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婁花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張偉
地鐵11號線作為本市首個開工建設的高架線路,目前多個車站已成型。6月8日,記者沿著濱海大道一路往北,兩三公里就有一個船形車站點綴線上路中間,這條濱海大道旁的地鐵線路處處體現著海洋文化。水泊站以北(7站6區間)已開始動車調試,半島全媒體記者進行了體驗。
鳥瞰博覽中心站(重點站)。
■現場
車站宛若展翅的海鳥
8日上午,從位於常寧路的地鐵大廈出發,經過一個半小時的車程,記者作為首批體驗者來到位於即墨皋虞小學附近的皋虞站,該站外觀看上去像一艘蓄勢啟航的“船”,屋頂採用了波浪線形式,形態優美、舒展,從側面看仿佛展翅的海鳥從空中飛過。
“該車站裝修基本完成,正在進行最後的收尾工作。”青島地鐵11號線項目公司總經理劉生秀介紹,屋面支撐結構柱採用變截面的“V”字支撐,並在轉折處進行了圓滑處理,形成光滑精緻的整體效果,也使得整個建築更加輕盈飄逸、動感十足。屋頂天窗採用立體葉片形狀,和波浪線完美融合,既豐富了建築屋頂立面,又增加了站臺內天棚的藝術性。同時立體天窗利於雨水沖刷,確保了其通透性。沿街側墻的連續三角形幕墻與V字支撐相呼應,虛實相間,更增添了建築的整體感和設計感。
“幕墻還採用了可呼吸式結構,配有電動可開啟百葉裝置,根據季節變化自然調節室內溫度及風量,彰顯了綠色、環保的設計理念。”劉生秀説。
進入車站內部,可以看到其裝修反映了青島城市生活的精緻性,體現著青島大都會生活的現代城市生活旋律。天花板採用豎向簡約線條形式,使車站空間形成一種海浪的節奏感。從大的視覺空間上引導客流方向,從而使乘客迅速到達和離開。造型富於規律而精緻,呼應了青島城市生活的變遷,體現以人為本的情懷。
“11號線整體以海洋文化為特色。”青島地鐵11號線項目公司總經理劉生秀説,青島地鐵車站設計本著“健康安全、經濟適用、簡約美觀”的原則,以“大氣、和諧、精緻、可靠”為指導思想,綜合協調好車站的各系統功能要求,並有所創新,節約能源,努力達到“投資省、效率高”的要求。
11號線線路起點為嶗山區苗嶺路與深圳路交會處,終點為即墨鰲山灣,全長約58公里,以高架敷設為主,設車站22座(18座高架站,4座地下站)。18座高架站中,海洋大學站、世博園站、北九水站、山東大學站、藍色矽谷站、博覽中心站6座車站為設計重點站,其餘為標準站。而皋虞站就是標準站的代表。
駕駛員正在駕駛列車。
重點站遠看如海浪
作為重點站的代表,記者看到位於青島國際博覽中心西南的博覽中心站採用的是較為經濟的拱形結構,塑造出像海浪一樣的舒展外觀,並在屋蓋的兩端做了傾斜出挑,使建築更有動感,另外,玻璃幕墻的外面設計了獨特的三棱形鋁板遮陽構件,交錯排布,體現實用性的同時,也具有很好的裝飾作用,在陽光的照射下,如海浪拍打岩石泛起的浪花,體現青島獨特的海洋文化。
“該設計用簡練、抽象的設計語言,以及經久耐用的建築材料,為青島人民創造出真正可持續的,有內涵的公共建築。”青島地鐵11號線項目公司總經理劉生秀説,重點站的外觀設計遵循統一中有變化、簡潔而不失特色的設計原則,通過對細節的反覆推敲,對建築整體感的精心塑造,增加輕軌站的辨識度和標誌性,形成青島城市空間中一道獨特的風景。在保證標誌性、前瞻性的基礎上,力求形體簡約大氣、適度創新。
記者看到,重點站的室內裝修反映的是青島城市的海洋文化,運用流線和色彩的有機結合,描繪出積極向上的城市生活景象,重點站突出整條線的靈魂,是線路走向風格的主骨架,6個重點站的裝修風格各不相同,站點運用獨特的裝飾理念將建築規模、周邊文化、商業特點融入其中,運用立體互動的裝飾手法,形成整條線路的亮點。
比如,山東大學站的裝修靈感來自學無止境、氣有浩然的書卷氣息,世博園站把天然的綠葉作為室內的設計元素,海洋大學站則選取了藍色的海洋元素,展現海納百川、取則行遠的氣勢。北九水站的室內裝修風格則源於一點水,通過一滴水的姿態,給人的感覺時尚、節奏感強。藍色矽谷站則跟現代化的高樓大廈相契合,立體、簡潔、動感。
調試運作中的11號線列車。
體 驗
如坐觀光車,美景盡收眼底
雖然皋虞站和博覽中心站正在進行最後的裝修收尾工作,但是並不耽擱列車的調試,8日,記者提前體驗了一把“空中跑車”。跟乘坐地鐵3號線不同,地鐵11號線高架站買票的站廳層在地上一層,裝修完畢後將在此安裝購票機等,然後乘坐扶梯或者電梯可以抵達地上二層,這裡就是等車的站臺層,在此,記者乘坐地鐵11號線列車,以每小時40公里的速度,從皋虞站去往相隔6公里的博覽中心站。乘客可以通過大玻璃窗欣賞風景,一會兒是紅瓦綠樹,一會兒是金黃色的麥浪,遠望可以看到一望無垠的大海。“不愧為最美麗的地鐵線,今天就像以前坐觀光車一樣,美景盡收眼底,而地鐵列車比觀光車舒服多了。”一位體驗者發出這樣的感慨。大約5分鐘的時間就到達了博覽中心站。“我們平時的調試速度最高已達到了每小時120公里,這樣的速度堪稱國內地鐵列車速度之最。”劉生秀説,以每小時120公里的速度運作,這兩站之間的所用時間也就是1分30秒左右,那將是一種炫酷的體驗,而國內目前運營的地鐵列車主流是80公里每小時。
可實現“無人駕駛”
與地鐵3號線列車不同,11號線列車全車設有172個坐席,座椅的佈置採用橫向座椅和縱向座椅交替佈局,增加了坐席數量。客室內裝主色調為11號線的線路色——金屬藍。座椅顏色採用“金屬藍”和“海藍”跳色設計。客室配備的變頻空調不僅節能環保,還在內部加裝了空氣凈化裝置。車門上方則採用智慧LCD動態電子地圖。
“地鐵11號線車輛為B型車,採用不銹鋼鼓形車體,每列車4節編組,最大載客量約為1200多人。”劉生秀説,值得一提的是,列車具備蓄電池牽引功能,牽引距離超過300米,大大方便了車輛出入車輛段和正線短距離運作。
列車採用高性能、免涂裝的不銹鋼車體,使用壽命達30年,具有強度高、耐腐蝕、綠色環保等特點。列車車體採用了先進的鐳射焊接技術,這種新技術不僅提高了不銹鋼車體結構的密閉性和整體強度,而且使車體更加光滑平整,外表更美觀。
客室採用通透性良好的大車窗,最讓人興奮的是,寬度達到1.7米,比一般地鐵的車窗更寬,可以給乘客提供更開闊的視野。客室內的燈光也頗具設計特色,客室頂部的照明燈採用具有裝飾效果的LED大尺寸環形燈,提升了客室的豪華感,為乘客營造更舒適的乘坐環境。“針對夏季空氣濕度大,冬季寒冷易結冰的問題,每節車都裝備了一套撒砂裝置,以增加軌面黏著系數,防止車輛打滑。另外,在防火性能方面,整車執行國際最嚴格的BS6853防火標準,車廂地板結構和司機室端墻的耐火時間都超過20分鐘。”劉生秀説,基於11號線大部分區段在地面和高架線路上行駛的線路條件,以及青島的海洋性氣候,車輛進行了一系列適應性設計,提升了車輛的安全性和乘坐舒適性。
“這輛車還有一個很大的特色是司機只需要出現緊急事故的時候對車輛做出處理,而日常車輛的運作是自動化的、後臺來操控,關門開門也不需要司機來處理。”劉生秀説。
軌道鋪在U梁內減噪
在此次的體驗過程中,體驗者普遍反映沒有噪音,“這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用了雙層的隔音玻璃,另一方面也跟軌道鋪設採用的技術有關。”劉生秀説。
“鋪設軌道的一片梁長約30米、寬5.5米。”施工人員介紹,地鐵11號線全線以高架敷設為主,高架上架設的這種U梁結構為新型薄壁U梁,是國內首次應用的由國內設計院設計的高架U梁結構,一片價格高達35萬元。“這種結構不僅重量輕,兩側墻體還具有防噪音的功能。它的重量是目前普遍採用的箱體梁重量的一半,減噪主要是因為列車軌道鋪設在U梁內部,列車在U梁內部運作,對外部聲音有阻隔作用,並且有兩側腹板的阻隔,即使脫軌,也不會掉落。”據介紹,列車運作需要的電網也可以安裝在U梁下部,這樣列車上部不會因為線網密集而呈現“蜘蛛網”的情況。
■意義 縮小城市距離,1小時內跑完全程
地鐵11號線是位於青島東岸城區東部的一條南北向軌道交通快線,設大田路車輛段及綜合基地1座、海洋大學停車場1座。全線共配備40列車,列車運作後不到一個小時即可跑完全程。而且建成後可與2號線換乘。8日,記者從地鐵大廈站打車到即墨皋虞小學附近的皋虞站,60多公里的路程花了200多元,耗時1小時40分鐘。可見11號線開通後不僅能節約市區通往即墨的時間成本,還可以省一部分路費,尤其對於兩地的上班族更是一大利好。
青島市委黨校城市研究專家劉文儉分析,該線路建成後將有效緩解青島藍色矽谷核心區與中心城區之間日趨緊張的客運壓力,為沿線各重點發展區、綜合交通樞紐及旅遊區之間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服務,從城市發展的角度來看,地鐵11號線將讓三灣三城聯繫更加緊密,縮小城市距離,開拓城市發展空間。
近期,在沿線區市的大力配合下,11號線進展迅速。“目前,全線22座車站主體結構已完成,除個別工點因徵地原因未進場外,其餘土建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劉生秀介紹,浦裏站及以北11座車站外裝飾裝修全部完成,浦裏站以南7座高架車站正在大面積開展鋼結構、幕墻安裝等施工。正線鋪軌累計已完成總量的77%。水泊站以北(7站6區間)已開始動車調試,水泊站以南15個車站機電、系統設備已全部進場,正在大面積開展施工。“所謂的動車調試,就是在跑車的過程中調整電客車的安全門、信號、與軌道的磨合等等。”劉生秀説,下一步要進行綜合聯調,比如消防、供電等系統的調試。劉生秀説,11號線全線預計7月底橋通、8月實現軌通和電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