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山東濱州5月25日訊(張鵬 王志偉)針對教育改革,提升教育品質這一重大發展戰略,國務院印發文件《關於進一步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通知》,通知要求:慎重穩妥撤並鄉村學校,努力消除城鎮學校“大班額”,保障適齡兒童就近入學。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會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時指出,中國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優化教師管理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全力落實“精準扶貧”政策,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發展。針對國家政策,教育方面如何做到“精準扶貧”?以點到面,落實教育改革,怎樣才能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對此,本網專訪了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中學校長李會軍。
·“會説話”的墻,講紅色的故事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首先要做到不忘初心,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李校長表示,學校于2008年9月1日正式遷建啟用,總佔地388.5畝,是一所山東省規範化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學校。學校規模大,現有學生5486人,教職工239人,省特級教師2人,區級以上優秀教師、教學能手等92人。但自建校以來,通過各級領導及學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形成了獨特的校園文化,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暢遊在傳統與紅色經典文化的海洋裏。
讓每一面墻壁都説話,讓每一個角落都育人。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中學有著多姿多彩的校園文化,樓宇文化:學校的樓宇引用“真善美、蒙智毅、禮智信、風雅頌”等命名,用弘字起承,寓意學子將傳統文化的精髓發揚光大;環境文化:學校更注重學習環境及氛圍對學子的熏陶,弘德樓前的水系命名為“智慧海”, 飄揚的五星紅旗倒映入水中,顯得更加神聖有靈性。三座小橋分別引用經典名句命名,一樓一主題,一橋一文化。為了營造優美的讀書環境,學校還特修建了“竹影書聲”、“知行園”等極佳的讀書場所;班級文化:每間教室都有自己獨特的宣傳欄,展現班級風采,既融合又舒張個性;課程文化:學校十分注重傳統文化的發揚與繼承,特設了地方課程《傳統文化》,研發了校本教材《中華經典素讀》、《呂劇》,成立了古箏、二胡、葫蘆絲等民族音樂社團和棋藝、書法、國畫等傳統藝術社團,讓學生沐浴文化熏陶,健康成長。學校突出的校園文化,被評為“山東省德耀齊魯道德示範基地”。為了發揚紅色經典文化,學校的每一面墻壁都有自己獨特的聲音,形成連廊文化,建設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禮儀規範教育、國學、兩史教育等。學校2017年4月份還特遷移了主席像于校園內,正在逐步打造“紅色”文化誦讀廣場,讓現代的孩子們牢記使命,不斷前行。
·教育精準扶貧,心理思想與學業先行
習近平總書記針對國家形式,為民謀利,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指導性思想。在教育方面,李校長表示,在開發區管委會的關心支援下,學校5000多名學生接受免費教育,免費校服,免費保險,惠及5000多個家庭。為了進一步幫助貧困家庭學生,學校每學期都進行認真排查,建立貧困生檔案,精確幫扶。貧困生救助(每人平均500元)、教師愛心一日捐(每人平均300元)、貧困生住宿救助(每人平均625元)等一系列幫扶措施。針對教育精準扶貧,李校長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經濟幫扶只是一個方面,學生的學業與心理也是幫扶的重點。對於學業困難的學生,學校教師手拉手幫助輔導,提高學生知識素養;學生的心理有時也會因為多種原因出現波動,學校特設了“疏心吧”,並安排心理老師定期進行疏導,幫助心理波動的學生,早日消除陰霾,健康成長。“從主路繞著學校走一圈,大約6000多步,幾乎每天自己都要巡視一遍校園。”李校長如是説,看到孩子們陽光的臉龐,就仿佛看到了祖國的美好未來。
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中學,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及市、區教育局的相關部署,在學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獨特的教育體系與校園文化。不忘初心,學校繪製了宏偉的教育藍圖,讓傳統文化及“紅色經典”在現代校園裏流行起來,辦人民更滿意的教育,志在必行。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 中國網山東濱州熱線電話:【0543-3392777】 投稿郵箱:zhongguowangbz@126.com 中國網山東濱州微網志:http://weibo.com/ChinaBZ 中國網山東濱州網友群 :15664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