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一下又有奔頭了。”日前,在廣饒縣李鵲鎮前艾家村,村民艾立新感慨地説。今年上半年,艾立新被確診為腎功能衰竭,勞動能力基本喪失,“沒法打工掙錢不説,每個月還要花不少醫療費。”一籌莫展之際,廣饒縣民政局工作人員主動到府告知:通過費用預警排查,已將他納入防止返貧監測對象,低保、醫療救助、大病保險傾斜等政策待遇逐一落實,原本400元每次的透析治療費用,如今只需15元。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東營市強化數據賦能,按照“先行試點+全面推進”的工作思路,在用好省級數據平臺的基礎上,統籌做好市縣兩級民政、人社、教育、醫保、衛健、殘聯等部門數據匯總對比應用,著力實現業務待辦、數據品質、正向納入、反向退出、救助交叉以及持續救助變化等方面智慧提醒,切實提升救助工作的實效性與主動性。截至目前,已通過先期試點主動提醒大病重病患者119人次,其中16人納入低保,36人得到臨時救助。
當下,山東通過公安、民政、醫保、衛生等部門的數據共用,大數據自動開展交叉比對,自動搜索特定對象,自動兌現各項政策,實現“免審即享”“政策找人”。全省各級政府利用大數據實現了主動挖掘潛在救助對象、促進殘疾人“兩項補貼”精準發放、提升醫療救助精準度,更加努力滿足困難群眾的需求。
由坐等群眾到府變為主動告知、主動發現,大數據賦能使政務服務從“粗放”向“精準”轉變,第一時間回應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需求。
今年50多歲的王慶房(化名)住在鄒城市千泉街道,因突發腦梗生活不能自理,與年幼的兒子相依為命。通過大數據比對,鄒城市民政局監測到這一情況,第一時間召開社會救助評審會,當月就為王慶房父子申請了6000元臨時救助金。為了解決王慶房兒子上學難的問題,該局積極聯繫九巨龍曲阜夫子學校,免除了孩子從小學到初中期間所有學習費用和食宿費用。幫助其申請辦理低保救助,次月就為其發放了低保救助金。
鄒城市民政局對重病戶、殘疾戶、獨居老人戶等困難群體,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兜底保障範圍,做到精準識別、精準施保。截至目前,全市保障城市低保對象582戶915人,農村低保對象6477戶11550人,保障城市特困供養人員46人,農村特困供養人員6331人,對因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等陷入生活困境的群眾主動尋找、及時救助,保障臨時救助對象996戶1015人,共發放救助金146.38萬元。
聚焦“老病殘”等困難群體,聚焦“一老一小”“大數據賦能”等群眾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全省各地積極推動一批群眾期盼多年的政策實現全面覆蓋、落實落地。
濟寧市明確首要發現職責,將走訪、發現困難群眾納入村(居)工作事項準入清單,壓實村(居)主要負責人第一責任和社會救助協理員直接責任。各縣(市、區)均成立了社會救助綜合服務中心,156個鄉鎮(街道)全部建立了“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社會救助服務平臺,全市4401個村(居)設立了社會救助工作站,配備4563名社會救助協理員。另外,積極發動駐村幹部、網格員、志願者、老黨員等建立村級社會救助志願服務隊,及時了解掌握轄區群眾困難情況,第一時間發現困難群眾,第一時間上報鄉鎮(街道)或縣級社會救助相關職能部門。(大眾日報記者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