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成蔬菜合作社大學生在田間育苗
因為種種原因,農村的年輕人更願意外出打工而不願回家種田。可在南京市溧水區和鳳鎮萬畝蔬菜産業園內,11名年輕大學生紮根華成蔬菜合作社,日復一日種菜、賣菜,當起了職業農民,時間最長的已幹了6年,收入最高者年薪達30萬元。
一家蔬菜合作社緣何能吸引這麼多大學生?土裏刨金又如何刨出30萬年薪?
本月20日早上6點,溧水華成蔬菜專業合作社的馮顧城準時出現在田頭,查看大棚及露天蔬菜長勢,併為工人安排了兩項任務:抓緊采收西蘭花、為黃瓜苗吊蔓。
馮顧城2012年畢業于金陵科技學院園藝專業,是名本科生。在一家高爾夫球場工作兩年後,他“追隨”女友來到華成蔬菜合作社,當起了農民。在合作社負責人路曉華的支援下,馮顧城如今帶領另外2名大學生、18名工人承包了基地160多畝菜地,種植各種時令蔬菜。
作為團隊帶頭人,馮顧城不僅需要決定種植品種、合理安排茬口,每天還要定期巡視、管理田地,並根據檢查情況安排大家一天的工作。長時間風吹日曬,馮顧城膚色黝黑,和當地農民幾無二致。
記者獲悉,包括馮顧城在內,華成蔬菜合作社近年來已聘用了11名大學生,其中10名為本科生、1名專科生,分別來自南農大、金陵科技學院、淮海工學院、湖北長江學院等。大學畢業卻紮根農村種菜,馮顧城一度遭遇家人的不解和反對。
“我對種菜有興趣,專業又對口,並沒感覺到不體面,”馮顧城説,媽媽當初反對他到農村種菜,但他作了耐心解釋,最終取得了家人支援。
合作社負責人:給高薪不如給平臺
路曉華在蔬菜種植、銷售領域摸爬滾打了約20年,是個“老把式”。在他看來,合作社2000多畝基地要想種出優質蔬菜,不能總是依靠當地的老農民,必須引進有能力、有想法的年輕人。
從2011年開始,合作社開始招聘大學生。但路曉華遭遇了同行普遍遇到的苦惱:農業合作社招人易、留人難,好不容易招來的大學生,幹一段時間就離開了。怎麼才能留住這些大學生呢?他們究竟在想什麼?又需要什麼?路曉華開始有意和大學生們交流,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
經過一段時間深入交流,路曉華發現這些大學生並不是不喜歡農村,也不是嫌種田不體面,而是合作社沒有給他們平臺和空間,沒有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針對這一問題,路曉華決定改變用人思路:給高薪不如給平臺,以前是聘他們為員工,不如改讓大學生帶團隊承包菜地,一年下來核算其成本、收入,凈利潤“小頭”歸合作社,“大頭”歸團隊——生産團隊拿70%、銷售團隊拿50%。
8名大學生陸續承包了合作社4個生産平臺、4個銷售平臺,另外3名大學生跟著團隊幹。8名平臺負責人各管一塊、人盡其才,大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了起來。
行行出狀元,大學生菜農最高年薪30萬
和大學生打交道多年,一件事讓路曉華印象深刻。2012年,有大學生看到農業電商蓬勃發展,就建議路曉華搭建電商平臺。路曉華於是在2013年建立了華成蔬菜商城,後來又招聘淮海工學院本科畢業生畢鵬,充分發揮他擅長電腦的特點,讓他負責電商平臺的管理、運營,結果電商平臺影響力越來越大。如今,電商固定會員已發展到900多名,2016年年銷售額達1100萬元,約佔合作社年銷售額的七分之一。
網上銷售的火爆,讓路曉華既驚又喜。他自嘲地説,“我只有高中學歷,電商平臺完全靠這幫大學生。這些年輕人有想法、有活力,農村需要他們。”
合作社快速發展,大學生們也有滿滿的獲得感。去年,馮顧城承包了160多畝菜地,年終核算後,他個人拿到了近25萬元年終獎,加上平時工資,一年收入達30萬元。其他平臺負責人年收入在10萬—20萬,普通大學生年薪也有四五萬元。
“我們願意紮根農村,一是我們有了幹事的空間;二是溧水非常重視人才,像我們這樣的大學生落戶,還有一筆住房補貼。”馮顧城説,他和女友各領取了9萬元補貼,如今已在溧水順利買房落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