合各層面的資本與産業優勢,讓人才有用武之地、産業有人才支撐、資本發揮應有的效益,推動當地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以趙沁平院士領銜的虛擬現實産業、以管華詩院士領銜的生物醫藥産業、以徐惠彬院士領銜的新材料産業、以陳立泉院士領銜的新能源産業……院士團隊領銜的戰略性新興産業正在嶗山區加速崛起。
而在濰坊,一座現代農業科技“矽谷”正拔地而起。寬鬆的科研環境、充足的資金支援,今年7月建成使用的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已經集聚科研人員207名,其中博士63名,形成了院士領銜,長江學者、國家傑青為兩翼,中青年骨幹為支撐的雁陣人才梯隊格局。
企業創新發展,離不開人才的驅動。積極招才引智成了企業發展壯大的不二選擇。
“這是魏橋輕量化基地項目,是我們和蘇州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聯合國內外研究機構和骨幹生産企業聯合打造的。”魏橋-蘇大高端鋁材製造應用研究院研究員張海濤告訴記者,僅其中的一個項目“輕量化中試基地”,便吸引了200多名研發人員及20多位來自國內外的頂級輕量化領域專家,目前已建立了完整的研發體系和研發團隊。
“做産學研項目,既可以依靠大學的科研力量,引進經驗豐富的科研人才作為項目推進的中堅力量,又能給在校學生提供一個實踐的平臺,很多人畢業後還繼續跟進同一個項目,慢慢成長為團隊核心,企業也因此會聚了大量青年人才。”張海濤説。
“在産學研之外,我們還選擇了‘平臺+創客’的模式來招引人才。”青島蔚藍生物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蔚藍生物”)董事長陳剛説,他們將公司當作産融投資平臺,每個引進的人才都是創業合夥人,“每個人都能帶團隊做項目,有了成果以後,再共同組建新公司。這種模式給人才足夠的尊重和自由度,對人才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得益於‘平臺+創客’模式,我和公司共同組建了一家面向生物環保領域的新公司,我們團隊佔40%的股份,我擔任董事長。”研究生物酶製劑的劉聖鵬博士,剛回國就加入了青島蔚藍生物。
通過“平臺+創客”的模式,青島蔚藍生物現已擁有33名博士、183名碩士,自主培育國家級高層次人才1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援計劃專家1人,山東省“泰山産業領軍人才”5人,科研與創新能力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