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港口集團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圖片來源:山東港口集團)
山東省國有企業在全省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但企業體制機制活力不足、國有資本佈局結構不優、國有經濟發展品質效益不高等問題一直比較突出。
2017年,山東省委召開全省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工作會議,出臺國企改革綱領性文件《加快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十條意見》,堅持頂格推進、精準施策,壓實改革責任;2018年,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聯合對《國企十條》落實情況進行專項督查;2019年,省委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全力打贏國企“倒計時”改革攻堅戰;2020年,省委把國資國企改革作為九大改革攻堅行動的重點,提出力爭新上市企業比去年翻一番,用三年時間,將省屬國企數量整合重組壓減三成以上,資産效益提高三成以上的目標。目前,國資國企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企業動力活力不斷增強,主要經營指標連創新高。
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激發企業內生動力
山東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通過優化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推進混改和三項制度改革、實施中長期激勵制度等措施,著力提升國有企業市場競爭力和活力。
在優化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方面,山東省屬企業黨委班子成員70%以上實現“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黨委書記與董事長全部“一肩挑”,省屬企業董事會成員全部按非執行董事佔多數原則配備。推進經理層管理方式改革,選取604戶省屬企業權屬企業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100戶權屬企業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試點。
在推進混改所有制改革過程中,山東通過“優中選優”引戰投、“分層分類”推上市、“應混盡混”抓推進等方式,成功引入螞蟻金服、德國安顧集團等一批優秀戰略投資者;2020年省屬企業控股上市公司新增11家,資産證券化率達到51%;制定實施省屬企業混改三年(2019-2021)行動計劃,省屬企業各級權屬企業混改戶數達2310戶,佔比68.7%;在全省選擇10戶企業有序開展員工持股試點。
在推進三項制度改革中,山東開展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專項行動,推動形成員工能進能出、幹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減的新常態。2019年以來2700多人因不符合相關規定與企業解除勞動合同,500余名中層管理人員被降職或免職。建立寬頻薪酬體系,合理拉開工資差距,管理人員薪酬結構中績效年薪佔比超過60%。
另外,山東積極實施中長期激勵制度,在全國率先出臺省屬企業中長期激勵制度,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採取超額利潤提成、項目跟投、虛擬股權等方式對核心技術人員和管理骨幹進行激勵,建立起員工和企業風險共擔、收益共用的利益捆綁機制。
山東頤養健康産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揭牌儀式(圖片來源:山東能源官網)
加快優化佈局結構,提升國有經濟品質
山東聚焦主責主業,主動對接服務全省八大發展戰略,在優化調整國有經濟佈局結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持續用力,不斷放大國有資本功能。
一方面,加大重組整合力度。先後組建機場、鐵投、港口、醫養、文旅集團,完成山東重工與中國重汽、山東高速與齊魯交通、山東能源與兗礦集團重組整合,新組建南郊集團、人才發展集團和國欣頤養、國欣文旅、産權交易集團,打造了一批具有較強引領帶動作用的企業集團。其中,山東省港口集團2020年完成貨物吞吐量14億噸,居全球首位;山東重工重卡産銷量躍居國內第一、全球第三。
另一方面,推動企業“瘦身強體”。堅持心無旁騖攻主業,加強省屬企業主業和投資管理,明確規定每戶企業主業不超過3個,非主業投資比重不得超過10%。2020年省屬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7286億元,同比增長12.7%,其中,實現利潤706億元,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725億元,上交稅費總額738億元。同時,堅持克難攻堅卸包袱,加大力度去産能,三年累計退出鋼鐵産能150萬噸、煤炭産能1132萬噸。加快“僵屍企業”處置,實行治理整頓一批、改制重組一批、股權退出一批、清理登出一批,近3年累計處置近500戶。
除此之外,山東支援企業融入全球産業鏈、價值鏈,出臺“雙招雙引”考核意見,引導企業發揮“以商招商”“以企聚才”優勢。建立研發投入剛性約束機制,要求省屬工業企業未來三年研發投入年均增幅不低於10%。出臺支援省屬企業實施科技創新六條措施,明確研發投入在業績考核中視同利潤,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收入可部分用於人員獎勵。
記者了解到,2021年1月份,納入統計的24戶省屬企業累計實現營業總收入1417.7億元,同比增長40.14%;累計實現利潤總額67.67億元,同比增長113.12%;凈利潤48.51億元,同比增長131.91%;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8.18億元,同比扭虧轉盈增加11.28億元。1月末,省屬企業資産總額37343.21億元,同比增長7.43%。
今年省屬國資國企一項重點任務是打造創新驅動型國企。記者從國資委了解到,下一步,山東省屬企業將突出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深化市場化改革,增強國有資本價值創造能力,全面提升運營管理水準,持續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同時,抓好提質增效、科技創新、風險防控,確保改革發展各項工作安全穩定,不斷提升改革綜合成效。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滿倩倩 通訊員 於世德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