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馮其庸去世 校注《紅樓夢》為最通行版本

2017-01-24 15:26:39 來源:多彩貴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學者馮其庸去世 校注《紅樓夢》為最通行版本。

資料圖:國學大家馮其庸先生(中)。中新社發 李一芳 攝

  資料圖:國學大家馮其庸先生(中)。中新社發 李一芳 攝

  原標題:文化學者馮其庸去世 曾稱做學問要看到宇宙之大

  中新網北京1月23日電(記者 宋宇晟)22日,中國文化學者、紅學家馮其庸在北京去世。

  馮其庸,名遲,字其庸,號寬堂,1924年2月生於江蘇無錫縣前洲鎮。生前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紅學會會長、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市文聯理事、《紅樓夢學刊》主編等職。

  本月,馮其庸50年前手抄的《瓜飯樓抄庚辰本石頭記》剛剛由青島出版社出版。青島出版社副總編輯劉咏在接受中新網(微信號:cns2012)記者電話採訪時直言,“就在這個月,出版社還去家中看望了馮老,沒想到那麼快就走了”。

  馮其庸最為人所知的當屬他在紅學研究上的成就。他曾著有《曹雪芹家世新考》《論庚辰本》《夢邊集》《漱石集》等專著,並主編《紅樓夢》新校注本、《紅樓夢大詞典》等書。

  剛剛出版的《瓜飯樓抄庚辰本石頭記》就源自他在1967年為延續“紅學研究之脈”手抄的庚辰本《石頭記》。

  劉咏向記者回憶了馮其庸。“前幾年他身體還不錯,做事非常認真,做學問也非常嚴謹。包括對他作品的出版也是非常嚴謹,只要有體力和能力,都要親自去看稿子、校稿子。對我們出版社的編輯要求也比較嚴。我們跟他共事也學到很多。”

  不過,這兩年馮其庸的身體明顯不如以前了。“以前你跟他交流是看不出他是一個90多歲的人,他説話也很利索。” 劉咏説,“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耳朵首先聽不清了,思維、交流能力就變差了,語言表達不如從前那麼流利了”。

  此外,馮其庸的研究還涉及歷史、文學、藝術、考古、文物鑒定收藏等諸多領域。

  本月初,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孟憲實還曾在媒體上撰文回憶馮其庸先生的往事。他在文章中寫道:“馮先生是書畫家,其書法被認為是‘遠宗二王’。馮先生是漢畫像磚的研究者,他是中國漢畫學會首任會長。他還是中國戲劇學會副會長,撰寫的劇評甚為戲劇大家重視,袁世海先生也因此和馮先生成為至交,曾請他親臨劇場講解歷史背景與劇情設計。”

  據孟憲實回憶,馮其庸“還出版過《歷代文選》和《中國文學史》,對於《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等都有專門研究,他研究北宋詞風,深得夏承燾先生贊同”。“馮先生也研究古代戲劇,《〈精忠旗〉箋證稿》就是其在這個領域的研究成果。馮先生是攝影家,出版過大型攝影集《瀚海劫塵》。”

  2005年,離休十年的馮其庸出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首任院長。2008年,他還在《光明日報》上發表《大國學即新國學》,為國學院的理念正名。

  2012年10月,榮獲中國人民大學首屆吳玉章終身成就獎。當時,他曾説,“做學問一定要看到宇宙之大之久,認識到自己的渺小,只要一息尚存,我就會在學術道路上繼續前行,盡可能多地做一些事”。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