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他們而言,價格不再佔據主導地位,品牌和服務成為購買行為的撬動因素,高消費場景從奢侈品擴展到更多日常化的品類。一方面,主流消費群體的崛起引發了消費升級的變革,商家不得不審視並適應這種變化。另一方面,經濟低迷則使得奢侈品銷售出現分化,高端腕錶和珠寶銷售斷崖式下跌,而廉價奢侈品口紅則綻放異彩。
“星辰”是口紅經濟學的2016版應用——經濟景氣度下滑反而會導致口紅熱賣。在全球市場,YSL星辰是化粧品中當之無愧的年度網紅,它的流行像極了過去一年消費市場的縮影——在消費升級背景下,消費者對品質和品牌的追求上了一個臺階,口紅作為奢侈品中的廉價單品,故事講得格外動人。
低到塵埃的積家與狂拽酷炫的星辰
2016年歲末,瑞士頂級腕錶品牌積家在其官方公眾號上發佈了一條跟網紅Papi醬合作的視頻廣告。儘管為了迎合積家的品位,Papi醬從造型到臺詞都分外優雅,這條時長僅僅為90秒的短視頻引發了潮水般的爭議,大部分人都認為高端腕錶品牌和段子手網紅畫風極其不搭,積家的品牌格調被拉低了。
與Papi醬的合作被認為是積家一次低到塵埃的行銷舉動,背後是高檔手錶和珠寶市場的需求不斷萎縮。積家所屬的瑞士奢侈品集團歷峰集團——這家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公司業績大幅下滑,被迫進行裁員以扭轉局面。而患上品牌焦慮症的積家也試圖通過與Papi醬的合作拉動其新增用戶群的銷售,儘管這部分用戶此前並不入積家的法眼。
積家的尷尬是整個奢侈品行業的尷尬,在反腐與經濟增速下滑的背景下,奢侈品行業遭遇了很長時間的低迷,好消息是,除了高檔腕錶和珠寶品類,箱包服裝等奢侈品品牌的業績卻開始出現轉機,而這一現象正是得益於中國奢侈品消費的復蘇,中國市場成了最後的救命稻草。根據歐睿國際數據顯示,中國奢侈品銷售收入在連續三年出現負增長後,自2016年開始復蘇。
各大奢侈品集團的財報也顯示,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市場開始帶領全球奢侈品市場回暖,無論是擁有Gucci的開雲集團還是擁有路易威登等品牌的LVMH集團,中國所在的亞太市場零售收入增長都成了業績增長重要的驅動力。
高檔奢侈腕錶積家低到塵埃,而在護膚品和彩粧界則涌現出燦若星辰的霸主。中國女性消費者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得各大品牌都在挖空心思取悅中國金主們。這一年,歐萊雅旗下聖羅蘭推出了YSL星辰限量口紅,搭乘著“讓男朋友買星辰”的情感行銷手法,YSL星辰限量口紅如火箭般速度走紅,無論是專櫃還是代購,被裹挾的中國消費者大有買空YSL星辰限量口紅的勢頭,一時間全世界各個角落賣斷貨了,“連專櫃上試用的樣品都快被摳沒了”。
狂拽酷炫的不只有YSL星辰,對各大品牌商而言,口紅都成了重要的突破口,Chanel、Tomford等品牌都在狂推口紅新品和新的色號。
消費升級成為名副其實的金礦
MUJI 無印良品越來越佔據著商圈的重要位置、星巴克連鎖店越開越多、連飲料的主流價格區間都從3元躍升至5元……過去的一年,消費升級是整個消費領域被提及最多的字眼,這種需求已經從一線城市滲透到二三線城市。
2016年12月中旬,趕在春節銷售旺季到來前,雀巢旗下徐福記推出了全新升級的沙琪瑪産品,新升級的産品提高了蛋液含量,降低了含糖量。而半個月前,雀巢剛剛宣佈升級旗下巧克力餅乾超級大單品脆脆鯊,升級後的産品更注重口感,外形更為袖珍。不到一個月時間,兩度宣佈旗下超級大單品升級,折射出雀巢這家全球最大食品公司為中國市場做出的改變——在很多傳統品牌巨頭眼中,新時代背景下的消費者能賺會花,這個群體比之前有著更高的購買力,但同時也更為善變。
對商家而言,過往的價格戰策略已經完全失靈,驅動消費者的並不是低價,而是對品牌的認同和對自我情感的滿足。於是康師傅和統一這對曾經的冤家叫停了價格戰,不約而同地推出真材實料、健康營養的高端速食麵,速食麵從過往的3元價格帶躍升至6元區間,動輒十多元一碗的速食麵也屢見不鮮。在飲料領域,高品質的茶飲料和非濃縮還原汁的NFC果汁開始大行其道,這類産品價格不低,卻擁有巨大的市場和潛力。
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則給母嬰行業帶了新的機會。由於母嬰人群品牌意識的提升,價格高昂的有機奶粉市場迎來井噴,在競爭激烈的奶粉領域殺出一條新路。在旗下高端嬰幼兒奶粉啟賦取得成功後,惠氏中國開始發力超高端孕産婦市場,在2016年年底推出一款超高端孕産婦奶粉産品,這也意味著,消費升級已經滲透到母嬰行業的細分領域。
品牌商發現,自説自話向消費者灌輸品牌價值已經行不通了,消費者更傾向於標簽化和能引起自我共鳴的品牌價值觀,於是,代表著極簡生活的無印良品以及咖啡文化的星巴克等生活方式類品牌迅速崛起,成為過去這一年裏發展最迅猛的品牌。
消費升級所蘊含的巨大潛力成為名副其實的金礦。IDG資本在投資報告中將消費升級看作2016年的三大重點投資領域之一。在食品專家朱丹蓬看來,中國處在資訊化和工業化高速發展的交織期,消費類的生産商和品牌商也在調整策略以適應這個新時代的到來,所以他們放棄價格戰,用更多的費用去和粉絲互動。
特寫1207億狂歡後的反省
1207億元,2016年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的交易額有太多複雜的意味。這是一場全中國乃至全球的購物狂歡,從超級都市到邊遠鄉村,從商家到消費者,都被“雙11”裹挾著,最終創造了這一驚人數字。
對於消費者而言,這場購物狂歡之後是漫長的等待,爆倉問題、物流速度都是需要擔心的。對商家而言,這場購物狂歡更像是一場無法忽視的海嘯,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商家都加入了這場電商大狂歡中,“又未嘗不是對實體銷售的透支和摧殘”,一名奶粉企業的銷售副總裁對北京晨報記者表達了對“雙11”過後實體零售的擔憂,據他走訪市場發現,每年“雙11”之後,實體銷售都會陷入一陣衰退,但他同時也表示不得不參與其中。
每年的“雙11”,品牌商的投入力度都在加大。據不完全統計,“雙11”當天至少有90個品牌成交額過億,踏入“億元俱樂部”。對品牌商而言,電商的迅猛發展不僅帶來了銷售渠道的變革,更深遠的影響是用戶思維的改變。“不僅是一次折扣促銷活動,更重要的是品牌與消費者之間一次深度的交流與互動”,一家知名戶外品牌的總經理指出,“購物節使我們認識到,應該圍繞用戶去做産品,而不是圍繞産品去圈用戶”,大數據的應用和用戶思維至上,使得品牌商找到了新的爆發點。
在“雙11”走過第8個年頭之際,線下線上開始出現融合的趨勢,今年的“雙11”不再是單單幾家電商之間的角逐,商場、購物中心甚至4S店都加入到這場購物狂歡中,試圖通過更貼心的服務來搶回消費者。就像阿里巴巴的CEO張勇所説的那樣,“雙11”讓人看到全球正在經歷全面的商業網際網路化的變革,這就是所謂的新商業。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雙11”當天,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實體零售要加強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新一代資訊技術應用,促進線上線下融合。