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任濤林的工作陣地從“機械設計”跨界到“工業網際網路”。如今,作為青島海爾工業智慧研究院有限公司標準總監,這位“80後”青年博士已深度融入這一“新戰場”。近日,青島西海岸新區在全國率先開展“工業網際網路工程技術”職稱評審,951人獲評國內首批工業網際網路工程技術職稱,任濤林就是其中之一。
“剛開始做工業網際網路工作時,周圍已經有不少同行了,現在感覺隊伍越來越壯大,大家很期待得到專業上的認可。”任濤林説。任濤林主要負責海爾工業網際網路領域智慧財産權申報等相關工作,曾主導海爾ISO大規模定制標準的申請、立項和研究。“獲評正高,受到‘內行人士’的專業肯定,很受鼓舞。”任濤林説。
近年來,我省“四新”經濟蓬勃發展,新興産業人才逐漸成為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力量,職稱評價需求逐年增大。“基於高品質發展戰略導向,緊扣‘十強’産業發展所需,我省率先分類推進‘四新’經濟領域職稱制度改革。”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副廳長周春艷介紹,具體做法是:依託“四新”經濟人才集聚度高的省級以上開發區,聚焦特色主導産業,我省分別設置工業網際網路、新型功能材料、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技術、物聯網、智慧製造、碳纖維複合材料等6個新職業職稱,引導人才投身新興産業“主戰場”,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今年3月,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技術高級職稱評審在煙臺開發區舉行,最終3人獲評正高、23人獲評副高。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研發中心高級工程師時磊雖沒發表論文,但因長期紮根一線、工作實踐經驗豐富,並參與國家重大專項,獲評該專業副高級職稱。時磊説:“評上這一專業味兒更足的職稱,讓自己在職業發展中找到了‘新坐標’。”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孫銳表示,面向新産業、新行業、新職業,山東分類創新設置新職業職稱,用“新尺子”量“四新”經濟人才,有效破解了“游泳冠軍”同“長跑健將”同臺競技難題,為專業技術人才成長打造了精細化的“新賽道”。
目前,全省已評出“四新”經濟新職業職稱1240人。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新職業職稱,雖是依託開發區開展,但是打破地域、戶籍等限制,全省同行業專技人才皆可參加,評審結果也全省通用。此外,為釋放職稱評審“新效用”,我省大力支援新興産業中具有高級職稱的人才,申報産業領軍人才等各類高層次人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