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郵箱
聯繫我們
招聘資訊 | 版權聲明 | 廣告合作 | 關於我們 |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531-88556595
城市
濟南 青島 淄博 棗莊 東營 煙臺 濰坊 濟寧 泰安 威海 日照 臨沂 德州 聊城 濱州 菏澤
山東扛牢農業大省責任,紮實推進鄉村振興
發佈時間:2021-10-22 09:58:43 | 來源:大眾日報 | 作者:毛鑫鑫 | 責任編輯:闞金劍

  金秋時節,濰坊市寒亭區海水稻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基地稻穀飄香、豐收在望。“通過運用先進的種植技術,今年海水稻畝産量有望達到650多公斤,連續三年創新高。”山東濱袁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袁隆平海水稻項目負責人高強説,以前這裡是一片貧瘠的鹽鹼地,而今通過種植海水稻,土壤鹽鹼度逐年降低,“荒灘”變“糧倉”。

  從海水稻種植,到精深加工銷售,再到生態文化旅遊,不斷拉長的農業産業鏈條拓展了農民增收渠道。濰坊市寒亭區固堤街道蔡家欄子村,是第一個向海水稻項目流轉土地的村子。“流轉費用按照1000斤小麥的市場價格支付給村民,今年村民每畝能收入1200元。”村黨支部書記張瑞敏説。另外,村民還能騰出時間在基地打工,一年賺取務工費約5萬元。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山東堅定扛牢農業大省責任,不斷探索實踐,精準施策,協同推進鄉村産業、人才、生態、文化、組織“五個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推進。農業質效持續提升,農民收入不斷增加,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在廣袤的齊魯大地,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美好畫卷徐徐展開。

  紮實推進農業高品質發展——

  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收穫季,喜訊傳。在黃河三角洲地區土壤含鹽量為千分之五的鹽鹼地裏,兩種新培育的耐鹽大豆畝産分別可達529.6斤、526.6斤,創造了耐鹽鹼大豆新品種的畝産紀錄。這是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東營分子設計育種研究中心基地的測産結果。經過四年時間培育而成的新品係,無疑為深耕鹽鹼地、充裕大糧倉提供了核心要素支撐。

  農業大省的責任首先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山東堅定把確保重要農産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糧食總産量連續7年穩定在千億斤以上,今年夏糧總産527.44億斤、單産440.03公斤,雙創歷史新高。

  三春不如一秋忙,當下全省秋收秋種正在加快進行。“受前期陰雨天氣影響,今年小麥播種比往年晚一些,農技專家送來了有針對性的、實用的晚播技術。”在齊河縣胡官屯鎮,金穗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袁本剛這幾天正帶著社員進行深耕、旋耕。他説,根據專家指導,適當增加播種量,施足底肥,後期再做好田間管理,明年的小麥産量不成問題。

  為指導各地有序推進秋種工作,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制定了小麥晚播技術指導意見,並派出8個專家指導組奔赴田間地頭,協助當地制訂與當地生産情況相適應的技術方案,助力打好“三秋”生産攻堅戰。

  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山東省農科院去年啟動實施“三個突破”戰略,從山東東中西部分別選擇招遠、費縣、鄆城三個縣(市),計劃用3年時間,選派300人,投資3億元以上,舉全院之力整縣域打造鄉村振興科技支撐型樣板。一年多來,全院專家開展現場技術服務3000余人次,引進新品種300余個,推廣新技術260余項……

  “俺種的冬棗皮薄、肉脆、味甜,個個長得紅彤彤,再加上‘沾化冬棗’品牌響噹噹,價格高的每公斤能賣到100元。”在濱州市沾化區富源街道車王村王福田精品冬棗園裏,棗農王福田説,要想種好棗,必須採用新技術。冬棗大棚內配置了各種誘蟲罐、粘蟲板,實行物理殺蟲,施的是有機肥,每畝按標準疏密間伐,確保冬棗品質。

  圍繞提升農業品質效益,山東狠抓標準化生産、品質監管和品牌創建,化肥農藥施用量連續4年實現負增長,農産品出口連續22年領跑全國。2020年,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産值達到10190.6億元,成為全國首個突破萬億元的省份,山東農業經濟總體實力躍上了一個新臺階。

  著力改善農民生活水準——

  60萬灘區群眾圓了“安居夢”

  “沒想到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以後就安穩了,再也不用和水患鬥了!”幾個月前,東明縣焦園鄉黎明社區村民房三留搬離了“水窩子”,住進了村臺之上的新房子,“以前黃河發洪水,房子衝了建,建了還被衝,日子太難了。”“房三留”這個名字,正是家人渴望著能保住房子而起的。

  長期以來,受汛期洪水淹沒、堤壩阻隔等影響,黃河灘區群眾祖祖輩輩與出行難、上學難、就醫難、安居難為伴。為圓60萬灘區群眾“安居夢”,2017年8月,山東全面啟動實施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今年5月,山東黃河灘區28個新建村臺社區全部實現分房到戶。

  搬得出、穩得住,還得逐步能致富。東明縣立足灘區自然生態稟賦,因地制宜培育壯大一批獨具灘區特色、凸顯灘區優勢的富民産業,規劃實施了萬畝虎杖種植、萬畝生態水産養殖、富硒小麥、有機雜糧、葡萄種植、食用菌生産等特色産業項目,現已初具規模,群眾增收有了堅實基礎。

  農業農村工作,説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山東著力推動産業興旺,千方百計讓農民的“腰包”鼓起來、生活更富裕。2020年,全省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753元,同比增長5.5%,比2015年增長45.0%,快於同期城鎮居民收入增速6.4個百分點。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高青縣位於淄博市最北端,黃河過境47公里,形成了典型的平原沿黃濕地風貌。位於濕地中心位置的引黃沉沙池,在發揮沉沙凈水作用的同時,也給周邊環境帶來了破壞。近幾年,當地實施天鵝湖濕地慢城項目,全面推進植被修復、土壤修復、水土保持、防沙治沙與揚塵治理等,濕地生態不斷修復,生態環境優勢凸顯。現在,天鵝湖濕地及周邊鄉村每年可接待遊客150萬人次,帶動5000余人就業,每人平均增收過萬元,農民吃上了“生態飯”。

  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去年底,山東如期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累計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2000個、市縣級美麗鄉村1.88萬個,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不斷增強農村發展活力——

  專家成了“新村民”

  原先的土路鋪上了古樸典雅的石磚,村莊道路旁豎起了路燈,閒置民房成了溫泉入戶的民宿……威海市文登區高村鎮慈口觀村這幾年變化很大,成為“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我們的村集體年收入以前不到5萬元,現在已達80多萬元。村民既有房租租金、土地流轉費用,還能在家門口打工掙錢,日子越過越好了!”慈口觀村黨支部書記周玉平説,這多虧了鄉村振興首席專家陳本剛的到來。

  憑藉自己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曾是一家城市發展集團董事長的陳本剛充分挖掘村莊環境優美、資源豐富等優勢,把80多套閒置老房子按“一房一院一特色”改造成精品民宿,打造成集民宿、休閒、旅遊、拓展、採摘于一體的原生態院落式田園綜合體,讓鄉村煥發新生機。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活力之源”。文登區因地制宜、唯才所宜,探索建立鄉村振興首席專家制度。“我們不拘泥於人才身份,只要有本事、有能耐,願意為鄉村發展獻才智、作貢獻就可以入選。各個鎮街共引進首席專家100多名,涉及規劃設計、文化旅遊、創意美術、産業開發等10多個專業。”文登區委農辦主任、農業農村局局長姜宗浩説,首席專家作為結對村莊的“新村民”,可以“特邀村委委員”的身份參與村莊治理、集體決策。

  “省裏派來了‘第一書記’,幫著村裏發展産業,辦了不少民生實事,這幾年我們的生活變化可大了!”在基層一線,農民群眾紛紛為跟他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的黨員幹部點讚。

  從駐村第一書記,到“千名幹部走訪基層”“萬名幹部走訪基層”,再到“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隊……山東著力建強基層黨組織這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心骨”,推動幹部優勢、人才資源優勢轉化為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淄博市淄川區“小馬扎上的理論宣講站”、平度市“莊戶學院”、廣饒縣“舞前半小時”……這些接地氣、入人心的傳播新平臺,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全省縣鄉兩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基本實現全覆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建成率達到99.6%,行政村(社區)基本建成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它們共同為鄉村振興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精神動能。

  當前,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正處於全面推開、全面提升的關鍵階段,山東堅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統籌、融合、有序推進“五個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奮力書寫鄉村振興齊魯新篇。

  本報記者 毛鑫鑫

熱點新聞
滾動
墨泉再現“一泉成河”
“十一”黃金周:魅力青島活力十足
淄博市今年糧食有望豐産豐收
青島邁向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城鄉全覆蓋”
淄博市文昌湖區開辦長者食堂:為老年人暖胃暖心
水清灣美:青島給河長灣長“壓擔子”
青島啟動“公園城市”規劃編制
青島膠東國際機場8月12日轉場
青島自貿片區發佈綠色指標體系
濟寧小麥已收近九成 降雨將推後整體麥收時間
濱州:百萬尾魚苗放歸大海湖泊
濟南大北環高速公路建設啟動 強省會迎來三環時代
+更多
濱州市516台履帶式玉米收穫機濕地作業顯身手
濱州市516台履帶式玉米收穫機濕地作業顯身手
山東手造:在瓶中反向作畫的精美鼻煙壺和炫彩琉璃瓶
山東手造:在瓶中反向作畫的精美鼻煙壺和炫彩琉璃瓶
【于燕説電影】暖心動物電影:一個男孩與一匹馬的傳奇
【于燕説電影】暖心動物電影:一個男孩與一匹馬的傳奇
黃河新地標芳容初現
黃河新地標芳容初現
寶藏商辦節 | 硬核拍賣指南,你準備怎麼“薅”?
寶藏商辦節 | 硬核拍賣指南,你準備怎麼“薅”?
“青島造”首列中國標準地鐵在京首秀
“青島造”首列中國標準地鐵在京首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