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證券交易所的設立,一下子在全國引爆了“專精特新”的熱度。但在青島,“專精特新”並不是近期才成為熱詞的,這個企業群體已經被精心培育了近十年,成為高品質發展的“代名詞”和中小企業競相追求的金字招牌。
從某種意義上看,青島也像城市中的“專精特新”一樣專注和創新,以“十年磨一劍”的定力,塑造著城市的獨特競爭優勢。
數據顯示,青島63.7萬戶中小企業中,已有10000余家企業進入“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5099家企業被認定為市級專精特新企業,190家企業入圍省級專精特新企業,97家企業入圍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由此,青島初步構建起“萬戶初創、千戶成長、百戶示範”的“專精特新”成長梯隊。
“十年磨一劍”
作為國內最早提出引導工業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的城市,青島早在2012年就印發了《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産品(技術)認定辦法》。
2020年,市民營經濟局將其修訂為《青島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辦法》,建立起一整套“專精特新”發現、培育、認定、扶持、監測工作體系,為企業提供融資上市、技改創新、市場開拓、品牌創建、企業管理等培育服務。市民營經濟局還專門研究出臺《關於支援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關於進一步促進民間投資若干措施的通知》《青島市培育和獎勵“隱形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實施方案(2019-2022)》等所有政策,把“專精特新”發展作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專精特新企業絕大部分都是在産業鏈配套上有著獨門絕技的中小企業,它們的需求和大企業有著明顯的差異。對此,青島按照專精特新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雛鷹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等不同發展梯次,探索出多項全國獨有的支援政策,體現了“精準滴灌”的特點。
比如,對於規模較小的成長期企業,青島量身定制小規模技改政策——對“專精特新”小微企業新上設備投資額達到100萬元以上的技改項目,按項目設備投資額的20%予以補助,最多不超過100萬元;對小微企業自主研發“專精特新”産品(技術)為我市汽車、船舶海工、軌道交通裝備等工業十條千億級産業鏈重大項目、重點産品和重點企業配套的,按其新增配套額的5%,一次性給予最高不超過50萬元的資金補助。目前已累計為1219個項目發放5.25億元的資金扶持。
對於有項目落地需求的成熟期企業,青島用民營經濟創意會的形式,推進工作流程再造,“一企一策”助推創意創新落地實施。其中,青島環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創意會的支援下,西海岸新區將其“環球智工廠”項目列入全區人工智慧智造專班重點項目,積極幫助協調解決用地需求;山東領軍科技集團參加創意會活動以後,石墨烯高分子材料在橡膠、輪胎行業引起廣泛關注,産品獲得數千萬元訂單。
“2019年之前,青島專精特新企業只有1000家左右,現在已經超過了5000家,呈現蓬勃生長的態勢。事實證明,只要發展環境好了,這些好企業就會不斷涌現。”市民營經濟局局長高善武表示。
“小巨人”數量全國第八
經過持續培育,青島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梯次型創新企業群,其中的佼佼者——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居全國前列。
據統計,工信部發佈了三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青島“小巨人”企業數量在全國城市排名第八位,超過了廣州、杭州、武漢、南京、長沙等城市。
“我們剛剛為越南LG工廠提供了一條全自動DD定子流水線,訂單價值1200萬元。之前日韓的繞線方式是凸輪結構,現在我們用伺服取代了凸輪結構,實現了技術突破,轉速是過去的1.5倍,這項技術目前屬於國際領先水準。”中特科技工業(青島)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學強告訴記者。
在2013年中特科技為海爾提供國內首條直流無刷電機生産線之前,國內驅動電機裝備全部依賴進口。如今,這家“小巨人”企業不僅實現驅動電機裝備進口替代,還拓展了“一帶一路”市場,客戶涵蓋海爾、格力、美的、大洋、LG等知名企業。近年來,中特科技更在傳統家電類電機産線基礎上,快速切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為特斯拉、日本電産、現代、賓士、寶馬等提供相應的電機裝備。
像中特科技一樣實力過人的青島“小巨人”企業還有很多,主要集中在新材料、高端裝備、儀器儀錶、家電電子、汽車機車等細分市場領域,大多屬於關鍵領域“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它們雖然是處於發展早期的中小型企業,但都始終堅持專業化發展,普遍具有經營業績良好、科技含量高、設備工藝先進、管理體系完善、市場競爭力強等特點。比如,新材料領域的海達新能源,擁有國內最大的球形石墨生産基地,球形石墨的各項性能指標在市場同類産品中名列前茅,應用於鋰離子電池負極;儀器儀錶領域的眾瑞智慧,研發的國産口罩密合度測量儀,打破了美國公司在這方面的國際壟斷。
據相關材料顯示,97家企業在各自領域均有較強影響力,産品市場佔有率全部達到全省第一,其中近半數企業的市場佔有率位居全國第一,有的甚至在全球産業鏈中具備較高的市場話語權。
在北京證券交易所破土而出的背景下,“小巨人”企業同樣成為資本市場的焦點。目前,國林環保、蔚藍生物、海泰新光、德固特、徵和工業5家青島“小巨人”企業已經上市,華夏天信、中加特、思普潤等10多家企業正在衝刺資本市場。山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最新發佈的《全省重點上市後備企業名單》共有503戶重點後備企業,包括101戶青島企業,聚集了松立控股、朗夫科技等一批“小巨人”企業。
沿著産業鏈跳出“舒適圈”
專注“只幹一件事”是專精特新企業的立身之本,但擅長的領域也有可能變成束縛自己的“舒適圈”。
對很多工業中小企業來講,在細分領域做到幾個億營收就已經是行業天花板了。如果要成長為參天大樹,專精特新企業就必須突破對熟悉領域、固有市場的路徑依賴,走向産業鏈縱向或橫向的多元化。換言之,在産品、技術和客戶需求層面要“窄而深”,在産業鏈和國際化層面要“寬而廣”,達到“窄”與“寬”的對立統一。
不少深諳此道的青島專精特新企業,已經開始沿著産業鏈跳出“舒適圈”。
剛剛在科創板過會的青島雲路先進材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就是最好的例子。這家“小巨人”企業生産的非晶帶材打破了國外壟斷,佔據全球50%以上非晶帶材市場份額,有助於解決我國在關鍵材料技術上的“卡脖子”難題。但青島雲路並沒有滿足於單一的原材料供應商角色,而是通過民營經濟創意會推進高效節能型非晶變壓器産業園創意創新項目,轉型為全産業鏈産品(非晶帶材、鐵心和變壓器)供應商及智慧化生産線服務商。
從青島雲路所處的全球磁性材料行業來看,日本日立金屬有限公司、日本TDK公司、德國VAC公司等競爭對手也並非“只幹一件事”,都開展了從材料側到電力裝備應用側的業務佈局。
同樣順應市場變化不斷轉型的還有青島中科華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其濕法隔膜設備打破了進口設備的壟斷,被認定為國內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從主營業務隔膜裝備做起,中科華聯進一步延伸到新材料、新工藝、覆合型鋰電池隔膜産品及其他高端膜製品,創立了鋰電池高端隔膜品牌藍科途。目前藍科途已與南韓LG集團、孚能科技、寧德時代、長城蜂巢、南韓SK等開展業務合作。
“從裝備到高端隔膜製造,中科華聯不斷向下游延伸,已建成青島基地和山西基地,未來3年內總規劃20條産線,爭取做到國內鋰電池隔膜産業的前三。”中科華聯董事長郅立鵬告訴記者。
在“專精特新”道路上,更多創新能力突出、成長潛力大的優質中小企業有望脫穎而出。根據最新出爐的《青島市“十四五”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規劃》,未來五年青島將持續加大對專精特新、隱形冠軍、瞪羚、獨角獸等創新型企業的政策扶持和服務,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0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400家、瞪羚企業150家、省級以上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0家、獨角獸企業5家,民營企業創新能力進入同類城市前五位。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