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藉樸實、本分的小本生意,山東“拉麵哥”不久前走紅網路。然而在過去半個多月裏,各路網路主播、自媒體紛紛朝“拉麵哥”的家鄉“集結”,山東臨沂一個小村莊成了全國各路自媒體的“圍獵場”。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誰紅就蹭誰”事件頻發,在這背後,隱藏著直播行業“蹭流量”手段極端、利益驅使、不講規矩等亂象。
“拉麵哥”遭遇“蹭流量” 簽了直播合約卻後悔
隨著“拉麵哥”程運付以其樸實的形象走紅網路,煩惱也隨之而來,大批人群的現場圍觀擾亂了他和家人以及村民的正常生活。記者在“拉麵哥”所在的村莊看到,他的攤位前每天被數百位主播圍堵直播,其中不乏一些低俗直播現象。
不少“蹭流量”的主播為了利益,長期守在“拉麵哥”家附近,甚至有的主播為了搶佔“C位”,每天早上四五點鐘就來到“拉麵哥”家門前,一直到晚上十一二點鐘。“我開了一家店,平時做直播,現在正是漲粉的好時候,就連夜開了6個小時的車趕過來。”一位來自江蘇鎮江的視頻博主表示,自己也知道這種行為打擾了“拉麵哥”的生活,但在流量時代,蹭點流量沒什麼大不了的。
“拉麵哥”出攤後遭到“圍觀”。新華社記者 賈雲鵬 攝
而“拉麵哥”本人,也與他人簽署了短視頻賬號運營協議。對此,“拉麵哥”曾表示,他本想簽署了協議就可以不再受外界騷擾,但事實並非如此,他不想讓別人以“拉麵哥”的名義去賺錢,他對於之前的簽約已經感到後悔。
“蹭流量”背後有産業鏈 利益面前無底線
記者梳理髮現,“拉麵哥”並不是唯一遭遇“蹭流量”的人。在不少短視頻賬號運營者“逢熱必蹭”“誰紅蹭誰”的背後,是一條自媒體行業“病態”賺取利益的産業鏈。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對於不少網路主播來説,只要有熱度就不缺粉絲,有了粉絲就存在流量和人氣變現的可能性。一旦哪有了熱點事件,哪就成了很多自媒體關注的“高地”。
聚集在“拉麵哥”家周邊的短視頻運營者超過百人。新華社記者 賈雲鵬 攝
記者了解到,在不少“蹭流量”的自媒體背後,有專門的經紀公司在“運作”“指揮”。在一家經紀公司工作的孫旭(化名)告訴記者,公司會專門監測短視頻平臺上的熱點,一旦發現有草根人物走紅,一方面會主動以簽約的方式與相關人員合作,另一方面還會組織公司主播去蹭熱度。無論通過哪種手段獲取了人氣,公司就會組織專門的廣告植入和商品銷售。在這個過程中,為鼓勵旗下主播能夠成功“蹭到”熱度,公司甚至會鼓勵奇裝異服、過激舉動等方式。
有從業者認為,在利益面前失去底線,會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自媒體從業者小李説,由於自媒體行業門檻較低,加上傳播速度快,如果有不良影響的內容,很快會影響到一部分受眾,尤其是青少年,還有可能會産生模倣行為。
平臺有責任 監管須跟進
專家認為,流量可以變現,“蹭流量”現象在所難免,但不能突破社會底線和法律紅線。網路監管部門、網路平臺和網民須共同努力,正確引導流量方向,構建守底線、有邊界的網路文化。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趙精武等專家表示,“蹭流量”行為本屬於中性的行銷手段,但為了經濟利益或提升知名度,以極端手段“蹭熱點”則往往是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為代價,很可能涉及侵權,情節嚴重的甚至可能構成犯罪行為。
中國政法大學光明新聞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姚澤金説,《網際網路直播服務管理規定》中明確規定,網際網路直播服務提供者應當落實主體責任,建立直播內容審核平臺,視情採取警示、暫停發佈、關閉賬號等處置措施,相關網路平臺應旗幟鮮明地對惡意炒作、過度消費熱點當事人等內容進行限制,承擔起應盡的社會責任。
“當前治理以極端手段‘蹭流量’歪風的難點在於,如何有效斬斷一味追求‘流量為王’‘流量是金’者的變現牟利渠道,這就要求網路平臺運營方應堅持正確價值底線,維護良好網路生態。”山東大學社會學教授王忠武認為,平臺不能為“一己私利”,將流量視作唯一目標,濫用平臺技術和資源。此外,網信、公安等相關部門要通過強力執法劃出清晰的紅線,形成對過度圍觀、惡意炒作的有力震懾。通過震懾和引導,來治理“蹭流量”亂象,將自媒體運作導入正軌。(完)(記者邵魯文、賈雲鵬、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