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政府新聞辦今天(6月10日)在濟南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全省“四好農村路”提質增效專項行動等相關情況。山東省交通運輸廳總工程師趙方德介紹“十三五”期間山東農村交通建設情況。
“十三五”期間全省農村交通基礎設施條件得到全面改善,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供了有力保障。“十三五”以來,全省新改建農村公路6.7萬公里,路網規模25.8萬公里,累計完成投資過千億元。全部鄉鎮、建制村實現通瀝青(水泥)路,具備條件的建制村100%實現通客車,農村公交化改造率達到91.1%,基本實現全省村內道路硬化“戶戶通”。
強化頂層設計,科學規劃指導“四好農村路”高品質發展。為促進農村公路事業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山東省2018年修訂了《山東省農村公路條例》,2020年修訂了《山東省公路路政條例》,為農村公路的依法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自2018年起,省政府辦公廳陸續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四好農村路”工作的實施意見》《山東省推動農村通戶道路硬化工作方案》《山東省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從法律法規和政策保障、管理養護水準和通行能力、確定道路硬化目標、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等方面作出規定,搭建起農村公路工作政策體系的“四梁八柱”。
實施兩項行動,全面提升農村公路暢通水準。一方面,深入實施農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堅”專項行動。自2018年起,省政府在全省開展農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堅”專項行動,大力實施路網提檔升級、自然村通達、路面狀況改善、運輸服務提升“四大工程”,三年改造提升農村公路4.3萬公里,完成危橋改造工程2230座,建成客運站點4.3萬個,完成投資700億元,全省農村公路網路規模、等級標準、養護管理水準全面提升。另一方面,全力推進農村通戶道路硬化工程,以“晴天不起土、雨天不踩泥”為標準,累計完成6.4萬個行政村通戶道路硬化工作,基本實現全省村內道路硬化“戶戶通”。
實現“三個融合”,助力鄉村振興新發展。推動“公路+生態”融合發展,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景觀,優化道路線形走向,道路建設主動融入沿線山體、河流等自然景觀,突出層次感、立體感,借景不造景,還原鄉村自然美、生態美,營造公路與環境、生態、景觀相統一。推動“公路+産業”融合發展,發揮交通先行官作用,通過全面提升農村交通基礎設施水準,激活農村發展資源,帶動特色種養業、農村電商等特色産業發展,推動資源變資産、資産變資本。推動“公路+文化”融合發展,道路建設與沿線鄉村歷史、人文、休閒緊密結合,充分利用鄉村特色景觀,打造特色驛站,將傳統、現代、鄉村文化有機融合,展現鄉村獨特文化韻味。
建立四項機制,提升農村公路管護效能。建立多層級管養機制,形成了“省、市兩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行業監管,縣級政府為責任主體,鄉鎮和村委會積極參與”的五級管理體制。目前,全省16市均設有農村公路管理的專門或兼職機構,92%以上的縣(市、區)設立了專門機構,95%以上的鄉(鎮)明確了責任部門。建立多渠道投資機制,堅持交通事權和支出責任相統一,建立了以省級獎補為引導、以市縣投入為主體、以社會資本參與為補充的多元化投資機制,“三年集中攻堅”專項行動期間,省級財政每年安排獎補資金50億元,市、縣級政府每年將土地出讓金收益的2%至3%用於農村公路管養。建立全方位考核機制,將“四好農村路”建設特別是“三年集中攻堅”專項行動實施情況,納入各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體系,各市、縣也層層將農村公路納入年度考核指標。建立健全了農村公路政府績效考核、行業綜合考評、專項活動督導等全方位考核體系。
閃電新聞記者 高傑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