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集中整治村(社區)“牌子多”問題,實實在在為基層減負
“牌子清理後,心裏敞亮了”
11月20日,在寧陽縣東莊鎮北石崮村村委會駐地,記者數了數牌子:一共5塊。院兒門口3塊,分別是:黨支部、村委會、民兵連;院內,辦公室門口2塊,分別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退役軍人服務站。而去年9月,記者在這裡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在這個不大的辦公地點,裏裏外外挂滿了各種機構類、制度類及其他牌子,多達三四十塊。沒有挂出來的牌子,還有很多。
“現在絕大多數牌子都清理掉了,留下的這幾塊,是省裏明確規定可以挂的。”北石崮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閆星説,辦公室內滿墻的牌子拿下來後,又把墻重新刷了一遍,舒服多了。
新氣象,源於山東一場自上而下的變革。
2020年,記者在基層調查時發現,在村(社區)辦公服務場所,牌子過多過濫問題較為普遍,不但數量多,而且種類多、形式多、虛名多。2020年9月21日,大眾日報將這一情況以內參形式上報省委、省政府。省主要領導作出批示,明確要求拿出過硬辦法、徹底進行整治。
2020年9月30日,省委省政府督查辦會同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等部門,組成4個暗訪組,重點選取8個市58個村(社區),採取“四不兩直”方式,“點對點”走訪有關村莊、“一對一”訪談幹部群眾。調查發現,每個村(社區)辦公場所的牌子平均多達45塊。在濱州市沾化區某村村委會駐地,調研組發現了100多塊牌子。牌子名稱不一而足,涉及黨群、綜治、文體、計生、科普、經濟、調解等多個領域。掛牌方式雜亂無章,“一室多牌”問題突出,部分標牌挂在門框、墻面、窗戶上,還有的隨意擱在角落。
每個牌子代表著一類事務,牌子挂得越多,履職範圍越廣,然而村級缺兵少將,相關政策也不精通,不具備與滿墻牌匾相匹配的工作力量。蒙陰縣某村幹部直言:“村‘兩委’只有6個人,挂了近40塊牌子,我們時間和精力實在有限,哪能忙得過來?”還有村幹部表示:“有些牌子就是個擺設,沒有什麼後續工作。”群眾説:“有事直接找村幹部,沒人看牌子。”
村(社區)掛牌問題表現在基層,根子在上面,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作祟。有的部門在安排部署工作時,不考慮基層的現實情況和群眾的實際需要,只是熱衷於“痕跡管理”,片面地認為“牌子挂了,痕跡就有了,自己的工作就等於落地了。”據基層幹部反映,在各類檢查考核中,上級還會要求“有人員有機構有制度有陣地”,否則就難以過關。有基層幹部坦言:“如果沒有那麼多檢查,下面不會去挂那麼多牌子。”
另外,還有對掛牌管理不嚴格、不規範等原因。在問到“能不能説清村裏有多少牌子,誰來審定挂這些牌子”時,基層幹部面面相覷。他們認為:“‘入口關’沒人把、也把不嚴,沒有統一的機構來審批界定挂不挂,但肯定都是上級有要求、有名目的,來頭都不小。”
在村(社區)掛牌的目的,本來是為了標明身份、明確職責、方便群眾。但如果過多過濫,什麼事都要掛牌,以掛牌論成績、以牌子裝門面,甚至“有牌無服務、上墻不上心”,那就失去了掛牌本身的意義,不僅加重基層幹部負擔,耽誤為民辦事的時間和精力,更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去年9月底以來,山東集中各方力量,打了一場村(社區)“牌子”問題殲滅戰。截至目前,全省6.5萬個村(社區)共清理各類機構、制度牌子190余萬塊,其中,工作機構服務類牌子64萬塊,制度類牌子101萬塊,評比達標表彰類和創建示範活動類牌子25萬塊,為基層幹部實實在在減了負。
比如,寧陽縣共清理各類牌子8352塊,其中機構類牌子1609塊,評比達標類1047塊,制度類5696塊;濰坊市寒亭區共清理機構類牌子1620塊,評比達標類956塊,創建示範類947塊,制度類6091塊;廣饒縣共清理機構類牌子4125塊,評比達標、創建示範類235塊,制度類3981塊。
清理整治過程中,山東從切斷源頭入手,嚴把掛牌準入,省委省政府督查辦、省城鄉社區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研究制訂《集中整治村(社區)“牌子多”問題的實施方案》。主要體現為“三個一”:形成一個規範,在村(社區)辦公服務場所門口,只允許保留村(社區)黨組織、村(居)民委員會、民兵連、黨群服務中心等4塊牌子;服務場所內部,只允許保留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綜治中心、集體經濟組織、退役軍人服務站等4塊牌子。制定一張清單,實行清單準入,非清單內事項,不得轉嫁給村(社區)承擔,不得以行政命令方式向村(社區)推責“甩鍋”。實行一個入口,由省城鄉社區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具體負責,“一牌一核”,未經審核備案一律不得強制掛牌,不得以是否掛牌作為評比達標考核依據。
閆星説:“原來村裏牌子多得沒地方挂,地方擠巴,心裏也堵;現在牌子少了,也不用擔心上級搞責任掛鉤,大家心裏也舒坦了。”平邑縣豐陽鎮花果峪村黨支部書記張凡龍説:“牌子清理後,心裏敞亮了,腦子裏的事也比原來清楚了,一年還能省下上萬元的牌子錢。”
“牌子減下來,服務提上去”。在摘除各類牌子1100塊,減輕村級負擔後,寧陽縣鶴山鎮通過“雲尚鶴山”智慧服務平臺、“還章于村”等創新性工作,切實提高群眾在手續辦理、生活服務等方面的辦事效率。濟寧市將村規民約、辦事指南等在公開欄集中展示,打造便民資訊服務陣地。淄博市臨淄區辛店街道彙編“政策一本通”“明白紙”,擺在村級服務台顯著位置,方便群眾查閱了解。(大眾日報記者 戴玉亮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