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項目首登國際空間站 中美空間科學合作“破冰”

2017-06-12 16:57:1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中國項目首登國際空間站 中美空間科學合作“破冰”---本次搭載項目的順利實施,是中國空間科學項目首次登入國際空間站,標誌著中美在空間科學領域的合作取得了“零”的突破。

  記者近日從北京理工大學獲悉,北京時間6月4日淩晨5時7分,由北京理工大學鄧玉林教授團隊研製的科學載荷被送往國際空間站,6月7日進行了第一組實驗。據悉,本次搭載項目的順利實施,是中國空間科學項目首次登入國際空間站,標誌著中美在空間科學領域的合作取得了“零”的突破。

  據了解,北理工研製的“空間環境下在PCR反應中DNA錯配規律研究的科學載荷”已在美國佛羅裏達州肯尼迪航太中心,由負責運營國際空間站科學研究平臺的NanoRacks公司,通過SpaceX公司“獵鷹9號”火箭乘坐“龍”飛船送往國際空間站。該載荷將在空間輻射及微重力環境下,在軌開展抗體編碼基因的突變規律研究。

  據北京理工大學6月7日提供的最新消息,在載荷升空兩天后,宇航員已將載荷從低溫儲存箱中取出,安裝在國際太空站的實驗架上啟動實驗。第一組實驗持續一天左右,經過10多天后,再啟動第二組實驗。大約一個月後,實驗設備和樣品將返回地面,開展後續研究。

  中美航太合作在上世紀70至90年代曾有過“蜜月期”,此後,雖然中美兩國的整體合作水準不斷深化,航太合作卻陷入冰點。“我們這次中美合作的突破,可以為更多中國科學項目利用國際空間站提供借鑒和經驗。”鄧玉林表示,通過這次合作,美方應了解中國科學家是敬業和專業的,是國際空間科學領域的重要力量,今後的合作應該是大勢所趨。

  記者了解到,本次登入國際空間站的北理工空間生命科學載荷,是繼該團隊所研製的載荷在2011年“神舟八號”搭載、2016年“長征七號”首飛搭載以及2017年“天舟一號”搭載之後的又一次“太空之旅”。此次北理工載荷將被帶入到國際空間站美國實驗艙,實驗數據將傳回給研究人員進行後續的科學研究。

  據團隊主要成員、北京理工大學生命學院副教授李曉瓊介紹,此次載荷是採用微型微流控PCR儀,對抗體DNA片段進行在軌飛行狀態下的基因擴增,來模擬人類生命的延續與發展。在空間飛行結束後,研究團隊將分析基因突變規律,進而探討空間輻射及微重力環境下的基因誘變機理。(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 葉雨婷)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