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疫情防控,怎樣才能做得更好
全球健康論壇第二屆大會迎來內容最豐富的一天,與會嘉賓熱議——
疫情防控,怎樣才能做得更好
李蘭娟 保護易感人群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打疫苗。我早就打疫苗了,打了兩針都沒有任何副作用,我還專門檢測了抗體,結果還是比較高的
張文宏 建立免疫屏障有三個支柱,第一個是疫苗的有效性,第二是接種速度,第三是覆蓋率。新冠疫苗接種要繼續加速,提升接種意願是重要一環
王辰 未來大型公共建築在建設時,要做好與醫學相結合的科學設計,可以預留一些空間和介面,面對類似新冠肺炎等疫情時,可迅速轉換成更加規範的方艙醫院
新冠疫苗接種進度如何?如何有效提高接種積極性?反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我們還有哪些需要改進?6月3日,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第二屆大會迎來內容最為豐富的一天,20場分論壇、4場沙龍以及多場重要活動相繼舉辦,與會嘉賓圍繞大家關注的熱點展開討論。
建立免疫屏障需要三個支柱
“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預防接種仍是目前預防控制乃至消除傳染病、保護公眾健康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
以B型肝炎防控工作為例,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監察專員王斌闡述了疫苗接種的重要性:因普遍接種疫苗,我國兒童B型肝炎的病毒感染率逐年顯著下降,2014年血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至4歲人群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是0.32%,和2006年相比下降66.67%,提前實現了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B型肝炎控制目標。
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建立免疫屏障有三個支柱,第一個是疫苗的有效性,第二是接種速度,第三是覆蓋率。新冠疫苗接種要繼續加速,提升接種意願是重要一環。
“當前有不少人存在僥倖心理,認為別人接種,我不接種,達到70%的群體免疫就可以了,這是明顯錯誤的。”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馬吉祥説,為了做好疫苗接種宣傳,前不久,山東推出健康碼加金邊的做法,得到了社會的積極響應。
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説,無論是新冠肺炎還是病毒性肝炎,傳染病防控最重要的就是三句話:一是發現和控制傳染源,二是切斷傳播途徑,三是保護易感人群。“保護易感人群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打疫苗。我早就打疫苗了,打了兩針都沒有任何副作用,我還專門檢測了抗體,結果還是比較高的。”
我國疫苗研發數量居世界第一方陣
“在疫苗的研發數量方面,我國處在世界第一方陣。”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表示,截至目前,我國已有20款疫苗進入臨床試驗,基本實現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等各條技術路線臨床試驗的全覆蓋。
中國疾控中心數據顯示,在疫苗使用方面,截至4月30日,我國新冠疫苗累計接種達到2.65億劑次,不良反應的報告發生率是十萬分之十一點八六,其中一般反應佔83%,異常反應佔17%。
這是什麼概念?鄭忠偉表示,與2019年我國各類疫苗的使用情況對比看,新冠疫苗的不良反應率低於2019年我國其他各類疫苗平均報告的水準。
中華預防醫學會秘書長馮子健介紹,截至6月1日,我國31個省區市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疫苗已超過6.8億劑次,同時我國向全球累計供應新冠疫苗超3.5億劑。
重視科技創新 強化應急響應
“1918年歐洲暴發的大流感,造成了5000萬到1億人死亡,如果沒有現代公共衛生與應急醫學體系,新冠肺炎疫情的死亡人數會跟1918年非常接近。”張文宏通過歷史數字對比,強調了公共衛生體系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巨大作用。
在以“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公共衛生與應急醫學”為主題的分論壇上,鄭忠偉提出了“科技助力”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觀點:“這場百年不遇的全球傳染病大流行,我們都是在閉卷狀態下考試,中國的實踐證明,在打造公共衛生和應急醫學體系時,不應該急功近利,而要厚積薄發,大前提就是重視科技創新。高品質的科技創新、科技攻關是維護人民健康的核心支撐。”
重視科技創新的力量,在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的抗疫實踐中已有所體現。“在應急體系的建立上,我們走的是特色智慧醫療道路。2017年,我們就正式建成網際網路醫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我們在本地病例發現8個小時內,就建立了隔離病房的遠端會診系統。143位醫療隊員奔赴武漢後,我們也建立了5G網路系統,為武漢前線提供多學科的會診支援。”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院長董蒨表示。
強化應急響應也是防控疫情的重要路徑。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建議,未來大型公共建築在建設時,要做好與醫學相結合的科學設計,可以預留一些空間和介面,面對類似新冠肺炎等疫情時,可迅速轉換成更加規範的方艙醫院。
(□采寫:肖芳 徐晨 徐佳 張忠德 劉兵 王凱 統稿: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