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進出口企業經營狀況的好壞影響著區域經濟發展品質。今年以來,濟南外貿企業主動創新,積極融入新舊動能轉換,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濟南外貿水準整體提升。
作為一座內陸城市,外貿進出口一度不是濟南的強項,在沿海城市眾多的山東,濟南雖然是省會,GDP排名全省第二,但外貿排名並不靠前。不過,近兩年來,濟南外貿狂飆突進,增速明顯。
2020年,儘管有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濟南月進出口值飆升至全省第四,增速有時數一數二,全年來看,進出口值升到了山東第五位。今年前8個月,濟南進出口值位列全省第六,外貿順差近240億元,同比大幅擴大。
濟南外貿巨大變化的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近期,濟南日報記者與國家統計局濟南調查隊一起,調查了濟南16家外向型企業近三年發展狀況,發現除濟南持續改善的營商環境外,歐亞班列快速發展、國際物流大通道持續拓寬、企業自發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提質增效,助推外貿實現可喜變化。
多數營收三連漲
未來很樂觀
這次總共調研了濟南16家外向型企業,都是製造業實體企業,並沒有涉及純粹做貿易的外貿企業,由於有生産製造,更能抵禦風險,中、大型企業佔75%,國有及民營企業佔93.8%,外貿業務以出口創匯型為主,佔比68.8%。
調研中,有9家企業近三年轉型升級,除1家小型食品製造企業外,其餘15家企業均實現營業收入“三連漲”;截至今年上半年,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0%-20%和30%-50%的企業均為25%,另有18.8%的企業同比增長50%以上。
從近三年的出口業務佔比看,“有增有減”和“保持平穩”的企業均為37.5%,另有25%的企業“持續增加”。從用工人數看,同比“增多”和“持平”的企業均為37.5%,另有25%的企業有所“減少”。
在16家接受調研的外向型企業中,11家在近三年取得了明顯的創新成果;12家對濟南營商環境給予肯定;13家在今年的經營中實現盈利(另3家企業收支相抵);14家與專業科研機構保持固定合作關係。
從企業融資來看,有15家企業可以“比較容易”或者“很容易”從銀行獲得貸款;全部16家企業對於下一年的經營預期均持樂觀態度,其中,有5家企業表示將會迎來更大盈利。
創新帶動企業後勁足
訂單有保障
在這16家接受調研的企業中,9家已走上創新之路。究其原因,或者説背後的推動力,主要是“節能環保壓力大”(佔比55.6%)、“新産品或技術研發成功”(佔比55.6%)以及為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佔比44.4%)。
這些企業創新發展的主要途徑多為“投資改造或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提升生産效率或品質”(佔比55.6%)、“開拓國內外新市場”(佔比55.6%)及“發展新業態,實現産品多元化,延伸産業鏈”(佔比44.4%)等。
在調研中,玫德集團負責人表示,他們通過推行資訊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實現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實現了對設備和生産工藝的智慧、自由控制,將傳統離散型、小批量、多工序的鑄造企業,打造成了流程化、數字化、智慧化的綠色大型工廠。
在9家已經走上創新發展之路的企業中,有8家新舊動能轉換已取得初步成效,1家能源裝備企業的“成效顯著”。成效主要表現在“優化了産品結構,産品附加值提高”(佔比66.7%)和“拓展了新市場,訂單有保障”(佔比55.6%)等方面。
對於下一步發展,“投資改造或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提升生産效率或品質”(佔比55.6%)和“開拓國內外新市場”(佔比55.6%)是他們的主要方向。萊鋼集團一家子公司通過投資改造、發展新業態、加強智慧管理等方法深入培育和發展新動能,在企業轉型升級後生産效率明顯提高。
原料漲價缺人才
企業遇挑戰
調研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對於發展新動能的最大阻力,68.8%的企業表示是因人才緊缺,導致發展遇阻;對於創新發展中遇到的主要困難,“缺乏科研人才”(佔比93.8%)問題更為突出。
濟南一家自動化科技公司負責人表示,目前企業最大的發展阻力和創新困難是因為科研人才不足而導致的創新能力不足,很難招收到高水準人才。
對於當前企業經營的主要問題,有62.5%的企業表示,受疫情等多方面影響,原材料價格、運輸費用等運營成本明顯上漲,導致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濟南一家機床企業負責人表示,由於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産品國際競爭力出現一定程度下滑;同時,由於國際海運成本大幅上漲,預計2021年海運項目虧損接近300萬美元。
有50%的企業認為,由於地方産業不集中、産業鏈不完善導致的上下游産業配套水準較弱,同樣也是創新發展過程中的客觀困難;另有43.8%的企業認為,在創新發展過程中,企業對市場前景的把握性不足、方向感不強,容易造成一定的經營風險。
抱團集群發展
提升區域競爭力
外向型企業作為我國高水準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內國際“雙迴圈”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這支推動經濟發展的“遠征軍”,在當前國際經濟環境中也面臨更大的風險,所以提升産業品質、提高國際競爭力是外向型企業永恒的課題。
國家統計局濟南調查隊建議,首先厚植沃土留人才,增強人才的歸屬感,結合本地優勢,出臺更多有利於人才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對高端科研人才的政策力度,豐富高端人才的落戶或安居優惠政策,讓他們既有親切感、更有歸屬感,助力實現人才發展和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和深度融合。
其次,加強監管穩市場,確保成本價值的合理性。在國際疫情防控形勢較為嚴峻的時期,應加大對外向型企業的扶助與保護。建議進一步完善相關原材料價格監測體系,強化市場價格監管,嚴厲打擊投機炒作、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違法行為,維持市場正常秩序,保證原材料價格平穩升降,避免出現大的波動;對於部分受國際環境影響較大的企業,在用地、水電、運輸等運營開支方面給予一定的補貼或優惠。
最後,科學規劃強體系,增強産業集群的凝聚力。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和經濟技術競爭日趨激烈,産業集群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愈發明顯,成為推動區域經濟實現高品質增長的重要引擎。建議將“引龍、育獸、養雛燕”這三種打造現代産業集群的方式與濟南的地區經濟擴張、建設經濟新區、打造核心央區等重大經濟戰略相結合,利用“鏈長制”強化要素供給,以建鏈、強鏈、延鏈、補鏈來加強産業鏈的上下游拓展,同時加大對企業的創新引導,進而推動外向型經濟發展力量的持續增強。(濟南日報 記者 劉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