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在濟南老濟鋼片區,以老濟鋼3200立方米高爐為中心,規劃總佔地面積近680畝的濟鋼片區中央森林公園雛形已現。不久之後,這裡綠地率高達86%,擔當起濟南東部“綠芯”的重任。
從重工業園區到城市“綠肺”,翻天覆地的變化來自於濟南對綠色發展的執著:狠抓環境治理,讓城市住民共用城市福利。
01/ “全國十大污染城市”的蛻變之路
從構想到成為現實,濟鋼片區中央森林公園項目是濟南環境治理結出的一顆碩果。縱觀最近幾年濟南環境治理路徑,正是以群眾所需為出發點一步步精準落子,逐漸走出一條環境改善的蛻變之路。
2017年之前,濟南一度成為全國74個城市中空氣品質排名倒數前十名的“常客”。在生態環境部發佈的2016年3月及第一季度全國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空氣品質報告中,濟南與西安、北京、石家莊、邯鄲等9個城市被評為空氣品質相對較差的10位城市。
圖/2016年3月及第一季度全國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空氣品質報告截圖
根據報告,2016年3月濟南PM2.5月均濃度80微克/立方米,在74個城市中排名第65位;PM10月均濃度186微克/立方米,排名第72位;SO2月均濃度51微克/立方米,排名第66位,三項指標均入圍倒數前十名。相比74個城市PM2.5、PM10、NO2月均60微克/立方米、110微克/立方米、47微克/立方米,濟南的三項指標明顯高於平均值。
民生是最大的工程。此後濟南以“穩定退出74城空氣品質排名後十位為目標”,舉全市之力連續實行高耗能企業搬遷、對“小、散、亂、污”企業進行環保督察、治理等措施,對大氣污染進行綜合治理。閃電新聞記者注意到,自2017年起,打贏藍天保衛戰每年都被濟南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
2018年,濟南推出《濟南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暨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三期)》,加大産業結構調整佈局力度,優化能源消費結構;2019年,濟南市把堅決打好生態環保攻堅戰納入市委市政府“1+474”工作體系強力推進;2020年,《濟南市打贏藍天保衛戰暨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考核工作方案》發佈,將考核結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作為各級各部門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參考;而到了2021年,濟南印發《濟南市2021年大氣污染防治實施方案》,確定了8大類、48項重點任務、120項具體措施。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濟南PM2.5濃度47微克/立方米,比生態環境部發佈的2016年3月80微克/立方米降低接近一半。此外,濟南的優良天數比例達到62%,成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準。
這期間,令泉城百姓印象深刻的,還有延續59年的老牌國有鋼廠濟鋼在濟南的鋼鐵生産線全部停産,以及2017年冬天全市10.9萬戶居民徹底告別散煤採暖,用上了“氣電代煤”的清潔採暖能源。短短四年,碧水、藍天、凈土漸漸融入濟南的日常,成為人們幸福感的一大來源。
圖/藍天白雲下的濟南燕山立交橋
02/ 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的背後推力
如果説“泉城藍”的線上讓人們看到了山東省會城市的別致風景,為其積澱了“綠色氣質”,那麼山東16地全部退出空氣品質排名後十位的整體成就,是山東打贏碧水保衛戰上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今山東全省的空氣品質改善成績單十分亮眼。根據生態環境部今年2月發佈的全國168個城市空氣品質報告,山東無一個城市進入空氣品質後十。此外,根據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公開數據,2020年,山東全省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69.1%,同比上升10.4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平均為8.8天,同比減少4.4天。山東PM2.5年均濃度和優良天數比例較2015年分別改善37%和14.2個百分點,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三五”目標。
圖/生態環境部2021年年2月發佈的全國168個城市空氣品質報告截圖,山東無一城市進入空氣品質後十
與此同時,山東還取得了另一項令人矚目的成績,那就是自從2018年確定“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總體部署,山東堅決淘汰落後動能、堅決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堅決培育壯大新動能,三年間山東實現了由量到質、由形到勢的根本性轉變。對很多省市來説,山東無疑提供了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向而行的新路徑。
很多人不禁要問,山東是怎麼做到的?
“始終繃緊環境保護這根弦,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背水一戰的勇氣,徹底整治當前環保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快建設生態山東美麗山東。”從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2017年在省環保廳調研時的一番講話,或能找到山東對環境保護的決心。
記者注意到,針對大氣污染防治這一項任務,山東就先後發佈了《區域性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山東省貫徹落實〈關於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的若干措施》《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山東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作戰方案暨2013-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規劃三期行動計劃》等多項措施。這其中,最具魄力的一項是出臺實施《山東省環境空氣品質生態補償暫行辦法》,這也是全國範圍內率先建立環境空氣品質生態補償制度的舉動。
有專家表示,山東省按照“將生態環境品質逐年改善作為區域發展的約束性要求”和“誰保護、誰受益;誰污染、誰付費”的原則,實施生態保護補償,充分發揮公共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能有效調動各市大氣污染治理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03/ 用環境保護倒逼企業轉型升級
事實證明,在做深做透綠色發展的這篇大文章上,山東一直在持續發力,綠色發展已經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中的最大底色。
去年6月,山東省人民政府與生態環境部簽署了統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與經濟高品質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彼時,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表示,推動簽署部省合作框架協議,體現了山東省委、省政府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高度重視,也體現了山東省全面落實“兩會”精神、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
對山東來説,這更是一次通過生態環境保護倒逼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重大機遇。時至今日,這已成為山東全省上下形成的環保共識的最大公約數,進而抓住每一次關鍵發展機遇,成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一大動力。
如今站在雙碳時代發展的坐標繫上的山東,又開始了新一輪碳達峰碳中和的探索。對山東而言,堅信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向而行,前方必是坦途。(閃電新聞記者 賀曉菲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