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首屆山東省“十強”産業人才供需對接會在濟南舉行。隨著山東“十強”産業的快速發展,人才如何更精準匹配産業,以“人才鏈”支撐“産業鏈”,成為高品質發展的新課題,“政、産、學、研、金、服、用”各界共同打造聚才用才新生態,助力人才強省建設和新舊動能轉換。
“以高端裝備製造産業為例,發展實力強勁的背後是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的有力支撐。”山東省裝備製造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蘇紅星表示,像濰柴動力、中國中車等頭部製造企業,已經形成“産業聚集人才,人才驅動産業”的良性迴圈。去年,山東的裝備製造産業主營業務收入過2萬億,位居全國第三,其中有15個子行業過千億,像軌道交通裝備、農業機械、機械基礎件、食品及包裝機械、鑄造5個行業均居全國首位,全省規模以上的裝備製造企業接近9000家,是全省工業增長的首要拉動力量。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在山東“十強”産業中,高端裝備製造業對人才的需求量一直排在首位。蘇紅星表示,企業在轉型升級中帶來人才結構需求的調整,特別是高級經營管理人才、高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雖然數量不大,但比例偏低,面臨“找不到、招不來、留不住”的問題。希望通過這種“十強”産業人才供需對接會,破解産業人才與産業發展“兩張皮”。
省委省政府重點打造的新型研發機構山東産業技術研究院通過兩年的實踐,實施科技項目220個,創立高技術企業170多家,凝聚高水準創新團隊86個、各類創新創業人才近3000人,創新成果蓬勃涌現,經濟社會效益逐步顯現。“山東産研院在創新發展各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從宏觀層面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改革,從執行層面看最關鍵、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山東産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劉孟德表示,精準對接新舊動能轉換和“十強”産業,發揮自身平台資源和人才優勢,建立獨特的人才評價、信任、包容、激勵機制,讓人才通過創新創業走向商業成功,吸引了一大批高端人才。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陳晉蓉通過第七次人口普查大數據分析,認為經濟增長已經從依靠“人口紅利”向依靠“人才紅利”轉變。山東重點發展的新興産業必須和人才、技術緊密連結,以“人才鏈”支撐“産業鏈”。行業大數據應用專家彭作文表示,營商環境、産業定位、人才資源是當前産業發展三大抓手,建議根據區域産業的人才需求,在整個産業鏈上的各個節點為人才畫像,實現精準匹配。
山東省人社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一級巡視員夏魯青表示,十強産業是省委省政府精準謀劃確定的新舊動能轉換的著力點和突破口,代表了山東先進生産力的發展方向,三年來,山東“十強”産業佔全省地區生産總值比重穩定在50%以上,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比提高到44.5%,已經成為全省新動能的主要載體和主導力量。亮麗成績單的背後,離不開人才的強力支撐。人力資源是創新發展的核心要素,是區域競爭的第一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戰略性、支撐性作用。全省上下把新舊動能轉換作為引領高品質發展的重大工程和重要抓手,推動山東經濟實現從品質結構到體制機制、發展環境的系統性重塑。為“十強”産業精準匹配人力資源,致力於更高品質發展,為實現“七個走在前列”“九個強省突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援。
當天,來自省內知名高校、“十強”産業企業、省內科研院所代表、省內骨幹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代表參加此次人才供需對接會,省“十強”産業協會代表與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千余家企業發佈了3500余個職位,覆蓋研發、生産、經營、管理等方面,促進人才與産業、人才與企業精準匹配,打造聚才用才新生態。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國陸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