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手機掃碼支付已經滲透到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從商場超市、連鎖餐廳到打車租車、路邊煎餅攤都會看到掃碼機或二維碼。近期銀聯聯合銀行推出的手機掃碼,在消費、轉賬的基礎上,推出銀行取現和增值服務,真正實現消費、轉賬、取現的統一。不過,專家提醒,在移動支付快速增長的同時,也需警惕其背後的陷阱。
“二維碼收錢很方便了,掃一下就直接打款了,還不用找零錢。有時還有優惠活動或促銷補貼,比現金付款便宜很多。”正在上海一家便利店中付款的李女士告訴記者。
掃碼支付已成為移動支付的重要方式。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共辦理非現金支付業務1215.11億筆,金額達3687.24萬億元。其中,移動支付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勢頭,業務筆數和金額分別同比增長85.82%和45.59%。
同時,隨著支付寶、微信支付、百度錢包等第三方支付機構對日常消費場景的不斷覆蓋,2016年非銀行支付機構累計發生網路支付業務1639.02億筆,金額99.2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9.53%和100.65%。
新興移動支付機構也在不斷“開疆拓土”,銀聯此前推出“雲閃付”的方式在海內外“收復失地”。
記者了解到,中國銀聯正在聯合各家銀行大力拓展二維碼支付領域,並將其納入“雲閃付”體系。該公司計劃5月底前實現在兩百萬家商戶,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上線掃碼功能。這也是在鞏固其使用NFC的高端用戶人群優勢的同時,彌補其線上下小額支付領域中的缺位。
銀聯二維碼支付業務的特點在於技術上更安全、風控保障更完善,而且國際國內通用。據悉,銀聯已在亞洲市場與相關機構商討合作。
中國銀行網路金融部網路商務團隊高級經理李徵介紹,銀行和銀聯在掃碼方面的合作能夠制定統一的標準,就和POS機刷卡、NFC閃付一樣,可以解決跨行通用問題,並且兼顧不同客戶群進行差異化服務。而基於發卡行、清算機構、收單行、商戶的國際通用“四方模式”,不僅解決了資金沉澱在第三方的問題,確保消費更為安全,同時也可疊加更多的增值服務。
“除了推出人到人付款(轉賬)、主掃、被掃消費外,銀聯掃碼還將推出ATM機取現功能。”中國銀聯二維碼專項工作團隊産品經理周勳對記者表示,今年6月前就會有銀行ATM機推出二維碼,任何一家銀行的APP都可以跨行掃碼提取現金,真正實現了移動端消費、轉賬、取現的統一。
在掃碼支付越來越普及的同時,風險也相伴而生。二維碼因為貼近人們的生活,並且資訊的隱匿性導致用戶無法分辨資訊的真實性與安全性,因而容易被利用進行詐騙。
近期出現的共用單車掃碼被惡意轉賬的事件,也暴露出這一問題。原因在於,一些共用單車的二維碼被“山寨”二維碼粘貼覆蓋。
中國銀聯二維碼專項工作團隊助理總經理海濤提醒,掃碼支付有一定風險,消費者在使用主掃模式時可能會遇到假的二維碼,裏面可能含有木馬,掃碼後會進入釣魚網站,威脅著人們的財産安全。
此外,現在市場上流行的聚合支付,將微信、支付寶等機構的二維碼合二為一,也存在巨大的風險點。
海濤表示,聚合支付很多是沒有拿到牌照的機構,利用科技創新的名義和“網際網路+”的噱頭,突破監管紅線。因為不是正規的收單機構,涉及資金的二次清算,掃碼後資金沒有進入商戶而是去了第三方聚合機構,沉澱資金風險很大。這也是為何銀聯對聚合支付比較審慎的原因。
銀聯希望,能和銀行、産業各方,包括移動支付同行合力,推動行業有序發展,創造健康綠色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