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心”養殖獲豐收 嵐山漁民腰包鼓起來

2017-02-21 11:30:54 來源:大眾網 作者:李櫻 責任編輯:朱玲 字號:T|T
摘要】20日清晨,嵐山區海州灣一望無際的海面上,漂浮著美麗的七彩浮球。在旭日與朝霞的映襯下,靜謐而唯美。一艘艘小船在浮球間穿梭,收穫成熟的海帶。

“走心”養殖獲豐收 嵐山漁民腰包鼓起來

  孔祥政和其他工人坐著小船在養殖區拉海帶。這種在養殖區的漁船三米多長,一般半個小時就能裝滿,然後運到大船那裏卸貨。

“走心”養殖獲豐收 嵐山漁民腰包鼓起來

  把海帶用繩子捆綁在一起,這樣方便進漁港後往岸上運輸。

“走心”養殖獲豐收 嵐山漁民腰包鼓起來

  陳偉剛(中)高速記者,這些海帶被太陽曬一下就變成了綠色,雖然色澤和樣子不如剛打撈上來的時候新鮮,但是口感基本上沒有變化。

“走心”養殖獲豐收 嵐山漁民腰包鼓起來

  工人把升降機吊起的海帶拖進甲板上

“走心”養殖獲豐收 嵐山漁民腰包鼓起來

  海帶工人駕駛小船,在浮球之間收穫海帶。

“走心”養殖獲豐收 嵐山漁民腰包鼓起來

  王濤操作升降機把海帶吊起來,這樣會省很多力

  20日清晨,嵐山區海州灣一望無際的海面上,漂浮著美麗的七彩浮球。在旭日與朝霞的映襯下,靜謐而唯美。一艘艘小船在浮球間穿梭,收穫成熟的海帶。幾小時後,漁船滿載而歸,把新鮮肥美的海帶送上岸,送上人們的餐桌。

  近日,在位於的日照嵐山區三益水産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海帶養殖區,海帶喜獲豐收。大眾網記者跟隨養殖戶一起,見證豐收的畫面,同時記錄嵐山人成功養殖海帶的故事。

  熬過海帶養殖試驗陣痛 規模養殖獲豐收

  清晨4點半,57歲的海帶工人孔祥政早早起床,當天,大家要趕著漲潮,去海裏收穫海帶。自從去年11月份海帶被“種”在海裏,他和工友們早出晚歸,每天在海上勞作10個小時以上。種植和收穫期,是最忙碌的時候,而在海帶生長期,為了護理海帶,每天都要出海。為防止海帶被偷,經常整夜守在海上。

  老家臨沂蒙陰的孔祥政,曾在榮成從事海帶養殖多年,來日照養海帶,也算是熟門熟路,現在,他年收入在6萬元左右,對待遇比較滿意。

  如今在嵐山區,已經開展海帶養殖的養殖戶為數不多,孔祥政所在的嵐山三益水産養殖專業合作社是其中規模非常大的一家。今年海帶豐收,也經歷了試養失敗的陣痛。

  20日,記者採訪了從事海帶規模養殖的三益合作社的社員王仕勝,聽他講述培育海帶的曲折歷程。

  2015年,王仕勝到外地考察帶回海帶苗,于同年9月份進行種植試驗。因為技術不成熟,突遇一場8-9級的大風,一夜之間,海帶被大風吹破、吹散,造成了不小的損失。這次損失也讓王仕勝吸取了教訓:必須從技術層面改進養殖。因此,去年他從外地聘請技術員,招聘有海帶養殖經驗的熟練工,適度調整海帶繩的鬆緊,並精準把握光照和水溫,提高扛風浪的級別。終於,今年養殖成功,獲得了豐收。

  到今年的正月初六,海帶已經陸續出産,喜獲豐收。

  “一條海帶繩上的小海帶,已經成長到90多斤重,最大能長到200多斤!”三益合作社技術員唐寶法説,這500多畝海帶的産值相當可觀。

  嵐山海帶産量高,優良的品質也贏得了市場的青睞。如今,來自嵐山、日照市區、諸城、江蘇等地的客商都慕名而來,一輛輛貨車滿載而歸,把嵐山海帶賣到各地。

  貝藻兼養立體養殖 共生共榮增産值

  在王仕勝的500多畝海帶養殖區,海帶並不是唯一的“搖錢樹”。

  依託嵐山區海洋漁業局倡導的“立體養殖”新模式,海水上層的海帶與中下層的海蠣子、海虹、毛蛤等貝類共生共榮。水面貝藻兼養、垂直面上中下立體養殖,海底海珍品底播增殖,讓海域産值成倍增長,同時摒棄了單一的生物鏈,促進海洋生態平衡。

  “上面橫飄著海帶,豎著挂著海蠣子,垂養著海虹,在區海洋漁業局的建議下,我們還在底下養著毛蛤蜊!”王仕勝神采飛揚地説,海帶為貝類提供了食物,提高了多種貝類産量,貝類的代謝物為海帶提供肥料,可謂一舉多得。

  此外,海洋漁業局推廣的“輪養”模式,也讓養殖戶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入。在收穫海帶後,養殖龍須菜、裙帶菜等,重復利用養殖設備和工人,最大限度産生經濟效益。

  近年來,嵐山區海洋漁業局在引進新技術、探索新模式、推廣新品種上做足功夫,逐步推廣了魁蚶、籠養三倍體牡蠣、蝦夷扇貝、皺紋盤鮑等眾多新品種。這些新品種多是高附加值的海産珍品,目前經過試驗養殖,已經基本取得成功。待技術成熟後,將向更多養殖戶推廣,帶動老百姓致富增收。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