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中小學創設條件讓學生接觸探索傳統文化,豐富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育人尺規補上傳統文化刻度
2月26日,讀者在上海書城古詩詞專櫃前選購詩詞類書籍。 本報記者 海沙爾 攝
在格致中學,有一群優秀的“上海非遺青年”。從率先成立“上海非遺青年”團隊,到參加全國中學生領導力展示,這群年輕人最大的感受和收穫是,非遺保護是大眾的一種意識,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他們不僅將保護傳承非遺的經歷,記錄在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中,更印刻在成長之路上。
從育分到育人,評價是一把尺。無論是小學等第制評價、學生成長記錄手冊,還是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在上海,傳統文化教育的熏陶,始終滲透在育人評價中。
非遺融入研究性課題
格致中學高三(4)班學生李亦飛今年將迎來新高考。在剛完成的高中生綜合素質紀實報告中,他將一段難忘的“上海非遺青年”經歷作為典型案例寫入其中。李亦飛説,之所以選擇“非遺”作為課題,是因為格致中學有著地理上的優勢:周邊的豫園、大世界等,都是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整合地。2015年10月,在李亦飛和小夥伴們的組織下,“上海非遺青年”團隊成立,希望以此激發每位青年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切身感受非遺帶來的樂趣和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成立之初,這群“非遺青年”走訪了朱家角、城隍廟等地,了解非遺手工藝人現狀;向全市發放網路問卷,進行非遺普及調查。此外還建立了“上海非遺青年”微信公眾號,聯合10多所優秀非遺學校創立了“上海特色非遺資訊中心”。
停業13年之久,承載著幾代上海人回憶的“大世界”如何復出?去年,“學生眼中的大世界”項目是“非遺青年”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小夥伴積極為大世界非遺元素展示策劃方案,包括老上海創意園區、非遺傳習基地、非遺項目展示遊園會等,將傳統活動和高科技相結合。這份向大世界集團遞交的中學生策劃案,得到專家肯定。
“非遺青年”還請來上海著名滑稽戲演員錢程,就上海習俗的傳承保護開講座,在地鐵8號線大世界站宣傳非遺知識和文化。在第七屆全國中學生領導力展示會上,“上海非遺青年”學生團隊榮獲領導力優秀項目展示特等獎。李亦飛説:“文化自信正是在這樣的實踐過程中紮根于我和每位參與者的心中,真正達到保護文化遺産的目標。”
探究中草藥做個情懷之人
在張江高科實驗小學,有一片“百草園”,種植了薄荷、藿香等60多種中草藥。小學五年級畢業前,每個孩子都會有一份自製的《我的童年之旅成長手冊》,以文字記錄或圖片照片形式,記下在中草藥探究課程中的感悟。
從一年級到五年級,學校有一套完整的中草藥探究課程,涵蓋認識五穀雜糧、識別中草藥材、製作香囊等。在學校的中草藥科普實踐館,學生識別真偽草藥,學習中醫藥養生;通過控溫、控光、控濕的人工氣候箱,動手探究菌類的成長過程。“小學開設中草藥探究課程,不是為了一定要培養中醫藥學家;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也不只是認識幾味中草藥。在孩子心中,從小播散一顆種子,不斷提升自我,做一個有人文情懷的人。”校長婁華英説。
一首《藥名聯句》,詩中提及了14味中草藥名稱。有趣的是,在“草藥詩人”教學中,曹晶、朱佳珺老師教孩子在誦讀時探究認識中草藥。孩子們分組合作,共同研究一味中草藥,從顏色、性狀、味道、功效等進行探究,再製作成由圖片、文字組合的“草藥簡介”,並學習製作二維碼。“小小草藥詩人”向師生介紹探究成果,推廣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在融合探究、資訊技術和語言表達等多元學習中,老師給予孩子“優秀”“良好”“合格”“須努力”的等第制評價。
傳統文化教育豐富“綜評”內涵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上,3位上海女孩各個“腹有詩書氣自華”,舞臺上展現的更是上海學生綜合素質。洋氣都市為何能扎堆出現“漢服少女”?這絕不是靠簡單刷題、反覆死記硬背,更多是從“以知識為導向”逐步向“以能力為導向”的教育轉化,從育分走向育人的素質教育體現。
魏則西事件、八達嶺老虎傷人事件發生後,西南位育中學的學生針對熱點事件和話題,通過討論、演講、辯論等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以“思錄園”等無聲課堂,提升對道德兩難問題的思辨能力;拓展型課程中,除了開設中華文化經典誦讀、百家姓溯源等,在特色微課程上,學生們“走進徐家匯”,用自己的視角探尋發現……校長張建中説,學校嘗試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開展情況進行量化,制定評價內容,列入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現一定的權重,並作為評選校三好學生、優秀幹部的必要條件,同時每年結合年級目標,評選學校美德之星,作為學生評價中的重要依據。
徐匯中學堅持開設古詩詞吟唱拓展課,悠揚的古樂聲中,學生們感悟詩詞的意境。新普陀小學在古詩教學中採用多元評價體系,老師表揚、同伴評價、家校互動,通過點點成長卡和小紅花評價系統多種方式,激發孩子興趣。“童心就是詩心,只有讓孩子們喜歡,古詩才會有生命。”校長壽俊梅説。
在上海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中,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是重要內容。“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校創設條件讓學生去接觸、探索,無疑為提升人文底蘊、培育文化自信提供了一塊沃土。”在市教科院普教所所長湯林春看來,在綜合素質評價中確立傳統文化的應有地位,即是對學生成才的引導,也是對綜合素質評價的豐富。(記者 許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