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大會”火了 國人與詩詞之間仍有隔膜

2017-02-08 09:56:07 來源:多彩貴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詩詞大會”火了 國人與詩詞之間仍有隔膜。

  兩屆大會在很大程度上都演化為了“詩詞背誦大會”,一些勝出選手,甚至不懂基本的平仄對應,這顯示出的正是我們與詩詞隔膜的地方。

  電視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紅極一時,一個又一個出鏡選手享受著“才子”或“才女”的漫天光環。不可否認,通過這樣一檔節目,在全社會普及詩詞這一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很有意義。且《詩詞大會》形式活潑,可以讓更多觀眾容易“上手”,“速成”為詩詞發燒友。

  不過幾集看下來,有些觀眾發表評論稱,節目所選考的詩詞大多比較簡單,很多來自教科書和普及讀物,優勝選手並非有多高不可攀。但即便如此,這些優勝選手仍贏得一片喝彩聲,這表明“詩詞文化在當今社會中已退化”。

  這些朋友的説法是有一定道理。的確,詩詞在當代中國已成“小眾”興趣和愛好,泛泛而談者不少,真正願意花點工夫讀一些的就少很多,願意去嘗試賞析甚至創作的就更少了。這當然有特定的時代原因。

  誠如王國維所説,“一代有一代之文學”。自唐宋以來,文學形式發生了改變,語言、文化、社會風氣也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比如,曾客觀上促使千家萬戶苦練詩詞的“詩賦取士”早成故典;還比如,構成格律詩詞骨架的中古音,也早在元代就從“古代普通話”變成方言基本音,中古四聲之一的“入聲”在普通話和大多數北方方言中已不復存在……

  在這樣一個變化了的時代,大多數人仍能從精心挑選的詩詞作品中獲得藝術享受,少部分“發燒友”仍能通過拜師訪友、勤學苦練掌握更專業的詩詞鑒賞、創作技巧,這同樣也在很大程度上拜時代的進步、技術發展所賜。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幾十年前我學詩詞時,因工具書匱乏,詞譜、韻譜都是借來手工抄錄的,而如今的“發燒友”則可通過網路線上獲得幾乎所有資料。

  《詩詞大會》同樣也是時代進步、技術和觀念發展的産物,為更多人從更多不同層面、角度分享詩詞所能帶來的愉悅,提供了更方便的選擇,也為電視綜藝節目的多樣化提供了又一個嶄新的品種。但認真審視不難發現,《詩詞大會》也有些微瑕疵,例如,兩屆大會在很大程度上都“濃縮”為“詩詞背誦大會”;一些選手,甚至是勝出選手在“填空”時連“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都不懂,在只能填平聲字的地方填了仄聲字,這顯示出的正是我們與詩詞隔膜的地方。

  詩詞大會之所以深受歡迎,一則,在於通過媒體的放大效應,人們重新發現了蘊含在古詩詞中的語言之美。近些年來,不斷有專家學者詬病當下語言存在粗鄙化傾向,古詩詞凝練、生動,或意象豐富或生動有趣的表達方式,讓人們驚訝地發現了漢語典雅、含蓄之美。二則,人們也重新發現了蘊含于古詩詞中豐富的意境與情感表達。誠如葉嘉瑩所言,古人把自己內心的感動寫出來,千百年後再讀其詩作,依然能夠受到同樣的感動,這就是中國詩歌的生命。

  所以,詩詞大會,不能僅僅將其視為一場大會,看完熱鬧也就散了。事實上,比起背誦,日常的吟唱、體悟似乎更加重要。退一步講,實在沒時間,哪怕偶爾翻翻,體悟一下古詩詞之美,也是極好的。(陶短房 學者)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