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作文走紅網路 雞湯雖好莫要貪杯

2017-04-03 13:33:12 來源:多彩貴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近日,北京四中初二學生張咏言的隨筆《願你》在網路走紅,其語文老師王允點評此文稱“説出了很多人中年想説的話”。王老師表示,也許是孩子文章中寄託的美好願望,觸動了很多人的內心,才得以讓小文火爆網路。

  近日,北京四中初二學生張咏言的隨筆《願你》在網路走紅,其語文老師王允點評此文稱“説出了很多人中年想説的話”。王老師表示,也許是孩子文章中寄託的美好願望,觸動了很多人的內心,才得以讓小文火爆網路。

  準確來説,這並不是篇特別優秀的文章,但事實是,它卻在網路迅速走紅。作為寫作教師,筆者想説的是,這篇所謂的網路雞湯文,首先是值得肯定的。按照“人生導航”主題,及參照《見字如面》形式,給熟悉的人或歷史人物寫一封信的要求,文章還是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視角獨特,選擇給自己寫信的形式,讓表達更自然;運用排比修辭,使形式整齊,語言節奏感、條理性強,富有感染力;句式整散、長短結合,錯落有致,富於變化,使表達靈活自由。另外,無論是從主題立意還是文筆上,都可謂無可挑剔。

  當然,讓網友們尤為青睞的可能還在於文中一些經典語言。這裡且不論模倣、借鑒或抄襲,但就一位初二學生、一篇900余字的書信體隨筆而言,無疑是值得稱讚與肯定的。能將如此多有內涵、有哲理、觸動人心的句子不露痕跡地融入到文章中,實屬不易。一方面,體現學生對知識有積累、有思考、有技巧;另一方面體現學生對生活、人生有感悟、有內省。同時,字裏行間可見學生對文字的敏感。應該説,這種綜合能力正是學生閱讀、生活積澱,及較強思維能力的體現。

  誠如王老師所言,走紅並不是衡量文章好壞的唯一標準。這篇文章確實可圈可點,但筆者並不認為其是篇優秀範文。甚至覺得,教師們不應該大力提倡學生模倣和寫作此類文章。一如見字如面,看到這篇文章,很多讀者可能都會覺得似曾相識。這就是過多引用和摘錄的結果。這也是此文招致部分網友批判的原因。委婉者説“合集”,苛刻者曰“抄襲”。對學生而言,我們不能拿“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來教導他們,更不能鼓勵學生變相借鑒和抄襲。

  可能,對於很多教師來説,都會比較青睞這類文章,語言美,有思想,見水準。但恰恰是這類文章,我們俗稱的隨筆或散文,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喪失自己的語言,甚至觸摸不到真實的情感,讀來自感是種享受,事後腦子空空,印象了了。大量積累相關資料,寫而擇之,聚而用之,又如何不似曾相識?況且,寫此類文章並非易事,需要大量背誦積累不説,對於很多學生而言,多是勞而不得用,費力費神不説,作文水準終難以提升。

  《願你》之所以走紅,想必大家內心都很清楚。不在這碗雞湯燉得有多麼鮮美,而因這是一碗初二學生燉的雞湯。言外之意,一位初二學生能燉到這種程度,已經很不錯了,我甚至也這麼認為。但不能因絕大多數人還需要雞湯,因這是位初中生燉的雞湯,這碗雞湯正合一些人胃口,我們就覺得這湯要大燉特燉。相反,對於網友的大肆推崇,教師的寬容性鼓勵,筆者不禁感到擔憂甚至心寒。傳統的思維定式,形而上的外在追求,還能誤導寫作多久,還能被多少學生趨而追之,難道不該我們語文教師深刻反思嗎?

  如節目《見字如面》,看起來很文化的它,本質上仍是明星真人秀節的魅力在起作用。《願你》也一樣,擊中讀者內心柔軟的恰恰還是雞湯汁,而不是文本內容。對於作文教學,鼓勵固然可貴,但客觀地批評並不就代表可鄙。總而言之,雞湯雖好,莫要貪杯,對教師,對學生。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