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12時起,為期4個月的北緯35度以北黃渤海海域伏季休漁期正式結束,在我省沿海各地,漁船拔錨起航,奔赴大海,開啟捕撈作業。
12時,在青島市嶗山區沙子口國家中心漁港,數百艘漁船馬達轟鳴,有序駛離碼頭和錨地,奔向漁區進行捕撈作業。放眼望去,開足了馬力的漁船不時掀起陣陣浪花,船上鮮艷的五星紅旗隨風飄搖,大海充滿生機與活力。
四五個小時後,就會有漁船滿載著新鮮的鲅魚、帶魚、鯧魚、螃蟹等“開海第一鮮”返回碼頭。嶗山區沙子口漁民段孝成有著幾十年的出海作業經驗,他説:“心情非常激動,經過休漁期的休養生息,俺們期盼著能夠魚蝦滿倉。這次出去主要是捕撈刀魚、鲅魚、梭子蟹,根據經驗來看,今年量應該很大,希望有個好收成。”
不少“船老大”表示,從8月下旬開始,他們就已經接到了不少訂單。青島市即墨區山東頭村漁民王愛會説:“通過電話、微信預定的有20多個,客戶提前在碼頭等著直接拿貨。”
青島市海洋漁業行政執法支隊漁政大隊大隊長崔永林從伏休期間漁業檢查情況的角度介紹,以前在青島近海很難釣上來鲅魚,而今年休閒垂釣的釣客每天可以釣到30斤-50斤鲅魚,這從側面説明瞭青島的海洋生物資源逐步向好。
在煙臺,家住開發區古現街道的漁民朱清濤,跟記者説起了漁船上剛安裝的北斗船載終端設備:“這個‘圓盒子’個頭不大,沒想到功能這麼多!以後出海作業,身邊就像帶了個‘護身符’,政府和家裏人通過電腦和手機能夠實時看到我的位置、航向、航速等,還能通過短報文‘聊天’報平安。”
煙臺開發區此前開展了北斗船位系統調研論證,管委投資303萬元,趕在開海前將最新款固定式北斗船載終端設備全部採購到位,僅用時3天就免費安裝到每一艘船艇,做到了現有987艘持證船艇全覆蓋。
9月1日上午,位於威海市區北部海邊的中心漁港成為最熱鬧的地方,漁船上紅旗招展,上面印著“一帆風順”“魚蝦滿倉”“滿載而歸”等字樣。“昨天就準備好了,今天只是再裝點新鮮的蔬菜和淡水。”船長李旭東説,大多漁船在開海前半個月就得作準備,“招工、上捕撈設備、加油,這都得提前弄好。”
李旭東負責的是一對300馬力的玻璃鋼漁船,“出去一趟,短則十天長則半月,魚艙滿了才能回來。”至於收成,李旭東説“不好把握”,“9月份和10月份,因為休漁期剛過,惡劣天氣也少,這兩個月是收成最好的時候。運氣好的話,一對船出去一趟能掙十幾萬元,運氣不好可能就三五萬。”
11時30分,中心漁港裏馬達轟鳴,機器開始預熱,這也意味著開漁時間即至,圍觀的市民和前來直播的網路主播們也紛紛翹首以盼。12時整,緊靠港口的漁船開始啟動,繼而帶動後方漁船向外駛離,20多分鐘的時間裏,大小漁船從港口魚貫而出,此後漁港顯得空蕩安靜。當天,在威海各地漁港,共有近4000艘漁船出海開捕。
記者從威海市海洋發展局獲悉,威海各地漁港今後還將逐步推廣漁船、船員身份識別系統。該系統具有自動定位漁船位置、進港人員掃碼登記、船舶固定部位掃描識別漁船、人臉掃描識別船員、漁船監督檢查結果上傳等功能,可實現船證核驗比對、人證核驗比對、船員身份比對、船員黑名單比對、職務船員配備比對等5項重要比對。
9月1日12時,壽光市羊口鎮491艘捕撈作業船從羊口中心漁港出發,前往近海作業區進行捕撈作業。很快,新鮮可口的鲅魚、黃魚、對蝦、梭子蟹等海鮮便會重新“遊”上市民的餐桌。
壽光市羊口鎮近海個體漁民互助協會常務會長孫繼良説,開漁前所有漁船的船員都完成了新冠疫苗的接種,並進行了核酸檢測,只有結果呈陰性才能出海作業。
孫繼良説,開海後漁船一般會在海上持續作業5到7天,預計在9月5日左右陸續靠港,屆時濰坊市民便能夠購買到新鮮的海鮮。
□ 本報記者 白曉 從春龍 陶相銀 石如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