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躺床20小時 女大學生放假回家被嫌棄

2017-02-03 14:32:53 來源:多彩貴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一天躺床20小時 女大學生放假回家被嫌棄。

  “我嚴重懷疑自己回的是個假家,遇到的是個假媽,一天到晚被嫌棄,早上不起啊,晚上不睡啊,見人不打招呼啊……”有大學生表示,放假了,他們和父母相處卻不像想像中那麼愉快。記者調查發現,大學生被家長“嫌棄”的原因相對集中:房間臟亂差、作息不健康、讓做點事喊不動。高校老師建議大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每天抽點時間陪爸媽,偶爾參與家務勞動。

  案例1:習慣賴床,房間亂得“像狗窩”

  “我媽每天7:30喊我起床,這就是一場戰爭。”小王從西北師範大學放假回來,和媽媽幾乎是“大吵一三五,小吵天天有”。“一早就叫我起來吃飯,晚上看電視看到11點我媽就會催我睡覺,不睡覺就會隔一會念叨一下,跟定時鬧鐘一樣。”

  小易也面臨天天被媽媽“叫早”的苦惱。“在學校時,如果上午沒課,都會賴床多睡一會兒,晚上也要刷刷手機才能睡著。”小易説,晚睡晚起的作息突然被媽媽改變,總覺得不習慣,有時難免頂嘴。

  除此之外,“只要衣服脫了攤在沙發上,早上被子不疊,我媽就説我不像女生,做事沒條理。”易同學十分委屈,“我媽抓狂起來,竟然説我的房間像狗窩。”在學校時,明明很多同學都這樣,怎麼到了我媽這兒就變得這麼嚴重呢?

  家長回應:

  “不幫忙做家務就算了,連自己的內務都搞不乾淨,每次家裏來人都要説,搞得我都不好意思了!”小易的媽媽告訴記者,自己不是真想數落孩子,不知道多珍惜和女兒相處的時光。“希望通過不斷提醒,改變她的行為習慣。”她説,優秀的大學生不僅要會學習還得懂得生活。

  案例2:無所事事,每天躺床20個小時

  姚姚是江寧某高校的學生,今年大三的她準備出國深造,要考雅思。“有時候偷懶,不想背單詞,我媽就會埋怨我。”而因為出國的問題,姚姚和媽媽也發生過爭執,“去哪個國家?到底先讀研再出去讀博還是直接出國讀研?”每當和媽媽探討這個問題,媽媽總是説,你自己決定。“這時候我就莫名其妙地窩火,然後就會發生爭吵。”人家家長都很願意提供參考意見,怎麼到了我媽這兒就感覺她沒那麼上心?“我媽的‘放手’,讓我心慌慌的。”

  姚姚在家基本是“甩手掌櫃”,什麼家務都不做。“我媽叫我別老躺著,去洗碗,學做飯。”有時候她答應媽媽,幫忙打掃家裏的衛生,也是各種拖延。“叫你做個事兒難呢!”放假期間,這句話幾乎成了媽媽的口頭禪。

  家長回應:

  “孩子一直比較優柔寡斷,因為她以後要出國,所以希望她可以更加獨立一點,才能照顧好自己。”姚姚的媽媽接受採訪時説。讓姚姚媽媽生氣的是,女兒會訂計劃,卻經常做不到。“我説她一兩句,她還和我生氣!”新的一年,她希望女兒確定了目標就能好好執行。

  專家支招

  你要有個“假兒子”是啥感覺?

  “我嚴重懷疑自己回的是個假家,遇到的是個假媽,一天到晚被嫌棄,早上不起啊,午飯不吃啊,晚上不睡啊,見人不打招呼啊……”南京航空航太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黨委副書記徐川經常在“南航徐川”微信公眾號後臺接到學生吐槽,徐川分析:“簡單説就是期待落差。父母的感受是:孩子的表現不是他們所希望看到的那個狀態。”

  徐川建議,孩子應該多換位思考,比如説,你有這麼一個兒子,半年沒見了,一回家就是整天熬夜晚起,打遊戲玩手機,你是不是會懷疑,這是不是個假兒子?也不怎麼貼心,也不過來幫忙,就知道低頭摳手機,這個臭小子在學校是不是也是這樣?於是不滿,於是嘮叨,於是恨鐵不成鋼的感覺。

  怎樣才能不被爸媽“嫌棄”呢?徐川給了幾條建議:每天抽點時間陪陪父母,聊聊天,講講你在學校的好玩的和不好玩的事情事情,哪怕吐吐槽,他們也有參與感。另外,有點眼力勁兒,偶爾參與集體活動和勞動,陪媽媽逛逛超市,陪家人包包水餃,吃飯時不要盯著手機。(文中受訪學生為化名)

  家長才是最容易滿足的“孩子”

  從剛放假回家好吃好喝,被爸媽伺候著,到幾天后各種被“看不慣”,很多學生們表示無法接受。

  然而,大學生捫心自問,自己有沒有意識到,父母的抱怨其實也是另一種形式的關心。他們嘮叨你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其實是希望你養成有序的作息習慣,從而擁有更健康的身體;他們埋怨你房間像狗窩,也是希望培養你的自理能力,等他們沒辦法貼身照顧你的時候,你能獨擋生活中的困難。這一切,其實都是源自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作為晚輩,可以少一些抱怨,多一些體諒嗎?從小事做起,應該不難。

  比如,誇夸父母燒的飯菜美味,幫他們做做家務,陪他們出門壓壓馬路,這些“小心思”都能讓家長開心一整天。對比我們,家長才是最容易滿足的“孩子”啊!

  金陵晚報記者李晨實習生趙夢婷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