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資訊化部關於公佈第五批國家工業遺産名單的通告 (工信部網站截圖)
中國網新山東12月15日訊 (闞金劍) 12月13日,工業和資訊化部公佈第五批國家工業遺産名單,全國共有31家工業遺産進入這個名單,山東省有2處入選。其中,由濟南市章丘區公有資産經營有限公司申報的位於濟南市章丘區的山東明水淺井粘土礦也在其中,成為濟南市今年唯一入選,也是章丘第一處國家工業遺産。
建於1973年,保存完好並具有典型倣蘇式建築風格的職工俱樂部禮堂
明水淺井粘土礦始建於1957年,原隸屬於山東省冶金廳,是山東省四大國有骨幹耐火輔料礦山之一。1982年更名為山東明水鋁土礦,1989年1月整建制劃歸濟南鋼鐵總廠,又先後更名為濟鋼耐火材料廠、濟南鋼鐵集團耐火材料有限責任公司。2017年8月,因國家鋼鐵行業去産能政策及産業結構調整,濟南鋼鐵集團主業關停,濟鋼耐材公司經濟南市、章丘區、山鋼集團研究決定,實施了政策性生産關停。根據章丘區委、區政府的統一規劃,明水淺井粘土礦老工業廠房得以整體保留並得到妥善看管,現在獲批國家工業遺産,可謂實至名歸。
1978年建成的企業辦公樓
1978年建成的原金工車間辦公室
“缺鋼少鐵”時期催生明水淺井粘土礦
現存的章丘區山東明水淺井粘土礦(濟鋼耐材公司)老工業廠房,大都是始建於1976年,1978年底建成。當時建設的初衷為山東省輔料礦山機修廠。整個院落佔地150畝,總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區域內共有機修廠絕熱板車間(原名鑄造車間)、含碳製品成型車間(原名金工車間)、班組活動室(原名金工車間辦公室)、剪板廠(原名清理車間)、模具車間(原名鍛鉚焊車間)等18座歷史老建築,以及企業檔案館和館藏曆史檔案(1957~2020)、20世紀六七十年代機床設備12台,還有一座職工俱樂部禮堂。
1978年建成的原清理車間
章丘地區的粘土礦開採歷史要追溯到抗日戰爭時期。據《章丘文史資料第二輯》記載:日本帝國主義對章丘礦産的掠奪,除煤炭外,還對赭山附近的硬質粘土(焦寶石)進行了瘋狂的採掘盜挖。早在1937年前,日本人曾進行過勘探。“七七事變”之後,青島中日合辦的榮華公司派人執採礦執照來赭山,圈地180公頃,進行採礦,後在膠濟鐵路明水火車站設立青島榮華分公司,專門營運焦寶石發往日本,先後掠奪礦石達2萬噸左右。
建於1973年,保存完好並具有典型倣蘇式建築風格的職工俱樂部禮堂
新中國成立以後,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迫切需要鋼鐵工業的支撐,“缺鋼少鐵”的現狀亟需改變,而耐火原材料又是鋼鐵冶煉的基礎材料。章丘地區的硬質粘土礦藏豐富、品位較高,是生産耐火材料、保證鋼鐵冶煉的必備原料。據1986年出版的《山東明水鋁土礦志》(1957——1985)記載,章丘縣委縣政府根據上級部署,為了給鋼鐵工業提供耐火原料,1957年7月投資5000元成立焦寶石廠,開發地下硬質粘土(焦寶石)資源。在距明水火車站500米處,建設7立方米土窯5座,生礦石從赭山和王白莊開採露頭礦,人推肩抬,組織生産。1958年,在全國大辦鋼鐵的熱潮中,人員一度達到2947人,全靠土法開工、拼體力創高産,以螞蟻啃骨頭的精神,用鎬頭、鐵镢、扁擔、抬筐開發礦業。
大禮堂北側墻壁外側還有老標語
同一時期,為適應大辦鋼鐵的急需,中共濟南市委決定在明水公社東門外,建設年産50萬噸的濟南耐火材料廠,任命李耘東(原濟南市委工業一部部長)為廠黨委書記、巴棠華(原市勞動局局長)為廠長,從濟南抽調幹部27人、從菏澤、章丘招收工人700名,用3部人推石碾粉碎耐火土、手工成型砸磚,産品供應濟鋼、鞍鋼等重點鋼廠。1961年,章丘縣劃歸泰安地區,根據泰安地區冶金工業局指示,濟南耐火材料廠、明水材料(陶瓷)廠、章丘縣硬質粘土礦合併為泰安地區明水粘土礦,確定硬質粘土熟料為專一産品。
原鍛鉚焊車間
1965年5月,山東省計劃委員會批准建設淺井礦區,與明水粘土礦分離齊上,各為獨立核算單位。據(65)東重基字第72號文批復,明水淺井粘土礦立即投入緊張的礦山建設,從金嶺鐵礦調入450名熟練井巷施工隊,投入建井之中,地面建築由泰安建築公司施工。礦山建設計劃投資570萬元,實際發生549萬元,3年基建工期,提前半年竣工投入生産。1966年11月經山東省冶金工業公司批准,明水粘土礦和明水淺井粘土礦兩礦合併,名稱使用“明水淺井粘土礦”。從此礦山生産進入了大規模、正規化、井下露天開採齊頭並進的發展局面,成為當時山東的四大粘土礦山(明水淺井粘土礦、博山鋁土礦、王村鋁土礦、洪山鋁土礦)之一。
現在的企業檔案館用房為原熱處理車間
很長一段時間,粘土質耐火磚的品質一直是影響鞍鋼煉鋼生産的關鍵因素之一,經過多次專家論證和生産試驗,冶金部把明水淺井粘土礦的硬質粘土熟料保質保量供應作為重要保障措施之一。根據冶金部的指令計劃,明水淺井粘土礦黨委發動全體幹部職工廣泛開展“工業學大慶”活動,爭優質、創高産,連年超額完成指令計劃,多次受到冶金部的表彰。在1978年至1985年的8年間,為鞍鋼供應硬質粘土熟料34.6萬噸,佔全礦生産總量的34.2%,其中特級料佔比達到93.1%。同時期供應攀枝花鋼廠優質硬質粘土熟料22076噸。1985年,企業生産的特級硬質粘土熟料被評為冶金工業部優質産品。
原模具房
除此之外,明水淺井粘土礦還同時供應本鋼75442噸、馬鞍山鋼廠70695噸、上海耐火廠10.7萬噸硬質粘土熟料,有力地保證了國家重點鋼鐵廠的生産需要。1989年,企業劃歸濟南鋼鐵總廠後,根據濟鋼的生産發展需要,以老工業廠房為依託,以建設濟鋼的耐火材料生産基地為目標,擴大耐火材料生産,在井下硬質粘土資源瀕臨枯竭的情況下,由礦轉廠,實現了企業由礦山資源型向産品科技型的轉變。
原金屬材料庫
企業有四人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
在開發礦業、保證鋼鐵生産所需的進程中,明水淺井粘土礦的生産、建設和發展一直得到了冶金部、山東省委省政府和山東省冶金廳的高度重視。除正常的礦山專業會議外,冶金部每年的年度工作會議都安排明水淺井粘土礦代表參加,其中,四人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充分體現了明水淺井粘土礦在全國冶金系統的重要地位。據1986年出版的《山東明水鋁土礦志》(1957——1985)記載,1965年2月22日,時任礦黨委副書記、礦長路懷長參加冶金工業部工作會議時,受到毛主席、周總理、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併合影。
原機修車間內部結構
1968年10月1日,明水淺井粘土礦先進工人代表胡安峰經過縣、市、省層層選拔、政審,被確定為代表山東省參加國慶典禮的代表團成員之一,登上天安門觀禮臺,與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一起參加了國慶典禮。
企業檔案館珍藏的職工入廠前的1947年的入黨志願書
1968年11月20日,時任礦黨委副書記、礦革委會主任李厚峰參加中央學習班,受到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1978年1月,時任礦黨委書記周振嶺參加冶金工業部學大慶會議,受到華國鋒、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併合影。
在全國鋼鐵産能嚴重過剩時政策性關停
改革開放之後,我國的鋼鐵行業進入了飛速發展的新時期。在山東,根據山東省支援濟鋼加快發展的總體部署,1989年明水鋁土礦整建制劃歸濟南鋼鐵總廠,利用礦山資源優勢,發展耐火材料和冶金爐輔料,為濟鋼的鋼鐵生産進行工序配套。
明水淺井粘土礦(濟鋼耐材公司)生産存續60年,累計生産硬質粘土熟料364.36萬噸、耐火材料105.77萬噸、冶金爐料1625.99萬噸,為濟南鋼鐵集團由年産不到100萬噸鋼發展到1000萬噸鋼、由地方骨幹鋼鐵企業步入全國“十大鋼”行列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企業檔案館內整齊擺放的珍貴歷史檔案
到了2006年,全國鋼産量突破4億噸,2016年更是超過8億噸。中國的鋼鐵行業已經由建國初期的“缺鋼少鐵”,轉變為産能嚴重過剩。為此,2016年2月國務院出臺了《關於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産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同年底,山東省批准了濟鋼“關停主業、轉型發展”的戰略方案。
2017年7月8日,伴隨著煉鐵廠3#1750立方米高爐順利出完最後一爐鐵水,濟鋼鋼鐵生産線上的爐火、鋼花全部熄滅,標誌著濟鋼在濟南的鋼鐵生産線全線生産關停。明水淺井粘土礦(濟鋼耐材公司)作為鋼鐵冶煉的上道工序、作為濟鋼的參股子公司,在陪伴濟鋼完成鋼鐵冶煉的歷史使命後,在2017年8月31日實施了政策性生産關停。
現存工業老廠房大都具有蘇式建築風格
山東明水淺井粘土礦(濟鋼耐材公司)實施政策性生産關停後,600余平方米的原熱處理車間改建為企業檔案館。據濟鋼耐材公司負責人劉濤介紹,企業檔案館裏面保存的歷史檔案共分黨群、行政、財務、人事、井下地質資料、工程項目等6大類,13677卷,涵蓋了自1957年建廠至今60餘年的奮鬥歷程。檔案保存完整,無斷檔,是一宗見證我國鋼鐵冶金行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發展奮鬥歷史的珍貴歷史資料。另外,原鑄造車間一跨1000余平方米的廠房,現在改建成為“濟鋼耐材公司工業歷史物件展覽館”,企業的工業歷史物件也得到了妥善保護。
原鍛鉚焊車間
明水淺井粘土礦所處地理位置絕佳,周圍環境優美,北側緊靠章丘區北面赭山山體公園,東側與玉泉湖公園相鄰,站在山體公園最上面往下眺望,山腳下的老工業廠區遺存盡收眼底。這片老工業廠區16跨廠房中共有13跨工業廠房均採用了前蘇聯工業設計比較流行的鋼筋混凝土牛腿立柱、大型預製屋面板屋面,加上山東特色的粘土紅磚墻體,展現出了厚重、牢固、寬大、開闊的建築美學。這些特殊造型、特定時期的建築風格、顯眼的色彩、龐大的體量和合理的空間佈局等,在整個城市景觀構成中形成了工業建築遺産獨有的視覺審美形象和藝術價值。
原機修車間廠房
據山東建築大學齊魯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姜波教授介紹,20世紀五十年代,在新中國與蘇聯兩國交好的背景下,大批蘇聯專家到中國援建,他們的到來在經濟、工業、文化等不同領域都對我國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也對中國建築産生了重要影響。
原企業化驗樓
原企業原料破碎樓
前蘇聯對中國建築的影響可分為兩個時期,由此也形成了兩種不同風格的蘇式建築。一是受1933到1955年之間“史達林巴洛克”風格影響,國內修建了一批尖頂建築,例如北京展覽館、上海展覽館。 二是1953年中蘇簽訂援建項目協議後,修建的大量廠房、宿舍和客運站等建築物。山東明水淺井粘土礦的蘇式建築中,建於1973年的職工俱樂部禮堂,較好地保留著上世紀五十年代時期的倣蘇式建築風格。該建築平面比較規矩,呈矩形狀,以入口大門為中軸線,左右對稱。建築整體具有“三段式”結構,即檐部、墻身、勒腳三個部分。建築在立面構圖上採用突出的豎直形線條來進行垂直體量的劃分處理,門窗採用雙開扇木框玻璃窗,開窗高大,立面局部裝飾有花飾、六棱磚等外飾。在建築形態上體現了“工業機械美學”特徵,主要表現在通過體量巨大的建築形態獲得超大的內部空間,室內裸露的結構骨架富有韻律感。樸實的材料和清晰構造節點,又反映了建築結構的真實性。整個建築 呈現出一種“莊重、典雅、具人性化”的設計理念。
原企業器材庫
擬打造工業博物館聚落和工業旅遊目的地
“這一片工業遺存現在獲批國家工業遺産,留住了我們幾代礦山人艱苦創業、用汗水與智慧搭建起的老廠房老建築,也留住了工業歷史記憶,留住了家國情懷,是我們廣大職工的夙願與期盼。”濟鋼耐材公司負責人劉濤説道,今年恰逢中國共産黨建黨100週年,他們根據章丘區委區政府的安排部署,又利用原鑄造車間的一跨1000余平方米的廠房,以明水淺井粘土礦的歷史檔案和機器設備為基礎,建設了章丘工業黨史館。黨史館整體佔地面積1226平方米,共分為百年黨史展,山東省和章丘區工業發展史,生活工作場景展等六大展區,集中展示在黨的領導下,山東近代工業發展的脈絡體系,以及以明水淺井粘土礦(濟鋼耐材公司)60多年發展歷程為代表的章丘工業史,和章丘工業戰線英雄模範人物、章丘工業強區戰略的內容,邁出了活化利用工業遺産、傳承工業文化、弘揚工業精神的第一步。
原企業職工食堂正面
原企業職工食堂側面
下一步,他們將根據《國家工信部工業遺産管理暫行辦法》和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聯合印發的《推進工業文化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文件精神,結合省市區工信部門的工作要求,採取多種措施逐步把“明水淺井粘土礦工業遺産項目”打造成濟南核心的工業文化教育實踐基地。
原清理車間內部機構
原企業汽車庫
同時,借助濟南市政府濟政字【2021】64號《關於印發濟南市推動工業遺産保護利用 打造“生活秀帶”工作方案的通知》中,將明水淺井粘土礦工業遺産列為保護與利用重點推進項目的大好機遇,爭取政策,利用其餘14跨老工業廠房,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建設濟南市工業博物館,進而發展成為山東省工業博物館聚落,定期組織工業遺産活化的學術會議,結合明水國際泉水旅遊度假區、朱家峪“闖關東”景區、赭山山體公園等特色景區,創建章丘工業旅遊示範基地,構建在山東乃至全國較有影響力的工業旅遊目的地。 (圖片來源:濟南市章丘區公有資産經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